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城市生态用地的安全格局规划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平顶山新区为例,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和GIS、RS空间技术,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了生态用地综合安全格局,并划定了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结果显示:(1)研究区最小生态用地(禁建区)面积为97.89km2,主要包括重要的生态"源"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湿地、林地、草地等;中、高水平生态用地(限建区)面积共计69.48km2;适建区的面积为127.63km2,集中分布在新区的中部至西北部。(2)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的构建,将显著提高新区内生态"源"地间的连通性和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基于安全格局理论的生态规划方法,为城市生态用地定量研究和科学规划以及"三区"划定提供了新的空间途径。研究成果旨在为平顶山新区的空间布局规划和生态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其他同类地区的生态用地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北京坐落在西山山麓潜水溢出带前沿,历史上地下水水源丰沛。金元建都以来上游大量砍伐森林、过牧草场、植被退化,下游为满足漕运、园林的需要,人工修筑了渠堰、湖泊。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用水的日益增加,地下漏斗区日渐扩大,地下水埋深不断加深,上游水源涵养区湿地萎缩、井泉干涸,严重缺水一直困扰着北京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已引起广泛关注。为进一步缓解并良好解决水资源供求矛盾,除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和开采深层地下水外,长远看,应从全局出发建设并扩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改善并修复流域水源补给区森林、草地生态环境,涵养流域水源,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打破行政区划人为分割完整流域的现实,实现上游水资源补给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上下游水资源整合调度,以保障北京供水安全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乡镇企业》2014,(5):31-31
3月17—20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一行深入湖北省宜昌市和重庆市三峡库区6县(区)调研,详细了解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情况。张桃林指出,要以三峡库区等关键流域和生态脆弱区为重点,强化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推广,建立健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和制度,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决定着供水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市县、各行业都希望都江堰水利工程能为其提供优质的原水,都希望都江堰水利工程能为其人畜饮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供用水安全、环境生态安全提供保障。水资源短缺成为了限制供水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供水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魏青 《潮商》2018,(3):34-35
作为汕头市练江流域综合整治示范建设项目,阶段来,在市、区的支持领导下,潮南区峡山街道紧紧围绕"断源截污、清淤清障、生态修复"的整治思路,按照"四无一不一有"的整治标准,"一河一策",对照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峡山工作任务,全面落实"河长"制,坚持"巡、清、打、治"四措并举,深入扎实推进峡山大溪流域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大溪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以珠江源区所处的特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区域性为背景,结合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与内涵,以社区可持续发展为理念,运用环境学,生态学,地学等理论基础和方法,通过深入地分析影响珠江源区的各种生态地质环境安全的内外机制,以人类社会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质环境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三者之间作用与演化机制,从理论上构建珠江源区的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安全性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肖波  王嘉学 《民营科技》2008,(4):132-134
以珠江源区所处的特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区域性为背景,结合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与内涵,以社区可持续发展为理念,运用环境学,生态学,地学等理论基础和方法,通过深入地分析影响珠江源区的各种生态地质环境安全的内外机制,以人类社会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质环境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三者之间作用与演化机制,从理论上构建珠江源区的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安全性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治理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核心逻辑之一,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各省(区)在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中开展了较多工作,但是仍然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流域治理碎片化及流域保护“多规不一”等问题。推进协同治理,主要包括流域治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流域沟通和协调机制的创新,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的提升。实践中应当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协同监管,强化流域协商机制建设,完善流域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流域治理长效机制,从而提高黄河流域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内外环境会计、环境经济中关于流域生态补偿核算与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熵权法、因素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构建跨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标准与分摊模型。以流域上游生态损害与保护成本、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基础核算,通过引入用水比例以及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调节系数,对流域受益主体补偿的上下限进行评估,通过测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摊比例,引入多种修正系数细化下游各省市的补偿金额。本文构建的量化标准与分摊模型,能为跨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和补偿实践提供新的方案,并为宏观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连接度评价——以哈尔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景观生态学中景观连接度理论研究应用到城市生态用地格局研究中,以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以2011—2020年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关数据为数据源,运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科学识别研究区的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构建基于三者关系结构的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连接度评价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各个生态源形状指数、生态源度数或生态节点度数以及各类景观廊道的γ、、α指数,对研究区生态用地空间网络连接度进行评价,利用自然裂点法对研究区生态源、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进行分级,系统地分析其空间上连接度的强弱分布情况及作用。评价结果显示,各类生态源地形状简单化,各类生态源中均存在没有生态廊道连接的现象,生态廊道连接度强弱呈现不均衡分布;对于一级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其与外界联系较密切,应保护好现有发展态势;对于二、三级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并确定相关控制指标,加强城市生态景观空间连接度,最终提高城市生态景观内部整体生态效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山口湖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山口湖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面源污染是山口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山口湖的生态影响为二级,即存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压力,但对湖库生态系统影响较轻,湖库生态结构尚合理、系统结构尚稳定。  相似文献   

12.
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需多措并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城市作为经济、人口和用水最集中的区域,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水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缺乏的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区是新时代绿色转型发展战略重点实施区域,是国家整体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建设对象。本文以实际案例对中国生态安全屏障区绿色发展能力现状进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能力提升与路径选择视角,提出通过生态资本运营路径提升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区绿色发展能力。研究认为,以有限力量的垂直直线型中央转移支付为主要支撑的生态区建设方式,并没有最大化调动社会资本力量,也没有有效激发生态安全屏障区的生态资本转化效率。而在完善政策法规等关键措施的基础上,按市场化、绩效化和社会化原则引入群众力量,调动庞大社会资本,开展生态资本运营具有潜在优势,是发挥生态安全屏障区生态服务禀赋优势、实现产业绿色转型与绿色创新协同的可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大规模向城镇周边有序迁移,不仅缓解了源区环境恶化的趋势,同时促使源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但是源区城镇现有规模和功能以及移民本身适应生存的能力等不足,对科学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构成了挑战。因此,加快生态移民定居城镇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城镇容量;以小城镇为载体实现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强移民教育,实现移民生存方式的根本转变;有效保护开发特色文化,促进源区多元文化发展等,是保障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以具有重要地理区位与战略地位的汉江流域为例,基于当前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突出矛盾的分析,深入探讨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流域发展问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汉江流域解决当前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显的资源环境问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汉江流域发展应通过促进流域产业生态化、形成消费生态化模式、实现流域内部协同、推动流域内外共生途径,形成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构建科技创新驱动、法律制度保障和生态安全监控三大支撑体系,从而有效推动汉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6,(22):188-189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原州区扬黄灌区处于扬黄扩灌工程的最末级,供水保证率低,调节能力差,虽有用水指标,但不能充分利用,近10万亩土地亟待开发、改造为滴灌高效节水灌溉。科学编制灌区总体规划,提高蓄水调节能力,全面发展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高效利用水资源,对于土地实现集约化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和谐节水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7,(17):231-233
水资源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以汾河流域城市为例,对流域内城市用水量变化特征、用水量与城镇化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城镇化发展的用水保障程度进行预测,结果发现,未来汾河流域用水缺口将不断增大,成为限制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济》2017,(9):152-156
随着赣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各利益方冲突加剧,因此不同区域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和博弈策略,是进行高效生态补偿的关键。本文基于流域生态补偿的相关原则,确定了赣江流域生态补偿利益方,并根据"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区域政府管理者之间、政府管理者与社区居民间生态补偿的选择过程。结果显示,在政府管理者之间的生态补偿博弈过程中,通过建立赔偿金制度,当赔偿金高于生态收益与保护成本的差值时,即政府管理者与社区居民间的生态补偿博弈是在赔偿金高于生态保护成本与内生收益的差值,就可以跳出"囚徒困境",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方选择生态补偿策略,受偿方选择环境保护策略,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态补偿效益。  相似文献   

19.
高原湖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化必须控制城镇村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土地,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和绿色空间,才能维持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滇池流域为例,通过生态约束下的城市扩张与土地集约利用情景模式的理论构架,设计了自然发展、生态约束、集约利用发展和生态约束下的集约利用发展四种城镇村用地模式,运用SLEUTH模型进行了CA情景模拟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约束下的集约利用发展模式是高原湖泊流域城镇村土地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的最佳模式,并给出了滇池流域城镇村发展相关政策建议,从土地利用角度探索了高原湖滨城市化地区经济发展与湖泊生态保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何龙斌  凌自苇  齐光文  李芬  邵晖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8):中插19-中插23
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系统开展生态空间评估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难点之一.以广东省珠海市为例,针对区域特征形成生态安全目标体系;围绕目标体系搭建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方法,开展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对生态空间现状和城镇开发边界初步方案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珠海市域范围内可分为生态极重要区生态重要区、生态协调区和生态提升区四类分区;识别生态干扰点41处,主要包括历史遗留矿山、裸土和建设用地等问题;识别城镇开发边界初步方案与生态空间冲突区域16处.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提出生态空间修复建议和城镇开发边界调整建议,为研究区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