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近几年来科学发展观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点,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最主要的是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国内产业转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产业转移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几条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湖北作为中部大省,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采用产业梯度系数,探讨了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并基于全省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地对承接产业的空间布局,提出加强产业引导、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利用现有产业优势、发挥关联效应;做大做强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等促进湖北省产业承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转移属于重要的经济合作方式,为了促进区域经济梯度发展,产业转移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是由于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黑龙江省在产业转移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与机遇,但也存在劣势与挑战。本文主要研究了产业转移与我国区域经济梯度发展,以黑龙江省为例,提出了促进其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的产业转移对策。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承接的部分产业与环境、资源相冲突,发展不可持续;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分布不平衡,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承接转移的产业不均衡,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过度依赖国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受到阻碍等问题,提出了积极承接低碳产业和绿色产业,提高产业承接质量;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产业转移均衡发展;加大服务业转移承接力度,提高辽宁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产业转移是生产资源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转移的动态过程,是实现产业承接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积极承接国际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河南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在考察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从宏观、区域、产业和企业角度提出对策,为政府制定、调整有关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不断加快了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区位和资源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进行河南产业集聚度的计算和分析,提出河南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优势产业选择的问题,以期在高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促进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杜思明 《商》2013,(18):227-227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东西部区域间的经济差距日益增大,东西部地区的产业梯度已经形成。本文以西部地区为例,并结合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对产业梯度转移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促进衡阳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当前衡阳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衡阳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了促进衡阳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合理利用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分析了我国产业转移的空间特征,接着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根据前面的分析提出了构架大国区间雁阵模式促进中国区域间产业合理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谢婷 《商场现代化》2022,(16):121-123
自改革开放以后,旅游经济变成国家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尤其是基于区域发展角度,旅游经济的影响力与品牌效力较强,所以需要对旅游经济发展提高重视度。利用旅游经济促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除了能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外,还能成为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基础需求。故此,本文就区域内旅游经济的发展价值,分析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产生的影响及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旅游经济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移升级",目的是提高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但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想观念落后,行政办事效率不高,人才难进,进来了却留不住。对此,提出如下对策:中西部要转变思想观念、政府部门要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要惜才留人,从而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指标,对河南省四大经济区区域差异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河南省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努力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培育各区域经济增长极;要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促进产业转移与整合,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彭荣胜 《商业研究》2007,(10):18-23
准确把握区际关系,是科学认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前提与基础。在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时,区际关系会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先发区域经济发展构成影响:将引致区域消费结构断裂,先发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会因此受阻,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减缓;后发区域会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对先发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桎梏;产业的梯度转移延迟,降低了先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动力和压力;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现象进一步加剧,大大弱化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导致先发区域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到遏制。因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先发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求,先发区域应当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完善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出,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梯度转移,发挥东部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是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提高区域政策有效性和针对性,将区域政策与功能性政策有机结合,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和重点;理顺要素价格,消除价格扭曲,完善税收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5.
浅析皖江城市带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也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点燃了助推器。  相似文献   

16.
2010年8月31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引导和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这意味着,在新政策的推动下,“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转移将进人大规模整体转移阶段。一、“十二五”时期国内产业转移的路线图“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重要时期。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邻近消费市场以及促进政策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产业转移将呈现出向区域外围拓展、沿江和沿交通轴线转移以及由中心城市点状式向外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产业转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产业转移对我国西部地区产业要素积累、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五个方面的梯度影响,最后指出西部地区应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由国际产业——东部产业——西部产业的产业梯度转移链,实现西部经济的整体腾飞。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际产业转移与珠三角产业转移背景引发的相关问题思考,文章旨在探讨广东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深入分析产业转移对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以及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具体影响,从而获得推动广东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是服装区域产业的转出地,而江西省凭借优秀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服装区域产业的承接地。通过对产业经济梯度差异、市场规模差异、商务成本差异、产业政策的引导措施等服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上海经济梯度高于江西经济梯度;江西服装产业处于成长期;江西省劳动力充足,工资低,而且人们对服装需求总量不断增加,这些都促进上海服装产业的转移。加快服装产业转移,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应利用自身优势快速的承接服装产业。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更显重要。目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在我国区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几个区域,环境问题都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严峻挑战。本文对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区域一体化对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