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娟  杨顺湘 《商业时代》2012,(26):131-133
本文以成渝两地为例,利用协调指数来测度成渝同城化过程中成渝两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效果,结果表明,重庆的协调指数数值不稳定,成都的协调指数数值趋于减小,分析得出,成渝两地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不足与产业结构同构程度较高并存,各自产业发展并没有为同城化而进行产业结构互补性调整,进而成渝同城化过程中成渝两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效果不佳,需要抓住成渝经济区区域发展契机推动成渝同城化发展新局面,促进两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成渝地区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科技人才资源分布不均,珠三角核心城市人才高度集聚,而粤东西北地区引才难、用才难一直是制约广东省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采用多种不同来源的统计数据结合人才流动大数据,分析广东省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在广泛调研座谈的基础上,从城市人才吸引力、产业结构特征等方面分析认为,产业同构度高、创新链分工协作体系不完善和公共服务差异明显可能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创新分工协作、推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疏解和补足粤东西北公共服务短板,优化广东省人才资本的流动配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偏离度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产业结构偏离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为西部产业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科学测度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应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More值等指标,本文基于2006—2020年西部地区十一个省份的相关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方向、速度及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探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结果表明:第一,西部地区主要向第三产业转型,多数省份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发展超前;第二,我国西部地区各省份产业升级速率较快,但地区差异较大;第三,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高度化水平整体有明显提升,但地区间存在差异较大;第四,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对外开放水平对我国西部地区产业升级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目前还存在创新动力较弱,缺少竞争优势,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存在问题,产业链发展不完善,制度建设和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可以考虑依托龙头企业的集群发展模式-"德阳模式"和依托工业园区的集群发展模式.对与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加快西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推动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创新,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政府的职能,依托工业园区和高新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6.
通过偏离一份额法,分析了西部产业结构水平和区位优势,比较了西部区域开发前后十年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研究结论显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及产业竞争力内部差异与区域差异明显,增长型产业比重不大,但因自身资源优势及政策倾斜,区位优势还比较明显,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竞争力提高程度不够。必须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调整西部区域产业结构,扩大增进型产业比例,发挥该地区的区位优势,促进西部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制约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对生产性活动投资的引致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优化度低,未能形成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平台。为提高西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能力,西部地区应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引进,调整引进外资结构。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产业同构现象广泛存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重复建设"论的错误,接着基于产业盈利和对区域增长绩效等指标对珠三角同构产业问题进行研究,最后运用奥地利学派相关理论论证了相邻地区区际产业同构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STATA计量软件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从总体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步弱化,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占居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三大区域看,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其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小,中部和西部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比较大,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及中西部地区水平;从三次产业贡献率的比重看,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中部地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STATA计量软件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从总体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步弱化,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占居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三大区域看,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其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小,中部和西部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比较大,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及中西部地区水平;从三次产业贡献率的比重看,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中部地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鲁诚至 《商业科技》2009,(29):47-49
珠三角产业同构现象广泛存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重复建设”论的错误,接着基于产业盈利和对区域增长绩效等指标对珠三角同构产业问题进行研究,最后运用奥地利学派相关理论论证了相邻地区区际产业同构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杨露鑫 《商》2014,(10):205-205,175
本文通过对2001—2010年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分析了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产业转移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比较显著。具体到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式不同;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甚至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对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现阶段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结构现状,揭示出城市圈产业结构中产业专门化率低、不具有比较优势、一产过高、三产过低、产业同构严重等问题,为制定城市圈产业结构的规划与优化产业结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佩 《商》2014,(32):255-255
产业结构的发展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到现在,甘肃的产业结构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合理现象。本文对2000-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甘肃省二、三、一的产业格局现状和产业结构现存的问题;然后运用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和线性规划模型进行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分析,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甘肃省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产业转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产业转移对我国西部地区产业要素积累、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五个方面的梯度影响,最后指出西部地区应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由国际产业——东部产业——西部产业的产业梯度转移链,实现西部经济的整体腾飞。  相似文献   

16.
樊君晗 《商》2014,(45):215-216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同构问题逐渐突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关注和研究。中国的区域产业同构化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国内学者对于产业同构的内涵持有不同的见解。本文就从区域产业结构的内涵入手,根据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现状研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产生区域产业同构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产业同构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地区差距及其结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1978~2006年中国进口和出口贸易发展的地区差距,并运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总体差距进行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分解.分析表明,从地区结构来看,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在总体差异中占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来看,制成品贸易上的差异构成进口和出口贸易发展差异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白桦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7):121-122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阐述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区域内,借助产业集群模式科学构建矿产资源特区。明确了产业结构、政府效能、技术创新、对外合作等因素在特区形成中的效用,旨在带动整个西部矿业资源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泰尔指数表明安徽省城乡和四类区域之间居民收入不平等状况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有人力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差异等,政府可在公共财政、产业支持等方面增加投入,降低居民收入不平等状况。  相似文献   

20.
郑真 《中国商论》2023,(6):147-151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愈发凸显。本文通过1990—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30年的年度数据,构造VAR模型实证检验产业同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产业同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程度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向影响关系,即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会有效缩小该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