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改革发展,作为农村作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社”如何把握时机,加强改革,谋划自身的更大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探索新农村建设、支农惠农的有效形式。欠发达地区的青海省农信社,自2004年重组以来,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从“求生存”到“谋发展”,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困境一: 农信社定位服务“三农”的政策性业务与农信社经营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矛盾。其一、农信社的服务宗旨为服务“三农”,要求扎根农村、扎根农业,对农业贷款优先、利率优惠,且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生产贷款的需要。要求农业生产贷款要占贷款总额的50%,新增贷款占增量的70%。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都还属于弱质传统农业,粮棉价格一跌再跌,农民即使增产也不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三年一大灾、一年一小灾,农业和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效益低、周期长、风险大。其二、若农民增收,农…  相似文献   

3.
辽中县养牛大户年国海今年住向辽中县农信社贷款时,明显感到了变化。“我的160多万元贷款3天之内就办下来了。”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说,“农信社的贷款发放速度更快了,并且约期也更灵活了,可以随贷随还。”依靠贷款,他的牛存栏数扩大了将近10倍,达到1000多头,  相似文献   

4.
从今年开始,德庆果农只要凭县农资配送公司出具的证明,在县农信社贷款额在2万元以下的,不需要任何担保;两万元以上的,只需县农资配送公司担保就可以贷款。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对农信社的监督管理,掌握情况,规范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最近,我们对于都县部分农信社的经营状况进行了专门调查。   一、基本现状   到 1999年底,该县共有 26个独立核算的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 2873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 9. 6%,各项贷款 1549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 13. 5%,其中,逾期贷款占比 16. 4%,比上年减少 0. 17%,两呆贷款占比 20. 4%,比上年同期增长 1. 15%;而高风险社有 6个,占全县信用社总数的 23. 1%,其各项存款总额 7855万元,占全县农信社存款的 27. 3%,贷款 4389万元,占全县农信社贷款的 28. 3%,其中高风险社两呆贷款占全县农信社该类贷款的 51. 8%,某一高风险信用社竟高达 45. 3%,经营亏损 128. 6万元,占全县农信社亏损总额的 24. 9%。如此现状,使得各种问题显现而出,表现在:一是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结构失衡,潜在风险大;二是经营包袱沉重,资金流动性差,其安全性没有保障;三是利息清收难度大,效益性差,亏损日益增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给农信社业务经营带来了很大困难,阻碍了其更...  相似文献   

6.
农信社改革的目的是要使它成为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农信社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在于产权制度改革.鉴于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不平衡的状况,农信社要因地制宜实行产权形式多样化和股权结构多元化.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组建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在较为落后的地区可以进行合作制或者股份合作制的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历史包袱问题是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迫切需要金融的支持,如何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使农民能够真正得到金融服务,是当前一个重要问题,农村信用社建立至今,在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去年4月,朱Rong基总理在江苏视察工作时就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座谈,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江苏全省农村信用社进行深化改革试点。试点的目的在于把江苏全省的农村信用社作为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个窗口,探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整套政策措施,为全国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提供经验。目前港澳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地区都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赣榆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各商业银行历史包袱沉重,按说农信社的日子不会好过。但截止2000年11月底,赣榆县农信社各项存款达89320万元,较96年实增加60105万元,增由达213%。农业贷款38841万元,占贷款总量的72.23%。占全县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84%。农民说L农信社是俺老百姓自己的银行。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的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树华 《特区经济》2006,(3):310-311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刺激农业投入、增加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具有促进作用。当前,由于农村信用社自身体制不顺、农业固有风险、贷款信用风险以及贷款利率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农信社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积极性不高、农民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可持续性问题令人担忧。为此,应从产权制度改革、扩大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建立健全信用法律体系、推进农信社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改革农村信用社要从我国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一套稳妥、切实可行的方案,也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千方百计地把农信社搞活,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采取有效扶持政策,减少农信社的亏损和历史包袱,使大部分农信社走向盈利并不断壮大,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何芊杉 《中国经贸》2012,(2):116-116
我国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随着金融系统的流动性趋紧而逐步兴盛,面对日益扩大的农户信贷需求,地方性农村信用社难以提供相应的贷款来给予资金支持。本文通过从农信社、农户以及政府等多角度结合目前农村信贷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探求农户贷款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层央行应加强农信社的监管□凌志春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脱钩”出来,从“脱钩”到自律性组织机构成立这一过渡时期,各级人民银行将担负起对农信社监管的重要角色,但从目前一些地区情况看,县级人民银行对农信社的...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董事会批准了为塔吉克斯坦提供为期3年的总额达1.16亿美元的新贷款计划,塔吉克斯坦现在就可以获得其中3800万美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消息,贷款条件是塔吉克斯坦政府要推行弹性汇率政策,控制外债增长,在中央银行管理部门、国有企业和农业部门进行机构改革。实施该计划的目的在于消除贫困,为塔吉克斯坦经济稳定增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贷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农信社作为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支农贷款投放的增加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解决农村信用社的惜贷问题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  相似文献   

14.
谈谈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国家金融微观改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信社在继续消化历史包袱的同时,围绕建立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这一改革重点,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一些长期困扰农信社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得到了触及和初步解决。但制约农信社改革与发展的矛盾和困难依然突出,今后一段时期仍然是农村信用社发展十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搞好“内外兼治”。一、促进农信社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回顾我国农信社的改革历程,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思路:先从管理体制入手,然后涉及产权制度改革;在操作中,先在江苏省试…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加强金融调控力度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是部分商业金融机构吝于向"高风险"的农村地区投放贷款,另一方面是农资价格上涨,农业经济贷款需求大幅增加,农业贷款压力骤然变大。双重压力之下,面对农民春耕的吉林临江市委市政府与储额紧张的临江农信社联手走出了一步险棋。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加强金融调控力度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是部分商业金融机构吝于向“高风险“的农村地区投放贷款,另一方面是农资价格上涨,农业经济贷款需求大幅增加,农业贷款压力骤然变大。双重压力之下,面对农民春耕的吉林临江市委市政府与储额紧张的临江农信社联手走出了一步险棋。  相似文献   

17.
战略投资者是与股份制即相关联的概念。因为它是投资者,是追求资本回报的;而合作制追求的主要是对社员的良好服务。就农信社而言,一般地,战略投资者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投资者:(1)投资目的,既不是短期资本收益,也不是为了取得更多的贷款,而是长期资本收益,甚至期望成为金融企业家;(2)他们十分关心农信社资产的安全性和经营的稳健性;(3)资本实力较强,在农信社股本中占有较高的份效,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农村金融界,齐逢昌是一位知名人士。他带领原本落后的天津农村信用联社,不断抓住机遇,走在了全国农信社改革与发展的前列。在短短八九年的时间里,天津农村信用联社谱写了改革三部曲,在中国农信社改革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改革目前正铺向全国。这次改革无论在改革的内容,还是改革的力度上都大大地超过了以往,也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据笔者观察,在农信社改革中,农民被边缘化的现象十分突出,许多专家也对这种判断表示认同。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用社全面开展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根本目的是督促农信社加强风险识别和计量能力,逐步建立审慎经营与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然而我国农信社在实施五级分类管理的实践中面临着两难的困境。文章分析了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由"一逾两呆"分类向贷款"五级分类"过渡中面临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