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民主生态环境的优化,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化,执政党及政府官员要转变执政思维与执政方式,以开放心态对待互联网和网络政治;二是文化生态环境的优化,克服不良文化的影响;三是优化网络民主的经济生态,强化互联网的公共性,弱化网络空间过度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知识信息传播得越广泛,权力也就越容易扩散。网络已转化为全新的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的渠道与载体。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意义在于:培养有社会责任、具有公民资格的公众;减少扩大民主的代价;促使新型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形成;弥补制度供给的不足;发展青年与政府之间双向协商、沟通机制;推进建立公民与政府共同合作的公共事务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琦 《中国报业》2012,(24):139-140
数字时代的来临加速了网络技术运用于政府治理的进程,同样决定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必然性。互联网为公民行使话语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解决民生问题、社会热点事件上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网络技术在推动我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本文通过介绍公民网络参与的主要渠道,呈现网络话语权在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而通过危机背后的原因探析,找寻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4.
公民网络参与作为公民参与的一种新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政府治理中凸显出降低政治参与成本,优化政治监督环境,促进利益表达整合等价值和意义,但又因互联网自身的特点使公民网络参与在政府治理创新中产生出诸如不均衡参与、非理性化参与和非规范性发展等不可避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培育参与主体、完善技术机制和加强法制建设这三个视角去寻求政府治理创新中公民网络参与提升的对策和思路,从而开辟公民网络参与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曹会超 《华商》2008,(20):61-62
网络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利用网络平台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互联网发展日益成熟,为政治参与营造新的空间。网民规模的扩大和网络的政治应用造就了网络政治参与的巨大影响力,使其不可忽视;网络政治参与是传统政治参与外延的扩展,它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其拥有传统政治参与不具备的新特点;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影响政治民主、政治文化、政府决策和社会道德规范等广泛的积极功能,应该予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6.
企业政治行为是企业为谋求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而采取的影响政府政策、法规制定及实施的企业行为。随着我国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其政治参与意愿及诉求日益明显,都希望通过政治参与,为企业发展和企业家谋求在资源、政策法规、税收等诸方面的利好政策。民营企业存在一些类型的非制度性不正当政治行为,并呈现出一些主要特点,提出了规范政府行为、制定企业政治参与法案、加强反腐倡廉及监督力度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郑满 《中国市场》2015,(11):189-190
随着公共治理取代政治管理,公民参与和公共参与等概念相续产生,对政治参与的认识需要厘清。从政治参与的制度来讲,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具有提高政府综合治理能力、整合政治参与行为、为政治体系的运行和决策不断提供制度支撑的作用。同时,相应的制度缺位还存在。为此,在通过以政治制度的民主决策模式的建设及其相应手段和方式方法上,进行建设和完善是当前我国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的主要对策。因此,研究政治参与制度化及其建设,对于促进我国政治民主化、提高公民政治活动的实效性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具有维护政治稳定的作用。社会资本通过其广泛的政治参与功能、社会支持功能、规范功能和效率功能等维护政治稳定。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网络建设,强化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关系,以及充分发挥规范社会资本的约束作用,为维护政治稳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信息社会,网络成为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和活动平台,众多以网络为媒介、为平台的新社会现象、新社会活动和新社会结构,已经初露端倪。它已经在政治意识、公民权力、政府决策、军事战争、国际政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和公民的政治活动已离不开网络了,网络及网络资源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将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政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推动着政治发展,并且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网络对现实和潜在政治生活的影响,同样深入而明显,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网络之上有政治,网络政治影响实体政治,正有越来越多的事例在凸显和证实,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现象,即网络参政的兴起。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特点,以及公民在我国政治参与中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公民有更多的渠道和能力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极大的加强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给公民和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沟通渠道,但互联网的开放性、以及公民极强的参与热情,更容易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针对瞬间爆发并快速传播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尤其是县级及基层政府如何快速应对,并获得良好的治理效果,是现代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县级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2.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成员个体在长期的政治实践和社会互动活动中获取政治文化,培养政治意识及形成政治立场的过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及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培养政治情感,政治意识及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由自然人转向社会人的过程。网络传输快,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成为大学生关注政治,参与政治的新手段。网络多元化的特点也导致一些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将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良性化对于大学生培养正确的社会政治参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CSS2019数据,探究政府透明度感知、政府信任对制度化和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透明度感知、政府信任均正向影响公民制度化政治参与,负向影响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但政府透明度感知的负向影响不显著。政府信任在政府透明度感知和两类政治参与的作用路径中均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通过对政府透明度、政府信任和政治参与行为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为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段坤 《商》2014,(46):63-63
互联网政治伴随着日益提升的网络速度飞快改变着国际关系,非政府组织、大型企业甚至个人正在各自掌控的网络政治权力影响着现实世界的政治与外交.然而网络自身的特性又让网络政治及其治理出现困境,出于自身利益需求不同利益集团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而联合国领导下的合作治理不失为一种有效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网络政治的概念和国际关系中网络政治的作用、传播模式和象限,并就国际关系中网络政治的治理困境与对策提出了见解与建议,以期为广大网民及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中的越轨行为,产生了破坏市场秩序、危害社会公平、滋生腐败等危害。通过分析我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越轨行为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治理我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中越轨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杨 《中国报业》2014,(10):9-10
新时期,随着网民群体的日益壮大以及网络问政平台的不断完善,网络公民利用网络发布信息、表达意见、参与政府治理的作用日益显现。而"网络舆论监督"、"网络政治参与"等与"网络问政"相近概念在现实中的无序使用,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网络问政"的主体以及内涵,并厘清与之混用的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政治参正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常态,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政治参与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政治化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由此,从网络政治参与来研究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成为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新兴的方式,日益显现了其强大的社会影响与发展潜力。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上逐渐产生了一群关注新闻时事、在网上直抒胸臆的网民,他们被称为"新意见阶层"。"新意见阶层"的兴起对转型期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甚至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格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尝试通过梳理"新意见阶层"产生的背景及现状,展现这个阶层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与影响,并通过分析这个阶层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为政府管理部门寻找理性适当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生态政治学是把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和谐理念引入政治层面。美丽中国战略的提出作为一种生态政治学术语,意味着对我国生态环境难题的系统性理论思考与实践构想;美丽中国战略包含着深刻的生态政治学内涵:体现一种新型生态政治;需要一种新型生态政府体制以及新型生态公民的参与。生态政治学为美丽中国战略构想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法治以及民主等政治原则。借鉴这些基本原则,通过一系列政治路径选择才能实施美丽中国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0.
张依  梁龙 《现代商业》2013,(15):275-275
微博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渠道,是社会舆论监督的新平台,增加了公民对政治的关注度,强化了公民的参政意识。同时,我们也觉察到微博在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而,政府和相关部门、公众人物、网民都应各自肩负责任,积极地为微博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积极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