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短缺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严重短缺,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现实需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短缺主要在于公共服务城乡供给分割、政府供给责任缺失、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合理;只有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才能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短缺问题,确保公共服务惠及广大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2.
张澜馨 《魅力中国》2013,(29):55-55,57
我国当前政府公共服务出现的状况是总体水平较低,发展略不平衡,低效率低水平等基本情况,所以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是现阶段需要我们探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的社会问题。本文从中国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对我国公共服务主体类别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找到一定的供给模型,并结合十八大的指导思想,完善中国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的发展,促进政府职能和服务,并给予机制上的保障。对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社会组织等单一主体的理论来源进行分析后认为在多中心治理区域下,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社会组织等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是当今中共公共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服务分类的模糊性、供给主体和方式的多元性,以及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复杂性使得多指标的综合评价难以进行。灰色关联度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客观、全面地考察农村公共服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对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影响程度,从中找出影响其有效供给的主要因素。本文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为例,通过灰色关联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进而为有效供给农村公共服务提供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俞雅乖 《科学决策》2009,(10):35-41
公私合作伙伴理论是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基础,其基本作用机理是有效和有益。结合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具体模式,以及灾后重建中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特点,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具体模式——合作救灾,通过“合作”的方式,起着有益的“补充”作用。政府和民间组织两者之间形成了合作机制,实现了“多方共赢”,提供符合需求的灾后重建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  相似文献   

5.
王浩林 《特区经济》2012,(3):171-174
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被视为解决现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窘境的一大制度创新,政府——市场失灵论、契约失灵论以及志愿失灵论都对该供给模式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但在现实中,民间组织参与供给还有不少障碍,如供给模式同农村社会资本存在对接问题,民间组织公信力危机等。要克服这些障碍,建议重构农村社会资本,加强政府同民间组织合作,创新民间组织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府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然而,西部农村公共服务存在供给水平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公共服务资金严重不足且缺乏制度保障等问题。考虑西部地区供给成本高、历史欠账多、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等客观因素,政府应加强公共财政的倾斜力度,同时改革西部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决策、投入、管理与监督机制,构建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体现农民实际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乡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我国的一个热点问题。乡镇基层政府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其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直接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和广大基层群众利益的实现。文章提出乡镇政府基层公共服务能力的概念,展现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现状。围绕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成因分析,并运用公共选择、委托一代理人及新公共管理等理论的相关内容对其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温州农村12项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揭示了总量不足、人均指标偏低、供给效率偏低、农民满意率不高等问题。立足上述问题,提出:以镇村供给责任为中心,规范层级政府间的公共服务事权范围;以供给主体多元化为特征,构建公共服务合作供给网络;以农民需求强度为依据,确立公共服务供给的位序结构;以农民参与和需求表达为导向,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决策优化。  相似文献   

9.
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分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适应,一些公共服务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公民生活的需要,且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均等化问题较突出.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完善财政体系、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等政策建议,能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程度,拟合城乡差距,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在供给总量、结构、效率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加大投入,科学规划,不断完善和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养老问题的日益严峻,单一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基于协同治理理论视角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主体必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家庭、养老机构等供给主体为辅助与补充,各个供给主体协调提供养老服务的新主体形式。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使乡镇政府完成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是现代政府体制改革的一项基本内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并非单一的内容需求体系,而是由相互关联的供求因素构成的整体。现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存在着结构性的失衡,如供不应求、供不合求、供给内容不均衡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乡镇政府的运行体制、实行功能分类改革、建立多元化的供给机制、合理配置财权与事权、健全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地方治理的治理活动根据其政治、经济、法治三个维度形成其不同的治理逻辑。地方政府的三重治理逻辑与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天然的契合性。其对于整治当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的供给"错位"、农村基层政府公共财政能力与公共服务职责不对称、"自上而下"供给与"自下而上"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等问题作用突出。在地方治理三重逻辑的整合图式下,创新构建出多元主体合作构成的合作"魔方"、信息融通共享构成的信息高保真"魔方"和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非线性协同"魔方"则成为整治当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供需诟病的"良药"。  相似文献   

14.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公共服务与制度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钊 《改革》2012,(6):133-147
事业单位一直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要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必须将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与方式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形成政府、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公民个人等多主体参与、多种机制并行的多中心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体制理论、组织理论、制度理论和治理结构理论构成公共服务供给多中心体系运行的核心理论基础,而非营利是公益事业单位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分析——以服务制度创新为视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凸显供需结构失衡、非均衡化与非对称性、主体错位与渠道单一等现实困境。其主要根源于城乡“二元”割裂的服务理念、自上而下的服务决策体制、单一格局的服务主体、对服务过程的监督乏力以及服务方式的制度安排不合理。为此,我国应该牢固树立“均等化”的服务理念;构建双向互动的服务决策体制;营造“四位一体”的服务主体体系;建立健全对服务过程的监督制度;优化服务方式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时期国家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作为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十二五"时期应通过制度建设、资金保障、完善激励机制等逐渐完善黑龙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以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河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供给效率不高、人才缺乏等问题,需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根本,以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机制的建立为抓手,以规划的设计与动态调整、农民需求的表达以及互联网资源的运用为重点,多措并举,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河北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沁源 《黑河学刊》2006,(6):129-131
公共产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及地区供给不平衡等问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产生了城市偏好的价值取向;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使得农民很少有机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部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缺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单一,缺乏政府以外的其它主体是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陈晶莹 《改革与开放》2011,(16):136-137
本文结合我国农村突出存在着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衡、供给效率和质量低下及供给的城乡地区不均衡等问题,对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城乡二元的供给制度、供给主体错位严重、"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及供给监督管理体制缺乏是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黄彬红 《乡镇经济》2009,25(6):24-28
农村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是重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维护机制的有效突破口。文章以城市边缘区为研究区域,通过两村的调查,发现调查村环境建设存在资金供给不足、供给渠道比较单一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提出建立和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建立农村环境建设资金的监督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