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公共品的内涵,并指出了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汤爽 《商场现代化》2007,(30):384-385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离不开农村公共品有效充足的供给。但在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仍然存在供给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加大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的改革,强化农村公共品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①供给赖以依存的制度变迁和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的现实,要求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政府主导"模式进行改革;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市场诱导",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中政府行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林锟  陈辉云 《市场周刊》2004,(12):16-17
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三农问题日益重要。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是建设小康逐村,小康中国的有力保障。分析从农村公共品的重要性出发,简述我国农村公共品提供现状,分析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问题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公共品供给的核心问题。传统单一供给模式、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基层财政困难、农村公共品需求不足以及财权、事权划分的不对称是导致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与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解决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问题,需实行公共品供给城乡一体化政策、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加快构建有效的需求表达机制和供给决策机制,并且应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财力和事权。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品供给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品供给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快慢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特别是城乡供给差距较大。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增收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我国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导致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农民承担了部分公共品的供给责任,导致农民增收迟缓,并从农村公共品供给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农村公共品与农民增收的关联模型,指出政府增加农业科研、农村教育和农业灌溉投资等农村公共品供给可以显著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品合作供给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广西的部分乡镇农村公共品供给状况的调查,分析当前影响农村公共品合作供给的主要因素,以寻求农民合作供给公共品的有效途径.农村公共品合作供给既是现行农村公共财政制度的必然选择,也是村民自治条件下的可行选择.因此,政府的参与至关重要,同时提高农民自身收入水平,并从制度上激励农村精英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农村内部凝聚力、提高一致行动能力,都是提高农村公共品合作供给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晨 《商业时代》2012,(26):100-101
如何实现有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艾克斯罗德教授的“重复囚徒困境博弈实验”,以此来揭示人类合作的形成机理,之后立足于实验得出的相关结论,借助博弈论的分析框架,探讨农村社区公共品农户合作供给缺失的原因及应对思路,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品供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城乡供给差距较大。为此,应确定农村公共品的供应主体;改革农村公共品供应方式;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精简乡镇政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总体经济结构存在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问题也变得不容忽视。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成本问题、劳动力问题及土地问题,并更进一步表现为农村"空心化"问题,其深层原因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总量不足、城乡公共品供给差异大、供给结构失衡缺乏效率。农村公共品供给侧改革需进一步开展,而财税法在其中能够起到完善改革顶层设计、引导与激励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作用。故应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侧改革的财税保障机制进行重视,规范央地财政分配关系,加大财政支农审查监督,进行适度税收优惠减轻农村负担,全面推进以减税为主的税制改革,实现征税权民主控制等。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品供给重在处理好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农村退出空间是从需求方平衡和协调供给以促进农村公共品供给更加有效的一种机制。中国户籍制度的放松增强了农民退出农村和步入城市空间的机会,但是诸多具体制度性限制条件使得农民退出后的权利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城市空间的很多现实因素也大大弱化了农民的退出能力。在当前的城乡社会治理结构下,从机会、权利和能力等维度切实保证农民的退出,是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应该予以密切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研究政府官员选择的问题,对我国农村公共品问题的研究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建设新农村的公共品私人供给困境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农村的公共品的供给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快慢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但是公共品的特殊性质,使得不同利益主体对公共品的供给陷入一个囚徒困境,本文运用博弈模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周亮 《商》2013,(15):241-242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的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判断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是否具有效率,就是分析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因此,从农村经济增长中分析财政农业支出的影响是具有意义的。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并就财政农业支出给出了评价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0)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提倡"惠农"政策,因此,政府与农民一起承担的农村公共品的数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能够促进农村农业技术的发展、增加农村物质和让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前进。本文阐述了农村公共品的基本理论,剖析了农村公共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实现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一直是三农问题关注的焦点,而且政府承担着主要的供给责任。对于具有需求偏好差异的农村区域性公共品而言,政府完全主导的供给模式却是导致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并结合浙江省村级公共品的调研,本文提出实现农村区域性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新模式———政府诱导供给模式,即通过税收惠免、财政奖补等激励政策,诱导私人或村集体积极参与农村区域性公共品供给,弥补县级政府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8.
周久妹 《商业时代》2015,(11):14-15
本文通过将“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指标化,利用我国1990-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 M 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结果发现,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对居民消费率有非常显著的抑制效应。本文还发现,我国居民消费存在较强的“棘轮效应”。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品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但如同其他公共品一样,农村公共品也时常遇到“搭便车”现象。从公共品的一般理论入手,以经济学角度分析“搭便车”问题的行为根源,就如何解决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荆夷 《致富时代》2010,(11):71-71
自从萨缪尔森总结了公共品的两大特征以后,公共品的定义不断被挑战和完善,就算是到现在,学术界也无法给出一个公认的最为准确的定义。公共品的边界太过广泛,又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不确定性,而公共品的研究也是为了对现实中提供公共品作出指导,因此从公共品供给层面来探讨公共品的本质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