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剖析海外并购的定义和动因、概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败得失,分析了在新形势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意义,提出了未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优势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并购重组一直是企业实现国际化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而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更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新案例:中海油服并购挪威海上钻井公司AWO、中化国际并购GMG公司,中联重科并购弘毅投资,中国平安并购富通、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以及中国移动并购巴基斯坦巴科泰尔(Paktel)公司,具体说明危机之下的中国企业如何利用海外并购实现国际化,并指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隐患.  相似文献   

3.
申月 《价格月刊》2014,(5):54-56
从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已导致全球性的经济与市场衰退,这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良好契机。在描述中国企业全球跨国并购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全球跨国并购的动因,阐述了中国企业全球跨国并购对中国贸易的正负影响,提出了我国企业对开展跨国并购产生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并购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新热点,但在并购过程中企业往往忽略了并购企业双方核心能力的整合,从而背离并购预期目标。明确了通过企业并购整合可以借助外力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同时构建了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企业并购整合的模型,通过模型说明了并购双方不同的核心能力形态进行融合时企业并购整合的选择模式以及相应模式并购整合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朱勤  刘垚 《国际贸易问题》2013,(8):151-160,16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实施跨国并购以获取全球要素、拓展国际市场。但现实中,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绩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清晰认识企业如何提高跨国并购战略的有效性。本文利用Zephyr全球并购交易分析库,选取截至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2000至2008年在沪深上市企业发起的跨国并购交易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层面的综合考察,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结果显示,东道国的制度环境越不完善、并购双方文化差异性越小、企业自身规模越大、并购规模越大,则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越好;反之,则并购绩效越差。除上述因素外,企业的财务风险和企业年龄对跨国并购绩效也存在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由此,本文得到了一些颇有意义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中国企业资本实力的提升,跨国并购有利于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已经成为投资的热潮,但其风险控制能力弱,导致跨国并购的成功率较低,因而深入研究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风险关问题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及现状,探讨了跨国并购的风险因素,提出了跨国并购的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一两年,我国的大型企业频频现身国际资本市场,进行巨额的企业并购。一些企业顺利得手,如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一些企业则屡遭挫折,如蓝星集团并购韩国双龙汽车、中海油并购美国联合石油、海尔并购美国美泰克等。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企业将逐步走向国际化,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走出国门。本文对近年我国几宗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和特点进行分析,并试图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一、中国独特国情环境下大型企业国外直接投资的动因通过各个兼并案的有关公开报道,本文认为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兼并进行直接投资大致有下几类直…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范围内并购浪潮的持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去",通过跨国并购参与到国际贸易合作与竞争中去。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逐年攀升,其并购总额在世界跨国并购总额中举足轻重。通过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深入探讨其实施跨国并购的动因,在此基础上从正负两方面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并购特别是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获得先进技术和资源的重要手段。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与中国企业有关的跨国并购活动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收集到的大量跨国并购数据的分析,详细阐述了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与特点。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来到中国进行品牌并购,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进行了一些"试探性"的海外品牌并购,但是由于中国企业对品牌并购理论研究的不够深入,同时也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在品牌并购的过程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品牌并购的理论研究和对国外企业来华进行品牌并购及我国企业向外进行品牌并购的动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并购动因分析的品牌并购风险规避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踏上了跨国并购之路,其并购数量占据进行跨国并购企业的半壁江山.本文通过对2001~2009年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总结梳理,得出了其并购区位分布的特点,并利用"微笑曲线"理论来分析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动机,探讨其区位选择上是否具有合理性,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田振花 《北方经贸》2009,(11):85-86
面对次贷危机带来的海外并购机遇,许多中国企业欲通过海外并购加速成长壮大。2009年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逆势而上,在海外并购市场上频频出手,金额之大,频率之高,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时机?恐怕并非如此。次贷危机下的世界经济给中国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风险,海外并购并非看起来那么美,因此,中国企业应理智、冷静、谨慎地对待海外并购。  相似文献   

13.
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并购活动日趋活跃,而欧盟国家受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影响较深,至今仍处于缓慢恢复阶段。为获得欧盟企业的先进技术,中国企业抓住其需要外资刺激经济的机会,但中国企业在欧盟高度活跃的背后,仍有阻碍企业顺利并购的风险。本文通过数据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指出目前中国企业在欧盟国家并购存在障碍,将布鲁诺(Bruner)风险分析框架与案例结合,从六方面分析在欧盟跨国并购的风险并进行结构性总结,为中国企业在欧盟国家的跨国并购提出初步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柳  陈杨 《现代商业》2008,(14):138-139
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必须通过国内外市场的并购或结成联盟来构建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于是企业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但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更是决定其并购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清华同方并购713厂为例,剖析企业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并提出并购后人力资源管理整合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几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数量日渐增长,规模日渐扩大。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当发达国家的经济体举步维艰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却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兼并海外企业走向了国际市场,然而由于中国企业缺乏跨国并购与经营的经验,在投资战略、目标企业的选择与评估、并购后整合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以致大部分的并购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僧会远 《现代商业》2014,(15):160-161
2009至2013年,中国企业发起了对海外发达国家同行业部分企业的并购热潮。目的是希望通过并购以获取对方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快速进军国际市场,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尽早走上国际化道路。但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起步较晚,在选择并购目标,实施并购过程,整合并购后获得的资源方面尚缺乏经验。文章以联想并购摩托罗拉移动为例,试图为中国企业如何从发展战略角度并购海外企业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范围内并购浪潮的持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去",通过跨国并购参与到国际贸易合作与竞争中去。但是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途中存在的问题也给企业国际化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本文在系统性分析其中动因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提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不断拓展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企业通过跨境并购方式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发展。纵观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跨国并购活动发展时间较短,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竞争愈加激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活动也随之增多,目前,在国际跨国并购中,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但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增涨的同时,跨国并购存的风险逐渐增多,很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与生存。本文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风险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管控进行简单的了解,并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西方跨国公司通过并购等方式大举进入中国,抢占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纷纷实施"走出去"战略,而跨国并购正日益成为中国企业实现迅速发展并获得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这些年来,中国企业真正成功的跨国并购并不多,各种微观和宏观因素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