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质量对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本文选取2011~2019年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越高,其个股股价崩盘风险越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其个股股价崩盘风险越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减轻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于个股股价崩盘风险带来的正向影响,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4—2018年,我国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并购热潮。2015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达到6507亿元,2016—2022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也一直在万亿以上。如此高额的商誉,意味着存在着很大的商誉减值风险。本文选取了掌趣科技连续高溢价并购的案例,主要分析其巨额商誉成因和风险以及产生的后果,并分别针对上市公司、评估机构、投资者、监管部门提出防范措施,为规避商誉减值风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机构投资者对于稳定资本市场和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0-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通过影响企业风险性政策的方式参与企业公司治理,从而降低企业风险;在国有产权性质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中,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与企业风险的负相关关系更强。因此,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是其发挥治理效应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完善治理结构时应该充分重视稳定型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了我国A股主板市场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上市公司成长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呈现正相关关系,符合机构投资者持股积极主义假说。此外,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上市公司成长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生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2012年至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越高。可见,现阶段我们应该制定有效的机制来引导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以此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派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建新  龚练 《商业会计》2011,(26):30-31
机构投资者能否通过影响公司的财务决策进而影响公司价值,一直是财务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2009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派现的影响,检验机构投资者是否在我国公司治理中发挥治理、监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水平越高,并且机构投资者持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上市公司恶意派现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1年~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压力敏感性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淑铃 《商业会计》2021,(7):114-117
文章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金融资产配置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并加以实证检验,同时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显著正相关,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越多,其承担的风险水平也相应越高。进一步考察发现,伴随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影响审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增加提高了审计质量。机构投资者的加入加强了审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约束,公司可操纵盈余整体下降,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倾向性加强。  相似文献   

10.
《商》2015,(9):177-178
本文从2011-2013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中随机选取1132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时间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持股量越高,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越及时。  相似文献   

11.
《商》2016,(8)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队伍不断壮大,且发挥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本文以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对我国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对资本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公司为样本,以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作为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变量,对交叉上市、公司治理机构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交叉上市能够减少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投资者保护水平与控股股东较高的持股比例正相关,但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负相关。国有性质的公司与控股股东占用资金正相关,不利于投资者保护。  相似文献   

13.
已有研究表明,作为股东的机构投资者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起到了较好的公司治理作用,从而影响了会计稳健性,而机构投资者作为一个集合其内部包含着更具体的划分,到底是哪一部分的机构投资者真正的对会计稳健性产生了需求呢?文章以2003年至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具体分析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影响了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并且这种影响在成长期权更高的公司中更显著;而压力敏感性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会计稳健性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QFII机构2007-2009年投资我国A股市场的超额收益率,静态分析结果表明QFII持股上市公司无法产生正的超额收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QFII增仓上市公司可以产生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而QFII减仓上市公司产生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另外,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弱点,从QFII机构信息披露的角度研究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对证券监管部门规范QFII信息披露,引导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以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商誉是上市公司的重要财务信息之一,对于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具有重要意义,上市公司商誉频频“暴雷”,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以A股2017—2021年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为切入点,分析商誉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现状,并探讨上市公司商誉审计的风险和防范措施。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商誉的审计风险一般较高,其原因主要包括商誉确认和计量具有复杂性和主观性、管理层具有操纵商誉减值的动机、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完整等。为了降低商誉审计风险,本文提出了完善商誉相关披露制度、加强审计工作等方面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董茜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141-142
针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选取了2005至2010年在沪深两市公开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实证结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成正相关。但是其治理公司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与我国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制度不完善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正在不断发展,市场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了解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十分关键。造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其发展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沪深A股28家造纸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分析法,分析评价企业的投资价值,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盛谋杀A股     
《三联竞争力》2010,(11):28-28
2010年11月12日,中国股民又迎来“黑色星期五”,当日,两市股指双双创出14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A股上证指数暴跌5.16%。而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则被指在暴跌当日以邮件形式提醒境外投资者,建议客户卖出手上中国股票从而导致当日A股暴跌,有操纵股指牟利之嫌。高盛则否认引发A股大跌。  相似文献   

19.
又是政策真空,又是全线暴跌。今年以来,国内A股市场出现了一轮罕见的快速下跌。在有没有利好的赌局中,空方再度占据了绝对的优势。4月1日中国A股市场1600多只个股中上涨的不足30家,近800只个股跌幅超过9%。而上证综指从年初的5261.56点下跌到3月31日的3472.71点,跌幅高达34%,创15年以来最大季度跌幅。  相似文献   

20.
李春涛  王悦  张璇 《财贸经济》2021,42(6):37-53
企业的激进避税行为通过积累大量负面信息而增加股价暴跌风险.本文采用2004-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激进避税行为对股价暴跌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企业避税显著增加了股价暴跌风险."金税三期"工程的双重差分检验、PSM检验、工具变量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了这一影响的因果效应.企业避税对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依赖外部监管强度,在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多、被"四大"审计、机构持股比例较高和法治环境较好的企业中,企业的负面信息难以囤积,避税增加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效应被弱化.另外,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避税对股价暴跌的影响在国有企业、透明度低的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低的企业中更加明显,可能的原因是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导致了较高的信息不对称,在透明度低和外部市场化程度低的企业中,避税行为也伴随较高的信息不对称,负面信息的不断囤积导致股价暴跌风险加剧.因此,强化企业外部监管和税收征管有利于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并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