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林 《经济研究导刊》2012,(30):303-304
《红楼梦》是部跨时代的经典宏篇著作,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丰富的百科全书。书中作者描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理财思想,为后世理财文化建设留下了可借鉴的精神财富。试图以大学生视角出发,通过剖析暗含在著作中贾家的理财文化,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加强大学生生活理财技能的培养,推动和谐理财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部<红楼梦>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通过对林黛玉为何"爱哭"的分析,领悟贯穿于整部<红楼梦>的"因缘"观念,追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对人生命运的认知方式,为解读<红楼梦>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据报载,长虹的老总倪润峰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曾向他的中层干部推荐过两本书:企业弱小时,推荐的是《三国演义》;企业羽翼已丰、家大业大时,推荐的便是我们欲说的这部《红楼梦》。实可谓“打天下时读《三国》,得天下后读《红楼》。那么,《红楼梦》中到底蕴含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霍克斯英译《红楼梦》的翻译行为,证实了"操纵""文化构建"思想对翻译文学存在一定影响,一方面文化对翻译有"操纵"作用,译者有受操纵的一面,也有反操纵的一面;另一方面翻译有一种"文化构建"的重要功能,翻译一经产生会对目标语或译入语文化的演进产生巨大影响。翻译不仅塑造了原作在读者心中的形象,而且是传递文化信息的媒介,是文学更新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在早期《红楼梦》研究中,广州也不乏研究者,第一位红学家就是清代著名爱国诗人张维屏。张是广州番禺县人,他是《红楼梦》的爱好者,而且对《红楼梦》有相当研究。受早期红学索隐派的影响,张维屏经过一番比较、考证,认为贾宝玉的原型是清代著名诗人纳兰性德,并把这一结论写入他的重要文献资料专著《国朝诗人徵略》中。  相似文献   

6.
李刚 《当代经济》2007,(8):54-55
《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丰富而深刻的领导思想,文章从决策、用人、协调和改革等几个方面对《易经》中的领导思想内含进行了探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研究晚清时期的社会性别时,我们往往会关注报刊媒体中所反映的女性形象。《申报》和当时形形色色的画报等媒体对妓女形象的观察,可见晚清妓女的“点点碎影”。《申报》同当时画报进行比较,由于定位的不同,《申报》和当时画报在语言修辞上确有不同。《申报》强调了鸨母的恶劣、惨无人道、贪婪与唯利是图及狡猾,而对妓女本身的非议不多。在画报不多的记载中,妓女是作为一个整体负面形象出现的,鸨母并没有被单独区分出来。尽管商业因素影响到报纸媒体的表现形式,而决定媒体中的女性形象的是更深处的社会思想,可以将当时所有的思潮分成传统心态和启蒙思想两个体系中。  相似文献   

8.
《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丰富而深刻的领导思想,文章从决策、用人、协调和改革等几个方面对《易经》中的领导思想内含进行了探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科学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本质内容,也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中,对未来社会发展状态的一种规划。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在青年时期就开始萌芽、发展并迅速走向成熟了。特别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已经以成熟的体系展示了他的共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传统小康思想的我之理解小康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据有关专家研究考证,“小康”一词最早见于史册,是《诗经·大雅篇》,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注:吴树平点校《十三经》,北京出版社,1991年,第349页)。对于这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的小康思想,我的理解,主要有三层涵义:首先,小康是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作为一种理想社会模式的小康,最早在西汉时期的《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主要反映了当时儒家批判现实和崇尚先古的政治观点。在这里,“小康”是和“大同”相对的一种社会状态。由“小康”而“大同”是中国历代…  相似文献   

11.
书名庸俗怪诞,店名、商品名称霸媚洋,广告滥造文词。对此,人们呼唤──商业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繁荣。我们要繁荣的经济,也要繁荣的文化。而繁荣的文化应该是健康、高雅、纯洁的。面对社会生活中的文化污染,我们应该大声说不。书名有病,庸俗怪诞当休美!笔者在一家刊物上看到了一串书名的游戏,兹录如下,“奇文共欣赏”:一个《混血》的《裸男》在《丑巷》认识了一位《丰乳肥臀》的《妒妇》。他们在《错乱》的《孽欲》中产生了《畸恋》。当时,天上下着《黑雪》,地…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政治学》对于了解当时希腊社会的状况,了解古希腊人的政治、法律、伦理、教育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本文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关于公民教育而引发的思考入手,探讨社会转型期下的公民素质教育与社会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晋商的管理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千里 《经济论坛》2003,(18):93-96
一、引言晋商在中国近代史和金融贸易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其中尤因在国内率先创办印局、账局、票号等新行业而令世人瞩目。今天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也步入关键阶段,在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管理理论的同时,还要重新发掘、重新认识我们传统的东方文化的管理理论和思想。我们抛开社会历史方面的局限不谈,在经营商业资本的某些领域,晋商就值得我们研究、总结。无论处在何种社会制度、经济形态下,企业的经营管理从根本上受当时生产关系下的企业制度所决定,主要是在产权关系、组织制度以及受当时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影响的组织文…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更被国人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崛起而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一生坎坷的经历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救国道路的重要缩影。孙中山先生具有长远的发展目光以及重要的战略思想,写出了许多有名的著作,《三民主义》、《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而《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写的一部具有纲领性的专著,主要是关于中国事业建设各方面的内容。孙中山以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为目标,围绕着当时的国家工业化实际情况,写的一部具有指导性、首创性以及超前性的建设专著。《实业计划》包含了对于社会各领域的建设计划,其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也从另一层面体现出孙中山先生具有长远的战略性目光以及伟大的大国战略思想。文章将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以及重要资料,对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以及大国战略思想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转换,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文章以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霍克斯译本和杨献益夫妇译本为蓝本,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翻译策略,进一步指出阻抗式翻译策略在向强势英美文化介绍中国文化时,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著,其翻译工作无疑是浩大而艰巨的,即使是所占篇幅极小的章回目录的翻译也是颇值得讨论的。目前,《红楼梦》有几十种英译版本,其中具有权威性的代表乃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这些译本分别代表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对于《红楼梦》的理解及在各自理解基础上进行的翻译。文章从杨氏夫妇的译本对古典章回小说的目录翻译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丁玲无意走上创作之路,却成为中国现代特有的知名作家之一。她早年的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等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她们具有对传统男尊女卑的极端反叛的非常鲜明的特点。"莎菲"更是这一时期文学的典型代表,一时成为丁玲的代名词。这些作品闪烁着"五四"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光芒,也充满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这些在男人世界中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小说形象,正是作者的缩影,也是湖湘文化的精神体现。这与其一生坎坷不平,晚年政治化的心态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活动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管理思想也无不深刻地镌刻着民族文化的印迹,这种带有鲜明民族色彩的文化传统,不仅渗透在人们意识深处,而且贯穿于社会生产活动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之中。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过光辉灿烂的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也形成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当今世界上许多管  相似文献   

19.
张倩 《经济视角》2013,(10):19-21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于1776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其思想的深刻性和预见性,理论体系的完备与精确,都令人叹为观止。《国富论》中探讨了大量经济现象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比如货币属性、价值来源、比较优势、供需均衡等。《国富论》中所倡导的资源配置市场化以及经济自由主义,在此后的几百年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而相比之下,18世纪末的中国,处于清朝中期,在思想界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古代传统文化。本文将提炼《国富论》的核心思想和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将其与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与观念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比较,来呈现相同历史时点上,中西方在思想进程上的明显差异,并希望借此解释西方经济增长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0.
倪伟 《开放时代》2002,(1):24-27
所谓内在于我们历史与现实的真问题,应该是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整个社会实践的历史展开过程中产生的,它们是社会结构内部不平衡发展所导致的种种错裂、扭曲、冲突的产物,而在思想、知识生产上暴露的种种弊端其实也是这些问题的症侯之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问题着不能得到真正面对,受到伤害的将不仅仅是思想和知识的生产,也可能是整个社会的稳定、良性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