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立法的缺乏和滞后,我国环境公益的现状是先有司法后有立法。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滞后造成司法救助环境公益困难重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相关国家有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保障公民环境权益的实现、促进环境法制良好实施以及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等方面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一条环境公益诉讼,表明这项制度已在我国施行,但是条文的单薄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具体,同时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增强该制度的司法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所言环境公益诉讼之“环境公益”,包括与环境相关之公众人身财产利益和纯粹环境公益,前者实为众多私人利益的相加,在本质上仍为私益,后者才是真正的环境公益。只有环境公益才能支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独立于传统的民事、行政诉讼制度,并成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直接目的。  相似文献   

3.
邹静 《消费导刊》2010,(2):148-149
环境公益诉讼是适应现代环境保护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型诉讼制度,但相关法律还不健全,通过介绍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出只有扩宽原告起诉资格,建立有利于原告的举证责任制度和诉讼费用承担机制,才能推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环境公益诉讼是适应现代环境保护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型诉讼制度,但相关法律还不健全,通过介绍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出只有扩宽原告起诉资格,建立有利于原告的举证责任制度和诉讼费用承担机制,才能推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王茂 《商》2014,(13):150-150
伴随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情形,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逐渐成为我国环境法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课题,而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是确定起诉主体。2012年通过的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将公益诉讼正式纳入到诉讼程序中,并规定了原告主体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社会团体”。2014年第四次刚审议通过的新《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限定为“在设区的市一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但是相比国外的立法支持和实践,我国现行民事公益诉讼立法本身还有诸多问题。本文拟研究民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相关做法,分析我国在当前立法上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保护环境方面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救济制度,而我国现行法律缺少相关的立法规定。本文认为,应当依据我国的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探索正确的构建思路,通过确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来实现环境保护的社会目标,并提出了构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美丽中国"建设的推进使得环境保护成为居高不下的热门话题,环境公益诉讼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司法屏障,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我国当前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具体层面的问题,对环境公益诉讼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关注不够,比如环境公益诉讼的客体问题便少有研究。明确法律关系及其客体对于构建坚实的法学基础而言非常重要,尽管通说认为环境是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但环境公益诉讼的客体是否等同于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这个问题并不十分明确。探究环境公益诉讼的客体,对于正确理解和利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商》2016,(13)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公益诉讼发展成一种新型的诉讼形式,则是为了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建立的。由于我国在立法方面对于原告资格的限制,必须要求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才能提起公益诉讼,以至于公益侵权案件中的受害人无法起诉,造成侵害的公共利益的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所以,对于我国现有的公益诉讼制度要有所改善以及建立更全面的诉讼制度。因此,建立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服在弥补立法上的缺陷、增强对公民的保护力度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浩民  宋丽丽 《商》2014,(22):222-223
新环保法的公益诉讼条款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但该条款存仍存在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单一、诉讼范围过窄、缺乏具体实施规则等问题。为保护环境公共利益,通过放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扩大诉讼范围、建立环境基金制度以及相应的诉讼程序、加速司法改革,推动能动司法,来构建合理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对公益诉讼的可诉性、正当性以及可行性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指出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的迫切要求,且法学界对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一致认同。文章分析了在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这个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的争议,主要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以及相关制度构建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商》2016,(15)
2012年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中虽然明确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但其并没有明确规定哪些机关和社会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鉴于检察机关与其他原告主体(如环保局、环保组织)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故本文旨在从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合理性入手,通过研究其与其他原告主体提起公益诉讼的顺位问题,来决定其参与诉讼的方式,最后为更好的促使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要对相关的制度和程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理论认为自然体同人类一样享有环境权,但在现行法律体制下其环境权并不能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为加快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步伐,有必要将自然体环境权的性质予以重新界定、并重新审视我国相关的诉权理论和制度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卢妍  郑艳 《消费导刊》2009,(11):124-124
目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中,检察机关介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均存在着诸多局限因而难以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其中,直接起诉于法无据,督促起诉和支持起诉有赖相关主体的配合,抗诉和附带民事诉讼则适用范围有限。同时,诸多介入方式还存在系统性和规范性的欠缺,又受到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缺失和检察监督职能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自"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始,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7年,检察机关被赋予提起公益诉讼的职权,与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一起在公益诉讼领域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但是,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经验的缺乏,检察机关与社会组织能力的差异以及各启动主体之间合作与协调不够灵活等,依旧制约公益诉讼在环境领域的开展。激发并营造有利于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积极性得到发挥的外部环境,积极推进相应配套技术性和制度性措施的完善,以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启动主体制度优势的发挥,助力生态、绿色、美丽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环境保护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应势而生的环境公益诉讼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的议论也成为法学界的热点,而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里却无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立足之地。因此,如何在我国构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也成为了我国学者密切关注的问题,并对此展开了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笔者也对构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中的关键问题一“适格原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生态环境损害获得及时救济,我国立法界渐次设计制定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制度。但现有制度之间协调性不够,其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权冲突尤为突出。本文结合立法和司法实践,厘清两诉之间的关系。首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作为一项救济制度,在厘清其法理的基础上,然后比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得出两诉制度之间的诉权冲突原由,最后总结两诉之间衔接顺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7)
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开展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目前来看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在不断扩大,而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五十五条司法解释仍然规定公民个人不得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使得许多环境公益诉讼因公民没有资格而无法被保护。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虽然会有滥诉、浪费司法资源等弊端,但从我国公益诉讼的实践来看,赋予公民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起诉权利是大势所趋。因此.深入理解和分析公民成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优劣,将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赋予公民是合理的、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武兰 《商》2014,(28):174-174
自新的民事诉讼法颁布以来,公益诉讼再度成为社会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也带采了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公益诉讼也即将成为人们保护环境的方式之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原告资格,证明责任,费用承担,救济措施之构建,在理论界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讨论,本文想在此基础上,探索公益诉讼在立法方面的构想,以及公益诉讼制度需要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环境公益诉讼不仅在中国是一个新鲜事物在全球范围内其产生和发展也都不久,但是由于其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显著功效特别是在事后救济上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尤其是一些先进国家。在我们国家刚刚踏上研究和实践环境公益诉讼的路上,许多制度上和司法实践还很不完善,通过对一些先进国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对建立健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有着很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20.
史苏洋 《商》2013,(22):230-230
通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能够起到良好的维护环境公益的效果,所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的大背景下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研究.以期促进环境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