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施了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为响应国家政策,不断扩大融资规模,进行举债建设,致使各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增大;同时,随着近些年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农村人口的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基础设施带来的持续的投资需求也使得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不断增大,而潜在的债务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如何应对和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出发,立足现状,分析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进而提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财政风险的集中表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位.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的涵义出发,指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涵义、特点和表现形式,从经济体制、财政体制和债务管理三个侧面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机理,并从体制改革和管理改革两个方面,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2015,(29)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债务风险,这与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审计署对地方性政府债务规模审计报告的分析,得出了未来几年中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比例将不断上涨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角度出发,分析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流量和存量双重维度的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框架,建立KMV修正模型来开展债务管理新政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研究.研究发现:如果不考虑地方政府债务存量置换问题,2015年和2016年各省(市、区)在偿债能力保守的情形下取值时,债务违约风险较高,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区)的债务违约风险要普遍高于东部地区,并且相比一般债务,各省(市、区)专项债务的违约概率要更低;如果考虑地方政府债务存量置换问题,从短期来看,债务置换的确能够大幅降低各省(市、区)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但从长期来看,这种置换并不会从根本上消除各省(市、区)债务的偿还责任和可能存在的违约风险;2017-2022年期间,不同偿债能力增长率变化对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有着不同的动态影响,可流动国有资产变现和财政可担保收入的影响较大,基金可偿债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基于政府预算计划的既定偿债能力增长情景下,相对于债务平均偿还期限为3年的情况,债务平均偿还期限为6年时,现有政府偿债能力能够大致覆盖当期预算设定的实际债务余额限额,由此测算的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安全规模有较明显提升,债务偏离率与违约风险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梁婷 《消费导刊》2022,(8):73-76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事实上,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常态化的工作,需要采取管控与疏导相结合的策略。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阶段,经济增长速度趋于放缓,受重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常态化等外部宏观环境不利因素的冲击,地方政府性...  相似文献   

6.
潘颖 《市场研究》2014,(5):72-72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对国家城镇化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与此同时,由地方政府债务引发的一系列风险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地方政府债务起因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以体制和金融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风险防护网,使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更加理性化。  相似文献   

7.
由于行政管理体制不畅、财税划分制度错位、债务管理不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上升速度过快,形成巨大存量;有效控制债务总量,降低债务风险,必须积极推进制度建设、逐步纳入预算管理、有效控制债务水平、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和创新政府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8.
不断蔓延的欧洲债务危机,加重了世界各国对政府债务问题的担忧,世界各国政府都开始调整政府债务水平及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近期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同样引人关注,尽管我国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举债限制比较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债务没有风险。随着我国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实上我国地方政府通过公开或隐蔽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举借了大量债务。未来一年将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偿还的高峰期,在某些局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显现。通过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现状,提出建设性化解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城市建设速度逐渐加快,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也在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也在逐渐凸显。地方政府债务,顾名思义具体指政府在当地建设的过程中,因为资金投入所造成的债务。随着地方建设发展速度和规模不断增加,政府所欠下的债务也越来越多。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需要重点加强债务问题的重视和解决,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顺利的进行。鉴于此,文章主要围绕地方政府债务性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法开展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鑫 《北方经贸》2014,(10):25-26
当前,我国地方债务的规模已十分庞大,并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不但偿债压力大、债务结构不合理,而且债务隐性化趋势明显、管理混乱,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我国地方债务的累积及其风险的扩张将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降低经济发展质量,使经济保持较高的通胀率,引发高房价问题,不利于收入分配的改革,并恶化政府和金融体系的信用。  相似文献   

11.
很多地方政府通过举债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债务规模过大,会形成债务风险。近几年,地方政府债务出现了新的趋势,如何防范债务风险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明显扩大,整体信用风险逐渐增高,给宏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从如何看待地方债务风险着手,就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体制性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完善财政体制等四个方面就如何使地方政府谨慎举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陈建涛  张瀛心 《商》2014,(3):200-2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征管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尽管如此,地方政府为挤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负债经营,政府债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面对此种情形,地方政府应采取措施积极化解风险,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试图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入手,以寻找应对和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4.
《商》2015,(6)
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接连爆发的政府债务风险放慢了经济危机复苏的脚步。2009年11月,迪拜因其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延期引发了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之后2009年12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元区大范围的债务危机给欧洲带来了重创。在此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被广泛关注,中央政府开始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管理。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原因的探究,让我们对风险形成根源有清晰的认识,进而提出风险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成为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贵州省在近年来保持了较高的GDP增速,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贵州省的债务率在近年也居全国最高水平。毋庸置疑,贵州省的近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债务来支撑的,同时债务规模和期限风险也已经非常突显。本文对贵州省债务风险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化解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控制的可用于偿还债务的资产及其收益是地方政府债务得以顺利清偿的保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呈现了资不抵债和无力支付情况而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本文对2010-2017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测算和评估的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资产负债杠杆率在上升、可偿债资产的收益率在下滑;在计入养老金缺口情况下,借款融资结构变化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只有地方政府实际承担的养老金缺口现值少于24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才能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在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和国内需求乏力的背景下,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社会安定,地方政府纷纷采取了天量的投资计划。然而,在地方政府庞大的经济刺激背后,却是主要以土地相关收入作为偿债保障的地方债务规模的急剧扩大,风险日益突出。本通过描述了当前的土地财政现状,并分析了其风险来源,希望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和国内需求乏力的背景下,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社会安定,地方政府纷纷采取了天量的投资计划。然而,在地方政府庞大的经济刺激背后,却是主要以土地相关收入作为偿债保障的地方债务规模的急剧扩大,风险日益突出。本通过描述了当前的土地财政现状,并分析了其风险来源,希望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李健 《商》2013,(1):65-65
近期世界各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陷入政府债务危机之中,中国当前也面临着巨大的地方债务风险之中。为何地方政府会积聚如此大的债务风险?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明确地方债务的由来,如何正确应对地方债务风险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地方债务风险成因进行简短的试探性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