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元本位、全球经济失衡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升级和深入,世界各国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的美元本位制为线索,对美元本位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时期所导致的三次大规模的全球经济失衡进行分析,并对每次经济失衡后的调整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进行探讨。文章认为以美元本位制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将难以维系,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各国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也使世界各国进一步认清了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性。在2009年4月G20国集团伦敦会议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创建新的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言论,以及在会议期间,要求改用一篮子货币或是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等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呼声不绝于耳,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由理论层面扩展到现实政策层面,本文尝试讨论国际货币改革的不同选择及改革过程当中人民币所担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王萍 《当代经济》2018,(3):46-49
全球金融治理理论为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而IMF作为全球金融治理的中坚力量,其自身的改革一直是国际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IMF贷款条件性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全球金融治理理论分析条件性改革对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重要性,从而探讨IMF贷款条件性改革的努力方向和采取的措施,最后指出现今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法律路径可从IMF增加机制运行的透明度、扩大资金池、建立货币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由发达国家主导安排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内在的不均衡性和明显的不平等性。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一货币体系的缺陷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内外均衡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在今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中必须充分尊重和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要求,以适应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系列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整套安排和惯例。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告诉人们,必须加快改革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其中主要有三大改革,除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组织体系、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外,再有一项就是加快推进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美国无监控的货币发行权、美元铸币税的独享权以及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权,虽为历史形成,但已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种种弊端。本文简要回顾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世界货币的发展趋势,同时对人民币的发展前景做了预测,并提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和接踵而至的欧债美债危机使各国遭受重大打击,也充分暴露了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高涨。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和其与世界经济失衡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系列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整套安排和惯例.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告诉人们,必须加快改革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其中主要有三大改革,除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组织体系、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外,再有一项就是加快推进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美国无监控的货币发行权、美元铸币税的独享权以及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权,虽为历史形成,但已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种种弊端.本文简要回顾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世界货币的发展趋势,同时对人民币的发展前景做了预测,并提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清楚地认识到,以美元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它带来的国际经济失衡是全球经济危机频频爆发的根源。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改革,世界需要超主权货币,黄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织的特别提款权是当前主要的超主权货币形式,但二者均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而比特币作为超主权货币的一种新型形式,具有去中心化、超主权等的特点,具备作为一种假定的世界货币基本特征。文章在分析其现状与利弊的基础上,展望其发展趋势,并为超主权货币取向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2008年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充分暴露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和风险,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带来了重要的契机.本文时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与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阻碍了世界经济的运行,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迫切需要,从而提出了改革建议以及中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二十国集团(G20)应该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作为一项迫切的历史使命。跟40年前相比较,除了欧元问世以外,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国主权货币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国际资本流动难以监控,汇率大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12.
一个相对稳定的世界经济和金融环境符合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因此 ,面对金融危机有目共睹的破坏性 ,1997年 7月以来 ,各国政府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纷纷提出改革建议。造成各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上存在诸多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笔者认为 ,能否顺利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关键在于能否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明确改革目标是保证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二 ,实行渐进式改革。第三 ,要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并相互进行有效合作。IMF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重要载体 ,考虑当前国际实际情况 ,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实…  相似文献   

13.
这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之一是,由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制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也使各国看清了当前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性。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美元的发行不受任何限制,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拥有太多的特权和霸权,弱国和小国没有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必须约束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发行,重构国际货币体系,遏制美国金融霸权,建立比较公平合理的国际货币新体系。要用货币多元化的方法取代以美元为主的货币体系,进一步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相似文献   

14.
《经济研究参考》2014,(9):24-34
国际货币体系应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但近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并未随经济全球化深化而同步优化,在金融危机爆发频繁、破坏升级背景下,各界对于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诉求愈加迫切。国际货币体系短期内难以突破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格局,未来通过大国主权信用货币竞争、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仍是国际货币体系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人民币通过市场竞争充当国际货币是未来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15.
杨晨泽  阎治淼 《经济师》2011,(11):83-84
文章以蒙代尔的货币星云学说为理论基础,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下,探讨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文章认为:建立超主权货币和亚元制度具有不可实施性,逐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形成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多元化的储备体系才是中国进行国际储备货币改革的最优选择,而改革的第一步是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  相似文献   

16.
张晓旭 《时代经贸》2011,(10):178-179
欧美国家近年来此起彼伏的财政和货币危机,显现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紧迫性。本文从全球经济失衡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出发,分析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特点,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从根本上来说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弊端的集中体现。改革现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各国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超主权货币”是对其进行的一些探索。但现行国际经济秩序下,“超主权货币”是不现实的。在此情况下,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又被称作"牙买加体系"或"布雷顿森林体系II"。其区别于国际货币史上其他时期国际货币体系,如金本位制、英镑本位制等的核心特征是以美元为中心,提供国际价值尺度职能(即为国际交易提供计价单位)、国际流通与支付职能(即提供国际清偿力)和国际储备职能(即为各国央行提供外汇储备),因此美元成为了事实上的世界货币。尽管由于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美元与黄金脱钩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却因牙买加体系对其继续履行世界货币三大职能的确认而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造成世界经济衰退的同时,也凸显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的一个重要根源: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严重制度性缺陷。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章昀  禹钟华 《当代经济》2009,(18):12-13
本文利用国际政治学中的多极均势理论来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及解决之道,从理论上证明多极均势状态应该作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目标,中国在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初现多极化趋势的形势下,应该采取均势战略,努力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极,构建安全、稳定、高效、公正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