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4,(1):281-282
贵州小城镇的培育是贵州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着力点。当前贵州小城镇发展存在着小城镇规模偏小,分布散,没有形成完整的城镇体系;城镇服务能力弱;规划滞后,缺乏产业经济支撑等问题,从乡村经济发展,科学规划城镇体系,发展城镇主导产业和强化城市管理部门职能,实行民主、灵活的管理几方面着手加强小城镇的培育,提高贵州的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唐佩 《商》2014,(1):281-282
贵州小城镇的培育是贵州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着力点。当前贵州小城镇发展存在着小城镇规模偏小,分布散,没有形成完整的城镇体系;城镇服务能力弱;规划滞后,缺乏产业经济支撑等问题,从乡村经济发展,科学规划城镇体系,发展城镇主导产业和强化城市管理部门职能,实行民主、灵活的管理几方面着手加强小城镇的培育,提高贵州的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基础的小城镇建设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发展道路,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增长。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密不可分。但是当前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还存在许多客观问题和不足。因此小城镇建设必须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农村资源,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江西城镇化发展历程、成效、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江西城镇化进程经历了开始起步、震荡反复、稳步发展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为:城镇化水平有明显提高、城镇拉动经济明显增强、城镇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但在城镇化建设中存在城镇化水平落后于邻省及全国的水平、各设区市的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城镇经济聚集和辐射功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要加快江西城镇化发展,必须以科学规划指导城镇化建设、以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建设、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城镇群、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创新城镇建设及其管理机制。走具有江西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湖州市织里镇是浙北的一个普通小镇,但却被誉为湖州市最有活力的小镇,特别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中形成了以市场发展、产业集聚促进城镇建设,以城镇建设带动产业升级、市场繁荣的良性发展之路。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中的聚集经济理论、作用机理及互动模式,提出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结合当地的自身特点和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尹硕 《现代商业》2008,(12):154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建设好城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有近7亿人居住于县域,其中居住于城镇区域的约2.5亿人,占总城镇人口的近30%,推进县域就地城镇化已经成为趋势,而县域的城镇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了使大城市和小城镇更好地协调发展,文中使用县级栅格灯光面板数据来刻画经济发展水平,就当下中国大城市对小城镇的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大城市对小城镇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为溢出效应,其效果强度随地理距离增加而减弱;大城市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促进效果越强,但是这种促进效果的增长会逐渐减弱;中国大城市对小城镇在东部地区的溢出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据此提出政策建议:要强化发展县域城镇过程中的大城市带动作用,拉近县级城镇到主城区的经济距离,重视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协同发展,促进城镇化经济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8.
崔久波 《现代商业》2014,(17):283-284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城镇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引擎”,而如何有效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协调好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出以往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误区,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保持小城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是关系小城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进行农村城镇化建设道路的探索,在经历了生产要素的动态转移、小城镇自主诞生、城镇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二元经济社会一元化等阶段后,最终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城镇化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工业现代化而出现的一场巨大变革。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包括小城镇快速发展的背后所隐含的速度上的盲目性,规模、结构上的不合理性等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小城镇发展所面对的理论、制度、现实发展上的矛盾尤为突出。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国情出发,走出一条有中圆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在推进小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对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应采取不同策略。科学规划,有效处理好小城镇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许丰 《商》2013,(11):154-154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我国城镇化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科学编制和认真落实城镇发展规划;创新金融体制;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特色建设问题及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怀静  杨山 《江苏商论》2005,(2):123-124
城镇是加快城镇化的突破口。本文结合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出现的思想观念守旧、城镇规划层次不高、经济动力不足、文化优势被忽视等问题,对小城镇特色提出理念、规划、经济、文化、建筑方面的特色创新,形成自身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一、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与特征1、城镇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标志。200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比1990年提高11.47个百分点,平均递增54.2%,城镇化水平取得较大发展。2、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并逐步改善。2000年全省12个城市中,特大城市1个,大城市11个,中等城市27个,小城镇41个,初步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襄樊、宜昌、荆州、黄石为次中心,大、中、小城市、重点镇,一般建制镇五个等级的城镇体系,为城镇整体优势的发挥、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环境保护成效显著。2000年,全省城市自来水全年供应量和城市液化石油气的生活用量较1990年增长5倍左右。城市拥有公交车辆增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后半阶段,以粗放式、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日益凸显出不合理性。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的发达国家,其城镇化及城镇发展过程都走在国内发展前列,小城镇建设的理念和措施有其独到而鲜明的特点。通过相关文献对日本小城镇在建设管理过程中的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与当前的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转型背景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研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增强国内小城镇建设水平,促进小城镇建设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全国的重中之重,它是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进程的重要力量。阜新地区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建设中面临很多的困难,着力发展小城镇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围绕阜新地区的经济发展,指出了加快经济发展须抓好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6.
旅游城镇化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滇西北地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呈现旅游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但集聚经济发展较弱,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现状.从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滇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受资源环境约束较大等特征,提出滇西北地区应通过旅游城镇化的发展促使城镇布局逐步合理化,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群,增加就业,尽快使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实现推进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逐渐走向城镇化转型发展道路,城镇住房需求与城镇化水平密切相关。新型城镇化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带去了机遇和挑战,小城镇这一特殊的城市类型将会成为未来三年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中镇模式"即有机整合地理位置相接的若干小城镇,考虑各种环境关系后进行最优化的城镇人口和基础设施配置,通过整体规划规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迅速,但是按照大城市论和小城镇模式发展新型城镇化,河南由于土地资源矛盾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明显,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及带动能力弱,城市形态不合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适合大城市模式。小城镇模式下会使土地资源流失严重,人均成本较高,人口减少,小城镇职工经济收入低。因此,"中镇模式"是河南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伴随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大幅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加大,水问题日渐凸显,水资源的短缺也正在成为阻碍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对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必须当作为城镇化发展中的战略问题来对待,以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希莫  青华 《商》2013,(19):117-1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进入城镇的农牧民就业、创业问题应运而生。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牧区的农牧民不断向城市、旗县移动就业,特别是少数民族农牧民进入城镇后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对城镇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都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本文对内蒙古正镶黄旗蒙古族牧民的进城创业及经营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城镇化背景下的蒙古族牧民创业情况,并探讨这一群体对城镇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