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人口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面对我国人口的巨大压力,经过全党、全国人民长期艰苦努力,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终于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时期。但是,人口多、耕地少、  相似文献   

2.
新中成立国以来,黑龙江省人口受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生育政策的影响,从人口总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上,均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人口再生产类型完成了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转变。近年来,人口发展呈现常住人口总量减少、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双降"、人口连续净迁出、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分布不均衡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2010年11月1日开始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已达13.7亿多,它表明了中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一了不起的成绩,是中国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低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13亿人口日”的到来,也说明我国的人口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增长率0.57%的速度增长.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今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迫的战略任务和重大问题,它给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世界人口发展的经验表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人口再生产相应地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高位均衡"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低位均衡"转变.  相似文献   

5.
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是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1 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 ,需要建立能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全面推行计划生育 30多年来 ,我们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 ,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 ,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 ,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就是说 ,进入新世纪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从降低生育水平转移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6.
1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是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1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需要建立能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全面推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我们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就是说,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从降低生育水平转移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上来.  相似文献   

7.
我国未来10年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时期,在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之后,我们的工作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更艰巨了.我们各级干部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实际,掌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和特征,深化认识,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以我市我区为例,当前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人口红利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人口发展的经验表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人口再生产相应地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高位均衡”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低位均衡”转变。从长期发展趋势看,现代人口转变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得整个社会的人口抚养负担下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丰沛的“人口红利”,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关注生育政策与人口结构的联动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大力控制人口增长以来,在经历了近十多年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之后,当前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突出特点是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五大人口高峰”的相继到来。如果说20年前  相似文献   

10.
1人口健康模式转变随着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出现生育率下降、儿童死亡率下降、期望寿命增加、人口老龄化,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这种变化称为健康模式转变。健康模式转变是由人口转变和流行病学转变共同作用的结果。1.1人口模式的变化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生活改善,死亡率明显下降,从1957年到2001年,全国人口死亡率从10.80‰下降到6.43‰,下降幅度为40.46%;人口年龄别死亡模式呈现出一定规律性,从高婴儿死亡率和高老年人口死亡率的“U”形分布向低婴儿死亡率的“J”形分布转变,女性各年龄…  相似文献   

11.
《四川物价》2004,(6):41-42
《中国青年报》日前发表龚震的文章说.据国家统计局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转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但也应该看到,我国人口增长的“三低”现象是在“两个不均衡”的情况下出现的,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城乡严重不均衡,城镇人口出生率较农村低。在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却没有减缓,甚至有加速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刘月 《北方经贸》2014,(2):15-16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经历了"高死亡率、高出生率和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过程随着中国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逐渐增加,劳动者所占比开始下降,劳动力市场的无限供给开始向有限供给方向发展,"刘易斯拐点"即将出现。基于此背景,中国一直保持的高投资驱动高增长的模式可能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可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可协调发展□熊必俊一、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产业革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工业国家从19世纪起出现了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的第一次人口革命,与此相继出现的是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的第二次人口革命。就在这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未来 10年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时期 ,在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之后 ,我们的工作任务不是减轻了 ,而是更重了 ,更艰巨了。我们各级干部和计划生育工作者 ,必须结合实际 ,掌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和特征 ,深化认识 ,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以我市我区为例 ,当前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计划生育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和矛盾。一是现行的生育政策与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生育观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计划生育仍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  相似文献   

15.
1低生育水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世纪中下叶,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议题是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进入21世纪,我国育龄妇女生育水平长期处于更替水平以下,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甚至长期处于超低生育水平。从中共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16.
关注生育政策与人口结构的联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大力控制人口增长以来,在经历了近十多年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之后,当前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突出特点是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五大人口高峰"的相继到来.如果说20年前我们面临的人口主要是数量问题的话,那么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除了庞大人口基数下的低惯性增长外,人口素质与人口结构问题已经凸现.由于长期受生育政策的制约,我国人口问题的性质已从简单转向复杂,从单维走向了多维.人口结构变动,特别是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变动与生育政策的联动效应,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5,(12)
随着放开"单独二孩"政策的提出,人口出生率问题再次得到广泛关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口基本呈现为高出生率及高死亡率,然而自20世纪末以来正逐年转变为低出生率及低死亡率。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导致我国人口红利逐年减少。因此在人口红利趋缓的大背景下研究我国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何需要调整人口生育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基本国策.由于我国正在经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代人口转变,花了50-6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传统型的"二高一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三低"转变(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无论是妇女生育率,还是其他主要人口指标,都从一个典型的欠发达国家类型迅速转变为发达或较发达国家类型,也面临了类似于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如迅速的少子化和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挑战.这是30多年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红利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在假定家庭出生人口内生和一个增长的人力资本收益率的基础上来分析人口变动和经济增长。目标在于构建一个模型来说明上个世纪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人口变动的影响。我们证明了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了中国的人口由一个低水平的均衡转变到了一个高水平的均衡。在我们的模型中,最重要的假设就是人力资本收益率是由人力资本的累积程度所决定。当人力资本丰富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收益率和人口出生率有很高的相关性;在另一方面,当人力资本相对稀少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所导致的产出率比人口出生所导致的产出率低。因此,在一个人力资本有限的社会中,将会出现高生育率低人力资本累积率,而人力资本丰富的社会则是相反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均衡。一个是具有高生育率和低人力资本的低水平均衡,另一种是低生育率和高人力资本的高水平均衡。  相似文献   

20.
梅迪  王宇  李伯航  潘娴芝 《商》2013,(6):168-169
继上世纪80年代我国推行独生子女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再生产类型形成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但是,我国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独生子女家庭群体。这些独生子女一旦出现意外,会给其父母及家庭带来巨大影响。本文从政府政策为切口,研究养老政策实施的状况;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当地的民众的养老需求及对政府养老责任的知晓度、满意度等评价数据,并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