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艳静 《中国经贸》2014,(12):102-102
比尔?盖茨说:“团队合作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建设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已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浙江工商》2010,(5):36-36
首批“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揭晓,浙江升华拜克生物农药及兽药创新团队榜上有名,成为首批全省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中坚力量。升华拜克通过技术创新,加速产品转型升级,平稳度过了“危机”。  相似文献   

3.
张思潮 《特区经济》2018,(11):64-66
产学合作团队的合作过程可看作合作团队的互动。分析表明,产学合作团队沟通、团队凝聚力、团队支持、任务互动等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而产学合作团队冲突对企业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尽管国家大力提倡企创新,一些跨国巨头也一直视创新为成功秘诀,但国内的很多中小企业和企业家对于创新却有一个现实困惑:虽然搞了不少创新,成果也有一些,但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却没有产生明显效果:有的甚至只是白白浪费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并没有实现创新的目的——从“创新力”到“竞争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尽管国家大力提倡企创新,一些跨国巨头也一直视创新为成功秘诀,但国内的很多中小企业和企业家对于创新却有一个现实困惑:虽然搞了不少创新,成果也有一些,但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却没有产生明显效果:有的甚至只是白白浪费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并没有实现创新的目的——从“创新力”到“竞争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罗玉越  李凡  李元爱 《科技和产业》2023,23(18):191-198
以企业68个研发团队为研究对象,基于情感事件理论、自我归类理论以及人际互动理论,以“团队投入-团队状态-团队过程-团队产出”为整体逻辑框架,引入个人-团队匹配作为团队状态和团队心理安全感作为团队过程,构建链式中介模型,从团队行为形成机制角度揭示包容型领导对团队创新行为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企业包容型领导风格能够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队成员的个人-团队匹配和团队心理安全感促进研发团队创新行为。既弥补了包容型领导风格在团队创新层面研究的不足,又深化了对团队创新行为形成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赢存闭队     
一个企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在同行中独居螯头,最更本的是这个企业的组成体——员工的作用是否得到很好的发挥,员工的潜能是否被激发出来这是通用的路标,也是我们现代企业中生存必须秉持的原则。企业的的“企”字以“人”字当头,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企业需要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员共同奋斗可是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人是一条龙,变成群体却是一团糟,以一当十并不难.我们太强调英雄.但是难的是以十当一:因为“以一当十”只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潜能就行了,而“以十当一”则不同,它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十个人的潜力,而且要使这些潜力朝着一个方向运转有一年春节晚会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舞蹈震撼了我们所有人,个体残缺并不可怕,只要有共同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组成一个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有完美的团队,团队可以通过不同角色的组合达至完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震撼和感动.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力量的凝聚,所有的震撼都来自于团队的努力。只有每一颗珍珠串成串,才能形成闪光的项链。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产业》2006,(1):156-156
专家目前在谈到企业创新时提出,创新有两重含义:一个是“小”创新,另一个则是“大”创新。  相似文献   

9.
“你没有一个创新的理念.你永远都不能超前。你永远没有创新的理念.就很难有一个创新的战略,或一个创新的执行力.所以很幸运,尚德公司对这个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同时这个团队也有一个很好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创新环境建设是当务之急。我原来在四通.1999年被北京市政府抽调到“中关村”.参与了“中关村”一些高新技术发展的某些方面的研究.为了完成这个研究我曾经先后到新竹访问过五次.看看新竹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同时我们和亚洲研究中心成立了一个硅谷的成功案例研究课题.通过这些考察研究我确实感受到,一个企业要能够成功创新.必须要有适合创新的环境.就像一个鸡蛋要孵出小鸡一样.没有适合的温度、环境.企业再努力也白搭。所谓硅谷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 无论是一个企业、一个城市及至一个国家,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 美国的硅谷可称之为知识经济时代最富诱惑力、最成功的地方。 硅谷的“成功秘密”就在于“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的科技资产和社会财富是解决未来复杂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又取决于解决今天和昨天复杂问题的经验。 当今企业的竞争时空,已经从1990年的信息时代走向2000年的创意时代。企业光靠新资本、新材料、新技术是不够的。 这是一个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知识已成为一种商品,所以最重要的关键:“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发明什么。”  相似文献   

12.
无可否认团队合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但美国著名管理咨询专家帕特里克·兰西奥尼通过调查了解到:“尽管‘《财富》500强’中有超过1/3在自己的网站中公开宣称团队合作是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但实际上只有很少的企业真正理解和在行动上支持团队合作。”由此可见,虽然大多数企业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但在企业实际管理中实现团队合作是非常困难的。团队合作何以难以实现呢?一、人类的利他主义法语“利他主义”(“altruisme”)一词,首先由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的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Comte)于1830—1842年间用…  相似文献   

13.
看不到全球性改革与技术突破的迹象,要指望出一批创新天才是不现实的 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如期在天津举办。这个论坛是著名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或日“冬季论坛”的一个“衍生品”,确切地说是个植入了新兴市场经济与“中国元素”的“衍生品”。论坛自称“全球行业峰会暨成长型企业年会”,顾名思义当以“成长型企业”领袖唱主角。其定位是为全球最有潜力的成长型企业和已经成功的大型跨国公司之间搭建一个对话平台。汇聚的人当有三拨,分别为全球第501—1000强企业代表,全球500强企业代表和学界名人,以及政府政要。论坛的重头,当是全球“教父级”企业家与“成长型企业”经营者的对话,是新、老企业家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李文惠 《天津经济》2007,(12):50-52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激励是一门艺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懂人性,善激励”的特质。实际上,不仅是企业家,包括管理者,以及任何一个团队的领袖,都必须掌握激励的艺术,只有通过激励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事业才有可能成功。  相似文献   

15.
王坚 《上海国资》2012,(9):18-20
上海国资国企在全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努力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切实发挥支撑引领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作用。国资收益中,安排不低于30%的资金,用于支持企业主业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和能级提升;绩效考核中,对承接重大项目,在自筹研发费用超过支持资金时,支持资金和自筹研发费用等视同于利润;人员激励中,对关键的科技骨干、创新团队及相关经营管理人员等实施奖励  相似文献   

16.
叶赞 《上海国资》2008,(2):81-81
对于中国企业界而言.“团队”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和词汇.但支配大多数企业的组织文化,仍然是中国传统的“君臣”关系和“同伙”关系。 这两类企业.事实上有一个共同之处:全部是领袖型企业。前者的“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后者貌似团队,但仍然靠“带头大哥”的铁腕进行强力管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评审后,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低成本小分子PMOLED批量生产技术开发”和昆山允升吉电子有限公司的“OLED用蒸镀掩模板的开发与产业化”两个项目,分别获得1789万元和200万元资金支持。这两家企业开创了昆山本土企业成功申报国家863计划项目的先河,“维信诺”和“允升吉”均是昆山市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两家公司落户昆山后,在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下,矢志不移开展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8.
对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成功企业的创办者或总经理等的调查表明,影响"海创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有:核心技术、团队素质、行业定位、市场占有、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一、做一个不断创业的企业“老板”搞企业的人,都希望创业成功。要真正实现最初创业成功,确实不易。有了初次创业的成功,或接收了一个成型的企业,并使之立于业界,常使人感到十分满足。这是人之常情。其实,创业是个连续过程。不断创业是企业的永恒的主题,一次创业成功,接着就是不断创业:开发一个新产品、开拓一片新市场、创新一套有自己特点的新管理模式、开办一个分支机构、把原企业做强做大……都是不断创业的过程。真正把不断创业进行到底的,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老板”。要能坚持创业,不断成功,就要有一身善于领导、管理的素质与硬功!“…  相似文献   

20.
张加洵 《发展》2012,(9):106-106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俗话形象充分的说明了团队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但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要成就一番事业,仅靠拥有一个团队还不够,这个团队必须是一个拥有共同优秀品质的团队。这个优秀品质就是团队精神。根据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流动性、一次性和生产单位的相对独立性等特点,现对其如何培育团队精神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