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6,(10)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农地金融化的关键所在。现今中央政策层面已逐步允许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农地金融化的制度构建正式被提到议事日程。然而,我国现行法律仍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予以一定的限制。本文在论证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法律困境的基础上,基于法律视角从重构土地产权权能、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农地抵押程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商》2016,(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浓缩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体现着中国亿万农民生存发展的希望与权利。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问题,现行法律只明确了继承人在承包期内对林地和"四荒"地的继承权,对于耕地和草地能否继承并未明确。本文以家庭承包的土地的继承问题为讨论中心,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现行立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社会保障功能、节约土地管理成本、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来论证法律应当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  相似文献   

3.
“三权分置”是党中央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政策背景下,对农村土地政策提出的一种新的改革举措,是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其“三权”,即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其“分置”,即三权由不同的人来行使。其核心在于保证农民不丧失土地的前提下,将土地经营权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进行抵押融资来发展农业生产力。本文将着重对农地承包经营权中“农地经营权”的抵押进行理论研究,并通过与国外相关制度进行对比,从而厘清“三权分置”下农地承包经营权中“农地经营权”的抵押的理论逻辑,为相关部门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管理提供理论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债权法地位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必须朝着物权化的方向改革,使其成为民法上一项新的物权.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在推进承包权物权化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笔者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在承包合同有效期内,承包土地为农民所使用,收益为农民所支配;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继承、赠与、转让、抵押、入股,以做到真正还权于民.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正推进"三权分置"的改革政策,对于新设立的经营权,各方观点争议较大。现对经营权的性质界定进行了分析,并对经营权的制度构建提出建议,其中包括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离出经营权的制度;构建经营权制度并完善土地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相应配套制度并推进经营权的转让与抵押。  相似文献   

6.
郭桂红 《北方经贸》2014,(10):201-201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能够有效改善规模种植户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对促进"三农"问题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根据黑龙江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现状,揭示该业务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对策。要完善相关土地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市场服务机制,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张莉  贾杰 《商》2012,(5):178-179
在中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全局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而土地是"三农"问题中最基本的问题。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中最基础的制度,它在有显著优越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而土地流转制度弥补了它的缺陷。深入研究土地流转的相关问题对"三农"问题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产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对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进行分析。然后以贵州省为例,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现在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政策建议。良策,对贵州省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银行3月下旬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从贷款对象、贷款管理、风险补偿、配套支持措施、试点监测评估等方面对金融机构、试点地区和相关部门推进落实"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明确了政策要求。《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要求坚持不改变公  相似文献   

9.
杨克俊 《财贸研究》2008,19(2):149-150
在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的关键是产权问题.目前,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农村土地产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建立合理的产权抵押和流转机制,将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5,(12):65-66
在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实施后,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由最初的被禁止,到最终的允许。但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发展中的漏洞,导致我国在该制度的建立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而这些缺陷与不足阻碍了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流转的科学发展。因此,我国不仅需要对原有制度进行修订,将原有制度的主体限制进行解除,同时也要促进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制度及流程的完善,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程得到规范。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2002年起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近年来流转面积越来越大,但流转方式还比较传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合理与否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实践中之所以会出现土地流转实际价格要低于理论价格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土地规模化经营更容易获得高收入、流转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农村土地主体虚化和产权不完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商品性与价值性比较模糊,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健全价格服务机制、建立价格监管机制三个方面入手,不断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保护流转双方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邢益精 《现代商业》2012,(5):273-275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立法中,存在着物权功能残缺的冲突。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担负保障性和物权性的功能。解决的方案是建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借鉴永佃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浙江省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上,应尽可能适用出租、转包、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使得农民能够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满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尽量扩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实现浙江省的土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历史演进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在现有土地制度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在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历史演进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1年的发端期,1982-1986年的初步形成期,1987-1995年的正式确立期,1995年至今的发展完善期.文章对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循着"明晰农村土地所有权,稳定农民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民土地收益权、丰富农民土地处分权"的改革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9)
我国是农业大国,对于我国而言土地问题至关重要,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又是土地问题的核心。只有了解了一个制度的设立、变革、流转、消灭等各个环节,才能深入理解这个制度,以达到法律服务社会的目的。本文简单介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基本理论,通过分析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导致农民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日益突出。2014年中央1号文明确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为农村金融供给开辟了新路径。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不完善,制约了其融资功能。因此,要通过制度改革、风险控制、利益共享、专业评估等方式,优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从而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法治环境下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性质的缺乏、土地权利的不稳定、权能的不完整、流转不规范等,使土地承包经营权人难以实现自我保护,目前需要搭建更具说服力的理论框架.我们考察中外农地使用权制度的发展流变过程,发现对于如何合理配置农地权利,提高农地使用效率各国规定则是不谋而合.他们强调农地使用权的物权性质,并以此作为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法理基础;强调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对民事习惯的尊重;强调尊重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财产权处分的自主性;允许农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的多样性,强调土地的融资功能等,这对于当前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有效合理的利用具有一定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已结束。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和农房抵押贷款业务开展顺利,有效解决了农民农企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法律制度制约、金融机构贷款风险问题及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困难。黑龙江省应加大立法和制度改革肃清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的障碍,建立分散两权抵押贷款风险的缓释机制和补偿机制,探索不良贷款抵押物处置的新方式,为金融机构提供土地经营权的二级流转平台,提供农房处置的新方法,为两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8.
李云萍 《商》2014,(17):139-140
中国农村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障碍,土地问题属于比较关键的一个。在当下整个土地制度中,最基本的是解决农业市场化与小生产方式的冲突。各地的土地流转试点经验给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根据人类经济发展经验,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所以在建设法治中国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实现制度创新,也即法律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围绕着农村耕地进行着相关配套的改革以适应我国新形势的发展。《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这就为我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流转提供了政策依据,不仅可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破除现有法律体系中对农村财产的歧视性规定,更赋予且保障了农民享有更多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加快土地流转需要从政策与法律层面进行规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属性的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关系确定,充分认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征,辨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法律障碍,最终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特有的土地制度之下,耕地的抵押一直被我国法律所禁止,直接导致农民的融资手段单一,无法有效的发挥农村潜在的财富创造能力,满足农民的融资需要。本文以耕地的抵押权的实现方式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完整性,以求在制度上构建完善的耕地抵押贷款模式,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