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是重庆的特殊市情。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新路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共发展、共繁荣,是设立重庆直辖市的三大历史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2.
龚锐 《重庆经济》2006,(9):45-45
与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相比,重庆直辖市最典型的特征是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针对重庆市只有主城区一个特大城市,其经济辐射力、影响半径难以覆盖整个重庆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建成六个大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大中城市,形成城市群,来传递主城特大城市的影响,增强其他各类城市的辐射力,加快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实现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这样的决策对于加快重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无疑具有很好的作用。但也可以采取缩小农村面积、减少农民为出发点,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与城镇化建设措施相配合,统筹城乡、协调区域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提供条件:可以从人口数量上补充城市发展过快而后劲不足;可以增加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  相似文献   

3.
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重庆市找到了一条既有直辖共性、又有别于京津沪的建市思路——以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为战略定位,实现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一体共发展共繁荣。目前,重庆已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初步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阶段。重庆市委二届七次全委会提出新的目标:2007年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20%,2010年达到40%,2020年达到90%,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范围来看,二战以前,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出现了人口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城市,人口和产业的增长以大城市为中心。战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迅速向外扩张,人口和产业增长出现了中心城区向郊区、小城镇、农村地区的转移,称为非中心化。由中心化到非中心化是  相似文献   

5.
日本与韩国城市化及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日本和韩国是二战后亚洲国家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成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典范。从城市人口聚集模式看,两国都经历了由集中到分散,再到相对集中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从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模式看,两国都通过国土综合开发,积极发展卫星城市,有效解决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压力,以及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压力,从而实现城乡及区域协调发展;日本和韩国城市化制度与管理模式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寻找蓝海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从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在这个大背景下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建设新农村。河北省保定市11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80%,25个县(市、因中有8个山区县。保定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建设新农村之路。  相似文献   

7.
《重庆经济》2005,(12):38-40
重庆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5%,属典型的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的直辖市。直辖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农村社会事业有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薄、欠账多,全市农村社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重庆基础教育发展城乡差距的经济根源及其对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波 《特区经济》2008,(11):199-200
重庆的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在直辖以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重庆的基础教育发展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尚存在明显差距,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城市+大农村"的二元格局还比较明显。本文通过对重庆二元经济结构的分析,谈谈导致重庆基础教育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的经济根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对推动重庆基础教育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和可持续发展能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9.
秦波 《魅力中国》2009,(11):14-16
重庆的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在直辖以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重庆的基础教育发展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尚存在明显差距,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城市+大农村"的二元格局还比较明显。本文通过对重庆二元经济结构的分析,谈谈导致重庆基础教育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的经济根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对推动重庆基础教育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和可持续发展能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村的社会保障是全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重要基础与保证。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联动”的要求看,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还不够协调,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与城市相比仍有相当差距。要实现统筹城乡人口发展与就业的目标,宁波市应根据自身条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以城镇化为主线,推进大城市带大农村,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建设新兴直辖市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基本途径。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破解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建立城乡互动、有机衔接、共同发展的新机制,走出一条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沈滨  叶超 《开发研究》2007,(6):113-116
从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看,二元结构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并不是单一的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转换或人口城市化的问题。尺度差异是这种复杂性的一个重要表现。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兰州市的城乡二元结构具有典型性。它不仅表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而且也表现在城市和近郊县域之间,这使兰州市作为中心城市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呈弱增长极状态。兰州市城乡二元结构是兰州市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没有产生强大的扩散效应所致,政府的政策倾斜和传统农业束缚也是二元结构加剧的两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重庆经济》2006,(11):26-3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各种阻碍人口流动的体制性政策的逐步松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已成为流动人口聚集的节点。重庆作为西部直辖市的设立以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的辐射和聚集功能不断增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内外人口流入重庆城区。  相似文献   

14.
《重庆与世界》2011,(8):16-19
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既是个大城市,又是个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还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算得上是中国经济社会一个典型缩影。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村有8万平方公里,超过京津沪面积总和;地区间差异巨大,都市经济圈接近东部发达水平。40个区县中18个为贫困县。渝东南、渝东北“两翼”地区涵盖全市50%农村人口、80%贫困人口,是城乡统筹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体系调整:基于文献的评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应牺牲大城市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城市体系的调整将向大城市尤其是东部大城市进一步集聚。这一道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区域和城乡间人均收入的平衡,从而实现增长与和谐的共赢。与这一道路相比,现有体制下城乡和区域间的利益矛盾是造成城乡分割的根本原因。城乡分割政策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和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其后果不仅是城市化进程受阻、大城市发展不足和城市体系的扭曲,还造成了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城市内部的社会分割。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城市优先增长,在整个20世纪的城市过程中,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量日益增多,其拥有的人口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1990年到1980年,50-100万人口的城市由30座增加到251座,增长了6.6 倍,年均递增11座增加到227座,增长了20.6倍,年均递增达3.86%。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面临着极强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大城市本身困难重重、吸纳能力不强;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化的制度安排,直接导致农业身份人口却因居住地之别被挡在现代文明之外。发达国家的模式是,以大城市巨大的吸纳力,促成经济的工业化,最终解决农业人口问题。直到大城市发展出现规模不经济时。再行分裂或分散形成卫星城。然而这种模式在目前我国城市现状下基本上行不通。  相似文献   

18.
关注重庆     
重庆,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农民最多的一个直辖市。设立这样一个直辖市.无论是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角度,还是从担负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的角度看,都是富有挑战性的试验--一个新城市的诞生1997年3月14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出席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2720位代表经过庄严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自此,我国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启,诞生了第四个中央直辖市。鉴于重庆的特殊地位,加之四川省太大,人口过多,不便管理,早在八十年代初,一个把重庆从四川省划出来的设想就提了出来。近些年来,国务院有关机构、四川省…  相似文献   

19.
曾芳芳 《特区经济》2011,(4):183-184
在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背景下,发展农村金融具有标杆意义。本文在对重庆发展农村金融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村金融现状、困境着手,对重庆农村金融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促进重庆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其核心是构建与城乡统筹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0.
《重庆经济》2006,(2):4-7
深入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民素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重庆作为二元结构突出的直辖市,必须树立新目标、开拓新思路、运用新措施、采取新手段,从更大范围、更多渠道和更高层次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