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帅 《商》2013,(13):214-214
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犯罪成立须依次具备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不一定违法,违法的行为不一定有责。责任阻却事由是指虽然有违法行为,且侵害了法益,但因为有免责事由的存在而不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不作为犯罪理论的核心,一直以来备受大陆法系刑法学家关注。试图通过对不纯正不作为犯概念和理论发展的阐述以及不纯正不作为犯理论中等置问题以及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论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引起理论界对不纯正不作为犯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不作为犯罪理论的核心,一直以来备受大陆法系刑法学家关注。试图通过对不纯正不作为犯概念和理论发展的阐述以及不纯正不作为犯理论中等置问题以及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论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引起理论界对不纯正不作为犯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所规定的构成要件要素,作为受贿罪构成要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受贿罪罪刑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通过对现行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之“犯罪主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贿赂”、“主观”等构成要件要素立法运行效果的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受贿罪构成要件要素在犯罪规制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扩大中国刑法受贿罪罪刑法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有必要对受贿罪罪刑规范进行五个方面的立法完善:一是简化犯罪主体的认定标准,二是明确职务行为的内涵,三是删除“为他人谋取利益”要素,四是扩大受贿罪行为对象的范围,五是明确受贿罪犯罪主观要件的内涵,以整体提高我国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认定与立法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是根据法律所规定的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主体的多重法律认定的。我国刑法规定的商业秘密罪的构成要件缺乏科学性,以客观损失“量”为基点确认罪否的立法模式,在商业秘密犯罪中是完全不适宜的。这种立法模式在违法与犯罪的划分上不科学,导致在实践操作中商业秘密犯罪的认定极为困难。应借鉴商业秘密法律制度较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制定商业秘密专门法规,以附属刑法形式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则更具有现实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贿赂犯罪的利益要件是个有争议的课题,通过对我国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分析了利益和不正当利益的界定和分类,并对受贿罪和行贿罪的利益要件进行初步的分析。提出以下观点:仅贿赂犯罪所保护法益是职务行为廉洁性;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行贿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刑法中关于利益要件的规定是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7.
《商》2015,(11)
以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基本理论开篇,分别从基本概念、构成要件、特征以及规范结构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在处罚上的争议进行了正当性的解读,阐明应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进行立法的必要性。介绍国外主要国家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进行立法的现状,借鉴其立法模式,对我国的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立法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以期完善不纯正不作为犯罪在立法的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侵犯财产类犯罪大多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此类犯罪的构成要件。如何准确认定是否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一主观目的,对于正确把握和处理侵犯财产类犯罪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对刑法本意上的非法占有目的进行准确认识,就显得颇为重要,对此笔者将结合相关规定就此作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欣铭  初轶华 《商》2013,(16):195-195
直接正犯与间接正犯是刑法中两个相对应的概念,直接正犯由本人亲自实施分则中构成要件的客观方面,而间接正犯是将他人作为工具利用,让他人实现犯罪的情形。事实上只有亲自实施的犯罪的人才能被作为正犯并进行正犯处罚,而间接正犯在这一点上与狭义的共犯即教唆犯、帮助犯具有类似的构造,尤其是在教唆犯的关心层面上,它都是属于诱导他人犯罪并且通过其他人实现的犯罪行为。本文主要是通过简介正犯何以作为正犯处罚的的层面上进行阐述,也就是即间接正犯的正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佳珍 《商》2014,(45):191-191
一、我国立法和实务现态 1.刑事立法现状 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主流观点采取的立场是在过失犯罪中,各个过失犯罪人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和意思联络,缺乏对犯罪内容的认识,没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行为性质,由于与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不一致,所以要分别处罚。  相似文献   

11.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客体为因居住而产生的与住宅相关联的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本罪客观要件中的非法表现为违反住宅权人许可或没有法律授权,侵入行为既可以通过暴力行为也可通过非暴力行为来实施,拒不退出属于侵入的不作为形式,他人住宅的确定标准为他人享有住宅使用权;本罪主体为非法侵入者;本罪主观要件表现为直接故意不包含犯罪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超 《商》2014,(47):204-204
聚众斗殴犯罪不仅是多发性、常见性,极易发生罪质变化的犯罪,也是我国刑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之一。聚众斗殴转化犯必须符合所转化罪名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不应简单地以结果定罪,应依据共同犯罪理论认定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一般而言,虽未实施重伤或杀人行为但具备一定条件的首要分子和致人伤亡的共同实行犯要对重伤、死亡的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3.
孟莉 《致富时代》2009,(12):79-80
对于行政不作为,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的概念,如何认定行政不作为,在立法上的规定又比较模糊。对行政不作为构成要件的研究,对于深化行政不作为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正确认定行政不作为案件有重要实践意义。分析正确认定行政不作为的意义,针对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和行政不作为行为的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蒋晓艳  余云 《商场现代化》2012,(24):233-234
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是否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学理论研究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难题。德国学者奥斯卡.克劳斯(Os-karKruns)最先提出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违反罪刑法定,自此引发关于该问题的争议。关于不纯正不作为犯,本文从其规范结构的认定、开放式构成要件的理解以及等值性判断四个角度出发,论证对其进行处罚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5.
犯罪既遂标准分为"行为犯、结果犯、危险犯三类",这种划分是一种理论上的因果倒置,不是因为先确定了犯罪既遂标准,而是某一类犯罪危害结果不同而划分犯罪既遂标准,这种划分在理论具有指导意义。行为犯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一种,犯罪构成要件齐备为犯罪完整形态,以"行为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志,以非物质性结果为危害结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分则中有公共场所的提法,而其具体指向则不明确.在一些犯罪中,公共场所作为构成要件要素,对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于作为构成要件要素的公共场所的概念,以及分则那些条款中的公共场所是构成要件要素,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白瑜 《品牌》2014,(8):30-30
由于环境犯罪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多数结果犯并不能达到事前预防的效果,因此,有学者提出了在环境犯罪中规定危险犯的观点,且这种观点在我国学者中占了较大比例。在对比了各国立法中对犯罪形态的规定,以及分析了我国刑法对于该问题的规定之后,认为目前我国刑法中只规定行为犯与结果犯是不够的,应当规定危险犯以对行为犯和结果犯进行补充,增加刑法的调整力度,扩大调整范围,从而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商》2015,(49)
确定什么年龄开始负刑事责任作为刑事立法中的重要问题,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主要条件之一。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中,对于少年儿童的危害社会行为,主要以教育、改造为主。体现出我国刑法的合理化、科学化的原则。本文通过刑事责任年龄的世界发展现状的分析,强调了如何正确把握犯罪主体要件的本质以及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正确的犯罪适用。  相似文献   

19.
走私犯罪是刑法第191条洗钱罪所规定的七类上游犯罪之一。应准确界定上游走私“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内涵,在区分相邻概念和明确范围基础上,根据对象能否为典型洗钱手法所“清洗”,对上游犯罪所得作出类型化的判断。对涉走私洗钱罪“明知”要件的把握应限制于对上游犯罪客观行为的认知,而不要求其对上游犯罪法律后果有明确知晓,在行为人拒绝供述情况下,运用基础事实和推定原则破解证明困境。自洗钱入罪后,以实施洗钱行为帮助走私行为的法律认定标准出现变化,需从主客观一致原则出发,厘清洗钱行为和走私共犯之间的界限,并准确区分共同犯罪分赃与洗钱犯罪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20.
《商》2015,(8)
<正>未成年人犯罪在目前的社会犯罪中愈加凸显,未成年人群体的有关触犯刑法的现象层出不穷,并且有关未成年人尚不在刑法规定的负刑事责任范围内,但行为确实侵犯刑法保护的犯罪客体的案例有着上涨的趋势,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程度越加增高。一、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意义(一)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尚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人实施的违反刑法和有关相关刑事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然而,未成年人概念的划分在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