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核安全法》9月1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施行。这份历经多年孕育、备受关注的核能顶层法律,事关我国核事业发展、核安全工作,牵动着业界的心。环保部核安全监管司司长、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郭承站表示,法律从"高"制定核安全标准,从"严"加强核安全监管,从"重"强化核安全执  相似文献   

2.
动向     
<正>01国务院批复《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近日,国务院核准批复《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通过《规划》实施,到"十三五"末,我国运行和在建核设施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进一步降低,核安保和应急能力得到增强,核安全监管水平大幅提升,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到2025  相似文献   

3.
记:公众现在对核安全信息公开要求非常迫切,国家核安全局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核安全信息的透明度?王:福岛核故事发生后,公众突然发现核安全原来离自己是那么近,对核电厂安全的关注度空前提高。社会媒体对福岛核事故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尤其是新媒体、自媒体的发展,使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公众有点雾里看花,难以辨别哪些信息是真,哪些是假。  相似文献   

4.
正记:公众现在对核安全信息公开要求非常迫切,国家核安全局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核安全信息的透明度?王:福岛核故事发生后,公众突然发现核安全原来离自己是那么近,对核电厂安全的关注度空前提高。社会媒体对福岛核事故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尤其是新媒  相似文献   

5.
福岛核事故引发了国内外各界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安全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首要条件,是政府决心发展核电的重要承诺."敬畏核安全,守护核安全"首先必须加深对核安全内涵、特点与要求的理解,全面、客观、系统地认识核电安全. 安全问题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心理体验 多年以来,从事工业活动的专家通常总认为安全是一种合理的技术措施,对风险做到"可知可控"便是安全了,并常以这样一种思维试图去说服政府与公众.  相似文献   

6.
《中国核工业》2014,(1):32-35
公众对核电的可接受性已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福岛核事故后,确保核电更高安全标准,确保核电绝对安全,确保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都是关系到核安全和稳定的大事?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26日~27日,第二届核安全峰会在韩国首尔召开,本次峰会共有53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这次会议围绕加强核材料和核设施的安全,重点讨论了加强核安全国家措施和促进核安全国际合作等议题.这是落实首届华盛顿峰会提出的关于加强核材料与核设施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等方面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 2010年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之后,"核安全"已经成为广为公众所熟悉的一个名词.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核安全"(Nuclear Security)与我们过去已经约定俗成的中文技术名词一核安全(Nuclear Safety)从技术层面上说并不是同一个含义.为了避免Nuclear Security和Nuclear Safety在中文翻译上的混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已经把Nuclear Security正式翻译为:核安保.  相似文献   

8.
正3月23日,环保部召开核安全"十三五"规划新闻发布会。此次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会同能源局、国防科工局的相关负责人共同发声,不仅发布了核安全"十三五"规划,提出该规划要为"十三五"核电大发展"保驾护航",而且还共同解答了现场各大媒体的开放式提问。国家部委为推动核能发展已经展开联合行动。而这个3月,核能业界也在为产业联合、合力共进而积极探索。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中核集团董事长王寿君、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和国电  相似文献   

9.
正公众对核电的可接受性已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福岛核事故后,确保核电更高安全标准,确保核电绝对安全,确保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都是关系到核安全和稳定的大事。如何提升社会公众对核电科普知识的可接受性?核电公众宣传工作的系统化和常态化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核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将其放置核能"全球命运共同体"之上,其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核能安全发展慎之又慎、严之又严。近日出台的我国《核安全法》,从"高"制定核安全标准,从"严"加强核安全监管,从"重"强化核安全执法,体现了国家对于确保核安全的高度重视。而透过《核安全法》看核安全,在安全至上的原则下,该如何更理性的看待核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核工业》2014,(2):28-31
痛定思痛。3年前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带给国际社会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重新审视超基准的极端外部事件下的核安全,由此,国际社会以及核能发展国家都开展了大范围的核安全改进行动。福岛核事故三周年之际,媒体对法、美、俄等国核设施安全改进先后进行了报道,那么,中国核安全设施改进情况如何,公众颇为关注。本刊特别策划《中国核安全改进追踪》专题,以图片报道、本刊专访、亲历现场、改进纪实、改进行动等多视角,为读者呈现福岛核事故后三年来我国核安全改进行动。  相似文献   

12.
近期以来,随着业界对核电重启预期的升温,核电装备业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强。近日,环保部网站登出《关于同意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民用核安全设备许可证和SEMPEL-LAG境外单位注册登记确认书信息变更的通知》、《关于批准延续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的通知》等一系列通知,舆论更是把这看作是装备企业蓄势待发的前兆。福岛核事故之后,由于核电市场一直没有实质性启动,核电装备制造业可谓"很受伤",排产计  相似文献   

13.
核安全文化评估,可定性也可定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安全文化可以进行定量评估。良好的安全文化往往能够支撑良好的运营业绩。通过广泛开展核安全文化评估,对标国际先进实践,将我国的核电厂安全运营业绩保持在业界优秀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核安全具象     
正去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国务院紧急出台"国四条",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暂停审批核电项目。此后,"一报告"与"三规划"一直被业界视为核电项目重启与未来核电发展的风向标。"一报告"即核电安全检查报告,"三规划"即核安全规划、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5.
福岛核事故凸显日本核安全文化软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核安全文化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通过核安全文化的建设,加强处处以"核安全为第一"的行为和管理意识,已经成为核安全"纵深防御"的重要环节.福岛核事故从政府监管、公司运营以及核安全管理机构等方面凸显了日本核安全文化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福岛核事故后,包括中央主要领导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在不同场合均强调,影响中国核电发展有两个突出因素,一个是确保核安全,另一个是重塑公众对核安全的信任. 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福岛核事故,它给中国核电的发展提出了一个长期的命题,即在后福岛时代,如何向公众解释中国核电的安全性,如何取得公众的信任,乃至支持.这也使核电宣传推广工作走向前台,站到了影响中国核电发展进程的前沿.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优先推进核安全立法诉求 近日,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建议将核安全立法列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尽快启动核安全法立法工作. 自201 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核能开发与利用受到广泛的争议,核安全已然成为公众最关注、高度敏感的话题.原子能利用除需要在技术上进行控制外,还需要从法律上规范政府、组织、企业和公众的行为,以保障原子能利用能够在法制的轨道上有序、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一部原子能基本法,用以规范该领域的开发和利用的行为,势在必行.然而由于该法涉及面广泛,权衡各方的权益难度大,致使从开启法律的准备到今天已经30多年仍没有出台.  相似文献   

18.
核电求解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发生了严重的核事故,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核电发展形势急转直下。我国是最早做出反应的国家之一,3月16日,国务院出台"国四条",要求对我国在运和在建的核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并暂停审批核电项目。目前,我国核电站的安全检查早已结束,核安全规划已上报国务院,核电安全规划也日渐明朗。业界人士陆续放出关于核电项目审批的积极信号。所有这些似乎都预示着:重启核电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9.
正核安全一直被看作是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核安全被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写入了《国家安全法》,这更加肯定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战略地位。"十二五"期间,我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核能与核技术利用领域保持良好的安全业绩。  相似文献   

20.
正"十三五"期间,政府和社会公众更加关注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顶层设计也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加顺畅,为开展"十三五"的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也提供了更多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不仅将释放巨大的环保红利,也将有力地推动"十三五"核安全的发展。而"一带一路"和核电"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核安全国际交流合作的日趋频繁,也为"十三五"的核安全工作提供了更多外部动力。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作为核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