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多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走向美好未来的起点,更是提升文化自信,逐步迈向世界强国的重要举措。在时代愿景下,作为青年学者,应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实际贡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5,(2)
本文通过简要阐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再次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论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杨佳佳 《商》2014,(43):134-134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若干民族经历3000多年的融合形成的。新时期我们继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内容,应该对其加强弘扬与维护。文章主要从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少数民族文化如何进行弘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以及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眼下实际,系统地分析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优势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中国珠算2008年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创造出的科学精神财富。开展珠算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几千年来民族发展的肯定,更是对促进东北全面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具有自主开放、平等交互、即时快捷等特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构建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路径,可以从受众到主体、从情感到内容、从现实到虚拟、从文化到实践几个方面着手,通过培育文化传承新媒体发展的多元主体,采取多元化的传承与传播方式,促进新媒体与传统文化媒介融合等措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承、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在新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对中华文化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了许多的论述,看似零散,实则有鲜明的主题,为人们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南。该文主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现路径三个视角来阐述习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商》2015,(46):102-103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和崇高价值追求。本文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入手,着重分析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党员干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当前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造成的某些党员干部在价值观构建中出现的偏差,致力于找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党员干部科学正确价值观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经过长时间检验了的,对我们广大人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很多问题,教学效果始终得不到增强,对此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融入进去具备很大的必要性,它不仅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资源,同时对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将具有很大的意义;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高校的思政教学的途径,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最终培养出具备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郭丹丹 《中国报业》2024,(2):148-149
图书馆是重要的群众文化服务场馆,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对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促进创造力方面的作用,提出促进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创新性发展的相关措施,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目共睹,可以说妙用无穷,神奇特贵,如善加运用,可以说无事不成,无事不办。在中国现代乡村振兴中,也少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助力与支撑。为什么?因为文明乡村建设,应该首先提升的是乡村人的道德素养与文明程度,加强乡村人的自觉、自信、自律与自强意识,提高乡村文化品位。为达此目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功用就显而易见了。  相似文献   

13.
增强国家语言能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高校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校院层面应优化顶层设计,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编写、师资力量培养、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第二课堂实践等方面优化二者融合路径。高校教师应立足于教材载体,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科学有效地通过教学设计将二者有机融合。笔者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影响及融入课堂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构建并践行“语言技能+文化学习+语言竞赛+活动实践”的融入路径,创新“课内+课外、显性+隐性、线上+线下”的立体化融入模式,突出“中国心、中国味、中国情”。  相似文献   

14.
张凯 《中国报业》2023,(22):10-11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洛阳应以城市文化传播为载体,讲好传统文化故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以优秀文化赋能城市发展,让洛阳经验成为文化古都的发展样板。  相似文献   

15.
陶惟 《华商》2008,(3):118-119
在当今世界上,中国是少数几个仍然延续着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度之一。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本文对京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16.
单盈 《对外经贸》2022,(12):109-1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其精髓与新时期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内在统一,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孕育审计人才的培养能够拓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渠道,同时呼应了新文科背景下审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提高了审计人才文化自信和审计文化建设水平。从教育主体、教育主导、教育载体三方面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审计人才培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改善路径,以期构建更符合时代发展的审计人才培养体系,输送更多优质审计人才。  相似文献   

17.
沙冰 《中国报业》2023,(12):66-68
英烈精神在精神激励、文化凝聚、价值引领和意识形态导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功能。新时代要把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拓展红色文化资源、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社会共识作为弘扬和传承英烈精神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面对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局面,以仁爱,孝悌,和平,谦恭,中庸,因循,团聚,勤俭,自强等为美德的统治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思想,民间道义,和祖祖辈辈沉淀的文化素质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作为新一代的文化传播者,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本文从多方面角度,论述了如何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从汉字类节目异军突起看传统文化如何走出时代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伟 《现代商业》2014,(20):270-271
在这个键盘代笔、屏幕代书的网络时代,当汉字的书写和传承面临着新技术、新情况的挑战时,我们不禁要问“汉字何去何从?”“传统文化路在何方?”。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和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因汉字而生的品牌文化节目,以彰显民族语言魅力为己任,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目标,引领了全民学习汉字的文化新风尚。本文试结合这两档节目,从文化政策、文化组织、文化资源、文化传播四个方面谈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出时代困境。  相似文献   

20.
刘霜霜 《中国报业》2024,(2):190-19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中华儿女的思想文化宝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育人过程,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本文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际,对融入的实践路径和模式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价值与实践可操作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