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几年,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已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可以说这个群体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并且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存在"三高一低"的特点。但如今农民工所处的特殊地位让这个群体处于尴尬的境地,他们在进行自身的身份认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对城市的适应能力。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和身份认同进行界定,并概述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就业培训不足已成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文章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现状与意义,分析了农民工就业培训不足的影响因素,并指出要突破这些障碍就必须从营造农民工转移的良好社会环境入手,增加政府与企业对培训的投入,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注重培训实效,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以就业带动培训的良性循环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辽宁经济统计》2006,(1):43-43
对部分农民工消费状况进行的调查发现,庞大的家庭教育开支、较高的打工生活成本和用于改善住房条件的费用,已成为影响农民工消费的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3):5-8
建筑业农民工作为建筑业基层施工人员,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影响我国建筑质量和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其合法权益劳动合同的签订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我国当前建筑环境下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极低的基本情况,本文运用访问调查法和文献统计分析法,分别从农民工、包工头、施工企业、建筑行业和社会五个角度对建筑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影响因素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农民工市民化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为切入点,构建农民工市民化私人成本收益均衡系数模型,进行实证测算,并检验其城镇化促进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私人成本均衡系数小于1,市民化能够实现福利改进,但均衡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即福利改进效应逐渐减小;(2)农民工市民化私人成本收益均衡存在地区差异,省内市民化均衡系数范围为0.74~1.0,省外市民化均衡系数范围为0.88~0.964;(3)农民工市民化私人成本收益均衡有利于提升城镇化水平,而城镇化促进效应呈现城镇化发展阶段性分化,以城镇化率70%为临界点,在城镇化率低于70%的情况下,市民化私人成本收益均衡对城镇化推动效应更大;(4)农民工市民化私人成本收益均衡的城镇化促进效应受地理区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7,(4):149-150
当今民工荒的现象日益凸显,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农民工和大学生为研究群体,对珠三角的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审计质量是近年国内外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本文系统回顾了有关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从事务所规模、审计任期、行业专长、法律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审计质量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首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完成,如果能很好地解决区域内的农民工流动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民工迁移成本,缓解社会压力.京津冀都市圈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在该区域就业.该地区内农民工流动的特点,表现为大部分的冀北农民工跨省流入京津两地.本文从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区域的二元经济结构、收入差距等方面,分析了该都市圈内农民工流动趋势,并时农民工转移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楼宇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城市土地资源短缺、产业集聚发展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影响天津楼宇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因素。结果发现,基础设施配建、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规划与管理以及人力资源与招商引资这四个主范畴对楼宇经济发展存在显著影响。基础设施配建、服务体系建设是前置因素,政府规划与管理以及人力资源与招商引资是强化驱动因素,但它们影响楼宇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并不一致。在此基础上,构建楼宇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为政府促进楼宇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思路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是新阶段中国农村改革的总体方向。认真分析农民工市民化障碍提出相应对策,对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康彩霞  王宏 《价值工程》2010,29(11):225-225
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阐述了我国现存的医疗保障模式的现状,并从农民工投保意愿角度着手,探讨了建设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选择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农民工的就业取向符合人力资本论和新移动经济学理论。四川地震促使农民工大量回川导致沿海地区"民工荒"问题的加剧,与农民工的经济行为,就业意识,就业决策的变化以及农民工打工渠道,外出打工成本,家庭收益,打工环境等个人的就业取向相关。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四川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农民工务工流的去向选择,正在改变中国劳动力市场,使之形成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涉及到我国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研究,得出一些共性的结论:1.城市农民工居住的现状:居住面积较小,居住环境较差,居住模式复杂且与家人同住比例持续上升,住房来源以租房为主,居住的区位主要在城乡结合部,住房的满意度出乎意料地高;2.影响城市农民工居住的重要因素主要有:缺少足够的经济来源,缺乏规划指导,住房市场不规范,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难以分享的住房政策;3.改善城市农民工住房的建议包括:将城市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市外来人员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住房市场和居住条件的管理,并提高城市农民工改善住房条件的能力。这些共性的结论对城市农民工住房的建设、改善、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提出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由"浅表性网络"、"延展性网络"及"渗透性网络"三个维度构成,并分析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城市住房消费是否存在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社会网络生态结构由低度链接"浅表性"网络、中度链接的"延展性"网络以及高度链接"渗透性"网络共同支撑,三种形态网络结构对农民工城市住房消费提升具有递增性;"浅表性"网络对农民工住房消费没有显著影响,"延展性"网络和"渗透性"网络对农民工在住房消费都有显著性正向效应,"渗透性"网络对农民工在城市住房消费提升效应高于延展性网络;"延展性网络"和"渗透性网络"的网络生态结构对农民工城市住房消费影响存在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15.
对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研究,首先基于对农民工概念的界定,界定的关键点应在于农村户籍身份和所从事工作的非农业生产性质,不宜加入在劳动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收入来源等判定标准。国外的研究中,没有与农民工完全相同的概念,研究成果中具有参考意义的是对移民工人、城市贫民住房问题的研究,因而可借鉴性有限。国内的研究中,多侧重于农民工住房及住房政策的现存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研究方法以个别城市的定量分析,以及逻辑推演的定性分析为主;结论建议集中于将农民工的住房保障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尚欠缺从统筹城乡的视角对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外来农民工居住迁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问题是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现实瓶颈。本文以问卷及访谈数据为基础,采用行为地理学方法,从频率、空间距离和方向、决策、效果等维度分析了北京外来农民工迁居特征,兼与西方城市家庭迁居进行比较。结论认为,农民工以务工为目的,受时间和预算约束大、信息渠道少、工作不稳定,迁居决策仓促,因而需要通过居住区位调整来破解约束并适应工作变动,结果上呈现出高频率、短距离、不充分的迁居特征,并且迁居前后居住状况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农民工自我雇佣职业选择问题,本文以中国居民收入调查项目(2008)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为基础,将社会融合因子等因素纳入农民工就业选择Logit模型分析考量。研究发现,社会融合有利于农民工选择自我雇佣。人口特征方面,男性相较于女性,更偏向于选择自我雇佣;年龄对自雇佣选择的影响呈倒U型;健康、已婚农民工更偏向于选择自我雇佣。此外,宏观经济、政治环境对农民工自雇选择有逆向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农民工自雇者选择自我雇佣是为了追寻更高的金钱价值收益,而非劳动自由度收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3年北京市农民工实证调研数据,借鉴人力资本理论、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及多重logistic模型,本文对农民工培训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培训因素在所有影响农民工培训效果的因素中作用最显著;人力资本的持续投资是农民工提高就业质量和提高收入的必由之路;政府资助农民工培训的就业效果比较显著,企业资助农民工培训的收入效果比较显著;高水平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和增加农民工收入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张宜范  梁峙 《价值工程》2012,31(31):61-63
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现状,剖析了其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通过调查徐州市棉布村的土地规划利用对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农村土地合理规划与利用对村庄发展的意义。认为当前农村只有通过合理征地有偿搬迁、建设集约化住宅区、特色田园区、养殖区和乡镇企业工业园等方式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整顿村容村貌,才能真正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