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璁 《技术经济》2019,35(7):40
风景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使其成为一类的并非功能属性,而是建筑所在场所,即风景环境。对风景建筑的评判要看其对风景的贡献,好的风景建筑应当具有“风景性”,能够召唤“场所精神”并“开启一个世界”,使自然对象转化为人眼中的风景。因地制宜是风景建筑的创作原则,建筑通过顺应自然条件获得其形式,自然山水的独特性决定了风景建筑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赵烨  高翅 《技术经济》2019,35(10):107
名山风景区“人与天调”的风景系统代表了中国独有的山岳文化现象和山水相融的总体特征。在风景自然和文化整体性视角下研究风景系统的形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和规律,分析了风景资源评价和风景特质评价的互补性;构建了“相-制-理”的名山风景区风景特质理论及其实践框架。以武当山为例,探索“以脉绘景”的风景特质之相、“山川流峙”的风景特质之制以及“因脉而成”的风景特质之理。最后总结了风景特质理论作为形态学理论、作为图谱理论、作为地脉文脉认识论实践的整体性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揭示山水城市风景意象的知识与体验,是理解历史风景的社会性基础,也是传承中国“山-水-城”优势城市形态的可由途径。从《周礼》血缘型都市国家体系和国野产业同质的生成背景出发,归纳出《周礼》基于“辨方正位”,奠定了差序王权风景意象下的都城与疆域山川、城市与郊野山水两层次的“地中”文化图式及其自然空间秩序;基于“体国经野”,形成了“国”“野”一体风景意象及其文化图式。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梳理了《周礼》风景意象对后世山水城市风景营建的影响。研究丰富了山水城市的制度特征、要素组成及空间结构认知,也为当前山水城市、公园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历史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研究》2007,(5):F0003-F0003
黄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保护管理以及开发利用备受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黄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切实做好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相继获得国家级“卫生山”、“安全山”.“文明山”称号,1998年荣登国家首批“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榜首;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近40年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历程,以及全国9批共2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案例,从理论层面探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时空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风景名胜区以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为根本,以“自然和人文交融”为特色;不同地区、不同批次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数量上东多南少,面积上西阔东疏,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有重要的空间对应关系。进而提出了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布局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6.
《欧洲风景公约》是第一个将风景作为规范对象的国际公约,这标志着“风景”概念从科学知识转化为行为规范,并成为跨国治理的政策工具。欧洲风景公约作为“软法”的本质特征是其规定性与确定性,精确的概念和严密的逻辑是公约文件的基石。从法规文本解读的角度全面阐释了公约的风景定义及其重要意义;深入解析了公约的总体措施与行动框架,评述了风景知识与风景行动的相互关系;并对公约在国家层面实施的干预机制、具体的实施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解释。  相似文献   

7.
以寻找自然原野在风景园林推动人类健康中的源头 与基本作用,以及基于原野旷奥空间、建立风景感应健康世界 的“元素周期表”为目标,尝试以风景旷奥空间感受及其测度 为主线,探寻自然原始空间环境的健康与疗愈作用。追溯分析 了“景分内外”“景分旷奥”“主客合一”的中国风景源头; 回顾了风景旷奥理论的研究进程,从空间环境促进生命健康出 发,探讨了风景旷奥的健康作用,提出并分析了空旷型、奥秘 型和复合型3种原野的旷奥感受特征及其在生理、心理和精神3 个层面上对于人类健康的作用,揭示了原野旷奥感应对于人类 健康与疗愈的积极作用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山雄踞于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它以“三奇四绝”的奇异风采名冠于世。1982年黄山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经评选列入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黄山又相继被评选为国家级“卫生山”、“安全山”,1988年被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确定为全国首批十个文明景区之首。  相似文献   

9.
樟脚墙石美,村小风景好。女娲有遗石,“赤壁”何须烧?  相似文献   

10.
为把杭州市打造成为世界“休闲之都”、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还湖于民、还绿于民”的目标,市价格主管部门积极配合市园林文物局(西湖风景名胜区)等部门,大力推进公园免费开放,不断扩大免费领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和广大游客、市民的称赞。同时,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回顾唐亭“袭古增妙”“结亭组景”的先锋实践,总结其模式,再认识柳宗元旷奥思想中“游之适”的内涵、要素、目标与价值追求,从“形适”与“意适”2个层面,提炼概括出时空节奏体验的“环-中”旷奥原型——“凌阻峭”与“抵丘垤”的2类空间感受。研究发现:秉承“游所之往”“风景求中”的价值取向,借助空间形态与序列组织调节游-息节奏、实现意境塑造,正是风景旷奥思想的“初心”。在与后来的造园组景、直至今天的绿水青山美之间,旷奥追求虽有间断但初心未变,对此“亭”功不可没。“亭”作为园林组景基本要素逐渐转化为中国园林典型的文化意象符号,作为实现风景旷奥初心的“结亭组景”,逐渐成为中国风景园林建筑的主题母语,开启了中国风景园林感受序列的新天地。进一步以上海松江方塔园与湖北2019园博园灵犀园为例分析探讨了旷奥理论结“亭”组景结合现代条件的运用思路与方法,以期不忘初心,与古为新,弘扬优秀的中华风景园林。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风景游憩林分为山区型与平原型两大类,平原型又划分为经济林型、花园型、片林型、通道型等四类。本文在分析研究后提出风景游憩林的植物配置应以“美景度与可及度为中心”,要切合北京市的独有特征,要实现“结构、功能、效益相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天人合一”哲理感召,名胜者,在风景资源集中之所,以正名之胜地。中国凡风景必有名胜之理。而中国园林源远流长,以独特、优秀的园林光耀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具有5个特色,即:遵循“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科学的艺术;山水清音,景面文心;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相似文献   

14.
2018年3月,为深化改革,国务院机构进行了大调整。国家在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内设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并将国务院原各部委办分别管理的专类公园,包括原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划归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至此中国的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在行政上得到了统一管理。作为该体系中的一员,统一管理后的专类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该如何发展,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阐述了风景名胜区发展40年的历程,论述了风景名胜区4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国家方针政策,通过对经验与教训、成功与败笔的再认识,证明“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观及其指导下的“人与自然和谐为本”的发展思想是促进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长兴三面环山,一臂挡湖,风景宜人。从过去到现在,它的一个个步伐,一次次发展,就像它的风景一般,总会在不经意间步入众人的视线。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长兴始终牢牢掌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总基调,以工业强县建设为统领,实行“三步走”战略:狠抓重点项目推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园区平台建设,逐步扩大该地区工业有效投资,实现质量和效益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环境经济》2004,(9):13-13
一座水电站“力排众议”,修进了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贵州省毕节地区的九洞天风景区。在动工9个月后,纳雍县的这个招商项目——“仙人洞水电站”终于被贵州省有关部门叫停。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省] 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大省,面积 48.5万平方公里,人口8300多万。 四川有丰富的资源开发优势,是一个“聚宝盆”,水能资源可开发量1.1亿千瓦,居全国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开发基地之一;近30种矿产资源储量名列全国前茅;是全国三大林区和五大牧区之一;中药材的生产全国第一。 四川素有“风景省”的美称,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现有九寨沟、黄龙、乐山──峨眉山和卧龙四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和“人与生…  相似文献   

18.
建筑是风景中一种独特的存在。“风景”在建筑学语境中应被拓展为更广义的“景观”,当代建筑和城市研究与景观已形成多重维度的互动,中外建筑师与艺术家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表达出不同的自然建造观念和思考,既有对自然哲学的追求,也有对自然资源和风景的利用。景观与建筑、城市之间形成了一种共构的复杂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与自然关系的双重关照出发,尝试论述将一种更深入的自然观作为价值的维度引领当代设计的可能性。 关 键 词:风景园林;自然;建造;建筑  相似文献   

19.
黄波 《新经济》2010,(1):4-6
21世纪的头十年,“中国力量”的崛起成为最动人的风景,全球都津津乐道于“中国引领世界”。 站在这十年的尾巴上,我们既怀想过去的“光荣与梦想”,又对未来倍感忧虑——一方面,中国继续在“增长”的轨道上高速前进,另一方面国人因生存的压力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20.
凡具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资源,两者不但数量相当,而且交互参差、交相辉映,共融于交通便利的游览地域,称“风景名胜区”。该处的风景指自然风景,名胜则指历史古迹和文物。它既不同于以“自然资源”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也区别于以“历史文物”或“遗址”为绝大优势的历史文物保护区。三者之间既有共同性,却又截然不同。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风景名胜区景观指风景名胜区内的全部空间区域和视觉实体,包括此区内的地球表面、水域、生物及人工制造物等所有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该景观既不能象大多数造园家那样,把其作为美学风景,也不能象传统自然地理学家那样将其单独当作自然环境的部分,而是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