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成 《中国电子商务》2012,(17):234-234
传统责任保险的分离原则是合同相对性原则在保险领域中的体现。其实合同相对性原则理论上并不妨碍第三人事有合同约定的权利或利益,而且事实上也不利于保障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所以,合同相对性原则理应不再成为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法理障碍。  相似文献   

2.
胡超 《商业时代》2012,(19):107-108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合同相对性原则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三人利益合同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冲击及合同相对性原则对法律公平正义的背离必须得到重新认识与应用。在经济生活中,厘清与规范第三人利益合同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根据合同关系的相对性,原则上只有合同当事人双方才能基于合同互为请求或诉讼,合同当事人不能向合同之外的第三人提起诉讼,合同之外的第三人也不能基于合同而向合同当事人提起诉讼。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将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探讨有关合同相对性与当事人适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合同关系的相对性,原则上只有合同当事人双方才能基于合同互为请求或诉讼,合同当事人不能向合同之外的第三人提起诉讼,合同之外的第三人也不能基于合同而向合同当事人提起诉讼.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将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探讨有关合同相对性与当事人适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债的相对性或合同的相对性一直以来为两大法系所确认,在债法特别是合同法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近代各国立法及判例对它已有突破,产生了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债的保全等制度。  相似文献   

6.
第三人利益合同是为第三人利益而设立,但第三人并不是合同的当事人,因此第三人作为权利主体的法律地位、第三人应当享有哪些权利必须给予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第三人利益合同设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他们在早期都固守合同相对性原则,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两大法系从原来对合同相对性的固守到承认相对性的例外,最终认可了合同的涉他性。合同相对性的发展,涉他性的出现,对各国立法和司法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郑轶 《商场现代化》2005,(26):88-89
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他们在早期者都固守合同相对性原则,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两大法系从原来对合同相对性的固守到承认相对性的例外,最终认可了合同的涉他性.合同相对性的发展,涉他性的出现,对各国立法和司法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一、引言 设甲与乙约定,为丙的利益由乙向丙为一定给付,这里便成立了一个第三人利益合同,其中甲为债权人,乙为债务人,丙为第三人。(注:甲又称受诺人、受约人,乙又称作承诺人、立约人,丙又称作受益人。)①第三人利益合同本身并不是一个固有的合同类型,而是某特定类型合同当事人约定,使第三人可以向债务人直接请求给付,从而取得债权人地位。②原则上,任何债权合同都可以作为第三人利益之约定。第三人利益合同涉及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赋予、债务人的抗辩、合同当事人变更、撤销合同的权利等诸多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永科 《中国市场》2007,(48):50-51
合同盖章是合同当事人在经过协商确定权利义务内容的合同书上加盖印章的行为。合同盖章与否不仅影响合同成立,也将直接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盖章的复杂性决定了合同效力的复杂性。借用和盗取他人印章或合同专用章与第三人签订合同的,一般应以表见代理制度为依据认定合同为有效,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胡云鹏 《中国市场》2009,(22):42-43,50
既判力的相对性决定其效力只能在对立的双方当事人之间产生,对没有得到程序保障的案外第三人不产生效力,可是如果将判决的相对性原理适用于有关人的身份判决则将产生诸多问题,不利于当事人权益的维护和社会的稳定。为了维护身份关系的稳定,宜将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至第三人,但此扩张存在例外,应加以甄别。  相似文献   

12.
郭斌 《现代商业》2011,(18):278-279
合同自由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合同自由也应当有其边界和限度。其中,合同第三人的权利就是对合同自由的一种限定。从法律正义、价值等角度考虑,应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合同第三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谢记科 《消费导刊》2012,(9):186-187
我国《合同法》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为无效合同,该规定过于绝对。将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与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合同等量齐观无论是在学理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联系我国的相关立法规定,从比较法的角度结合国外相关规定,对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合同的相对性并非债之相对性的简单翻录,其有自己的特性和逻辑起点。另外,法律原则不同于法律规则,前者不象后者那样严格排斥“例外”,而是视之为本身应有之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合同相对性原则之例外”在大陆法系是个“问题概念”,只适合于描述英美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庆华 《商业研究》2007,(10):211-213
无权抵押的行为是指无权处分人以自己的名义在他人财产之上设定抵押的行为。该行为分为签订抵押合同的行为和履行抵押合同的行为。根据现代民法物权债权法理论和立法实践,抵押合同的生效与抵押权的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无权抵押的条件下,抵押合同的效力应根据第三人的主观善恶,分别确定为有效和效力待定两种情况,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标准化组织的一些知识产权政策或规定,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应当属于合同法的范畴,由于合同的相对性,这些知识产权政策或规定应该只能限定标准化组织的成员或使用标准的一方,并不能说这些知识产权政策或规定就是法规或公约,对公众具有强制力。合同是有相对性的,这是合同不同于物权祛律关系等其他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在国际贸易中,许多业务工作都是通过各种代理人进行的,比如普通代理人、经纪人、运输代理人、保险代理人、广告代理人以及作为代理人的银行,等等。如果离开了这些代理人,国际贸易活动将无法顺利进行。在通常情况下,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同第三人订立合同之后,即退居合同之外,他对第三人不负个人责任,如果第三人不履行合同,代理人对本人也不承担个人责任。这是各国代理制度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8.
王颖 《商》2014,(42):237-237
债权是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因而债权具有相对性。但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和交易安全及利益平衡,各国法律均赋予债之关系在特殊情形下,可对第三人产生一定的拘束力,现代民法发展了一系列制度对债的相对性予以突破,使得债的效力得以扩张。本文主要论述债对第三人的效力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9.
《商》2016,(1):227-228
房屋租赁合同是最常见的民事合同之一,由于转租现象频繁,在一栋不动产上可能存在数个租赁关系。近年来,"群租"现象频发。于此,租赁物致承租人损害时,租赁合同的效力认定将直接影响到承租人的请求权行使。同时,不动产致他人损害亦属常见,责任承担主体范围和各主体之间的责任形态认定是第三人损害救济的关键。另外,于第三人致害租赁物时,出租人和承租人何者依何种请求权基础得向第三人请求损害赔偿也颇有争议。本文力图就这三个问题做一分析和梳理并提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合同违法行为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依法应受行政处罚的行为。构成合同违法行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要件:(一)合同违法行为的主体是合同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在与合同当事人共同实施合同违法行为的情况下,可以成为共同违法主体,但第三人不能单独成为合同违法行为主体。(二)合同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的,行为人的目的是牟取非法利益。为牟取非法利益,行为人往往希望并积极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