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要求。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存在四个根本性因素制约着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其一是我国二三产业发展规模相对太小,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农村土地的刚性就业需求限制了农地流转;其二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农地的社会保障角色束缚了农地流转;其三是农业比较收益太低,降低了对农村土地的投资需求;其四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育滞后,阻滞了农地流转。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通过建立农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积极发展二三产业这五大措施促进农地集中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
苏岚岚  孔荣 《财贸研究》2021,32(7):42-55,110
探索性构建了要素流动视角下"金融素养—农地转入—农地抵押融资"的理论框架,阐释了农民金融素养、农地转入与农地抵押融资交易之间的关联机理,采用陕西、宁夏、山东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1947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探究了金融素养对农民农地转入和农地抵押融资交易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地转入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农地抵押融资交易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对农民农地转入参与及其规模、农地抵押融资参与及其规模均发挥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还证实,农地转入规模显著促进农民农地抵押融资交易,且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农地抵押融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提出系统推进农民金融素养培育工程、协调深化农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和抵押融资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国农地开发规模化的经济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理解农地开发规模化的思想,突破传统的以片面扩大农地耕种面积为增收目标的外扩规模型,或以单纯提高小块土地面积上生产要素追加量的内增规模型开发的观念是极端重要的。通过对美国农地开发规模化的实证研究,认为美国农地开发是立足国内资源,通过技术创新,克服资源约束,将以机械技术为特点的农地外扩规模开发与生物良种技术为标志的内含规模开发很好结合的成功典范,这无疑对我国当前农村如何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实施适度的农地开发规模经营,进一步释放农户家庭在经营规模上的内在潜能、增加农户收入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和农业从业人员流入城市,同时,为发展第二、三产业,对农业用地的投入、使用方式和规模也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在这种状况下,必须提高我国的农业用地利用效率,才能保障第一产业的安全发展。本文首先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地利用效率进行计算,然后进一步将利用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农地利用效率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最后针对东、中、西三个区域农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从技术、规模和投入产出方面,对不同区域提出改进农地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帆 《现代商业》2008,(12):76-77
本文分析了农村现阶段农地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集体统一所有、农民家庭分散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显现出了许多弊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农村出现了多样化的农地制度改革。本文对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与发展前景展开一些探讨,得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农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影响农地流转模式选择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家庭流转的土地亩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农地流转的态度、农地流转的价格、农地流转的年限等,对农地流转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显著,而其他变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及不显著的可能解释,为优化选择农地流转模式和推动农地流转市场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国农地管理制度演进阶段和管理主体以及主要机构的分析,指出美国的农地管理制度是在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其基于产权明晰基础上的农地管理制度、有针对性的农地管理政策和重视市场手段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对我国的农地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易永锡 《商场现代化》2009,(25):110-110
<正>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有赖于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而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又关系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直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然而,目前,农地流转的规模远不能达到扩大经营规模的愿望,加快农地流转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商》2015,(31)
"插花地"现象的存在是土地流转不彻底的表现,也是农地金融受到制约的因素,"插花地"使得农地资源的资本功能受到影响,农业的规模生产难以推进。本文从社会保障和农地制度的角度阐释农地金融中的"插花地"的存在,并且由此引出土地流转合约对农地金融的影响,以及解决农地金融过程中"插花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琼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79-80
推进农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均田承包的农地制度客观上提供了对农民的保障功能,但却阻碍了农地的流转和效率的提高。当前,应当正确认识和逐步淡化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正确认识农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的联合构架,使之相互推进,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1.
无论农地资源的最优配置,还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最终实现,在既有制度安排下,农地流转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经营方式和农地规模效益实现的重要途径。虽然河南省已采取了一些促进农地流转的手段和措施,但从规范和系统的角度看还面临着诸如农地用途"异化"、农地交易"失范"等问题,同时在此问题上还缺乏必要的制度配套与协同推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从对"地"的规范管理和对"人"的保障政策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的现状出发,回顾和总结了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从级差地租的角度对农地非农化增值机理和收益分配进行探索,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改革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地流转形式和农业产业化垂直协调的契约安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志强 《中国市场》2012,(46):83-89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农地制度安排将影响农地使用密集型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垂直协调契约安排。中国农地流转形式分为个体农户主导型、村集体主导型和中介组织介入型三大类型,在农地流转主导者身份、农地规模集中程度、流转期限、流转规范程度、信息对称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本文结合区域特征,给出了上述三种农地流转形式所适用的区域以及相对应的农业产业化垂直协调的契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湖北21镇97村36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基于规模报酬原理与风险期望效用理论,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湖北农户扩大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约有48.6%的农户有扩大现有经营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的意愿,户主目前所从事的职业、非农收入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家庭承包地的总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土地流转的难易程度以及是否有过农地租(或代)种行为等因素是影响农户家庭农场经营意愿的主要因素。为推进家庭农场优化发展,应在积极推进农地流转的同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推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以实现农地的高效长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商》2016,(10)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农地金融化的关键所在。现今中央政策层面已逐步允许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农地金融化的制度构建正式被提到议事日程。然而,我国现行法律仍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予以一定的限制。本文在论证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法律困境的基础上,基于法律视角从重构土地产权权能、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农地抵押程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商》2016,(4):272-273
本论文基于农户行为、环境外部性等重要理论,利用调查分析法、脱钩理论等统计与计量分析方法对农地利用碳排放及减排政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分析黄冈市临港经济开发区宏观上能源使用与碳排放情况;与微观上农户农地利用与保护现状,揭示了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微观机理;科学构建农地利用碳排放测算体系,测算并把握碳排放历史规律和空间特征,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最后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合理构建了农地利用碳减排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要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除了政府加大农业的投入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大力推进农地的流转与集中。这样不仅能够将抛荒的土地有效地利用起来,而且能够促进农地集约化规模经营,对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总结了我国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农地流转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农地流转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市场与产权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坡  王丽艳 《财贸研究》2006,17(5):32-38,104
本文在阐述产权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市场发育、发展及完善与农地产权制度演进、优化的一般模式考察,结合现实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市场发育与农地产权演变关系的实证分析,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内给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新思路:从培育、健全和完善农地市场入手,在渐进的城乡土地市场对接过程中,实现由市场优化选择的农地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要确保国家基本的耕地面积,必须落实到保护每个农户经营农地的权益。但现行农地制度土地权属含混、所有权主体模糊甚至虚置的状况,很难抵御对农地和农民经营权益的侵犯。建议由宪法授予并保障农户对农地比较完整的永久使用权,搁置已陷于困境的现行农地集体所有制度,支持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互助互利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实行真正农有农用的信用合作、供销合作和生产互助合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集体所有制下的永佃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实施近30年以来,对农村的发展、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也存在农地产权模糊、农地使用权保护欠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规模效益差等缺陷,集体所有制下的永佃制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