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的不断增大,基金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也日益深入。考察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增长能力及其与证券市场指数收益的互动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增长率高于市场收益;(2)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市场收益的变动是开放式基金净值增长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反过来并不成立;(3)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增长能力和市场收益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基金监管水平的提高,在我国设立和发展开放型基金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提出将采取超常规创造性的思路加快发展我国的投资基金,大力推进开放型基金的设立和发展;中国证监会秘书长金颖指出,力争在未来5年内使开放型基金成为我国主流投资品种。下面对开放型基金作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推动我国私募基金健康成长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私募基金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因其符合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对我国经济既好又快发展的积极作用、符合国际资本运行的惯例,因此,我国应允许私募基金的存在。当然,由于私募基金存在着风险大、需监管力度大、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发达、交易不活跃等问题和缺陷,应通过制定和完善与私募基金有关的法规和政策,采取加强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力度、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努力提高证券市场的活跃程度等措施,推动我国私募基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指数基金的高收益水平主要得益于市场的高效性,我国证券市场的弱有效性可能成为影响指数基金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加强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文章在对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现状及其流量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较高和流量变化剧烈等问题,从开放式基金投资、管理与监管三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开发式基金发展的具体对策,为我国开放式基金健康发展以及证券市场平稳运行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郑勇 《金融纵横》2001,(4):10-12
在发达国家,养老基金与证券市场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养老基金是证券市场机构投资主体之一,对市场稳定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证券市场则为养老基金提供了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是养老金制度正常运转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社保基金进入证券市场已是大势所趋。在发达国家,养老基金(相当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是证券市场最主要的长期投资和最重要资金来源。例如,美国和英国养老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比例超过30%,1999年底,美国养老金市场规模达12.7万亿美元,超过了GDP。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社保基金长期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亟待拓宽,也需要市场为其提供专业化投资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2002-2003年我国的基金业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基金数量和基金品种都有大幅度的增加,除了平衡型、成长型、价值型等几大类股票基金外,还有债券基金和指数基金。与此同时,关于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随着基金高速扩容和产品创新,不同基金,不同基金管理公司的业绩也拉开了差距。建立一个科学、客观和市场普遍接受的基金评价体系,对基金的管理者、基金的投资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基金评价体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大力推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超常规发展中,必须重视基金品种的创新,使基金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必须坚持理性的投资观念,以适应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必须开拓其服务领域,有效增加业务内容与空间;必须平衡其供求关系,使基金的发展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陈朋 《时代金融》2013,(9):221+289
1999年我国首次推出了普丰、兴和、景福等3只封闭式指数基金,并于2002年11月推出了我国第一只开放式指数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基金,拉开了我国指数基金发展的序幕。指数基金存在的理论基础在于"有效市场假说"。该理论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一切证券的价格均反映了所有信息,因此,试图通过基金经理人的积极主动管理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努力是徒劳的,认为以复制市场指数寻求市场平均收益的指数基金是最佳基金投资选择。国外的大量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基金主动管理基金未能战胜市场。为了检验我国指数基金的绩效表现,本文共挑选了7只指数基金和9只开放式股票基金进行实证分析。然而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我国的指数基金并未较开放式股票基金表现出绩效优势,甚至于总体上,一般开放式股票基金绩效较指数基金要好。  相似文献   

11.
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即将启动,这是中国基金市场一项重要的制度革新。从国外基金发展的历史来看,未来开放式基金的发展,不仅将促进整个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繁荣,也将带来经济金融结构的深刻变化,从而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及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对我国未来开放式基金发展前景及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2.
马建会 《中国金融》2002,(10):41-42
从2 0 0 1年 9月 11日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基金正式启动 ,到最近发行的长盛成长基金 ,至今我国证券市场已有 11只开放式基金募集成功。它们的出现壮大了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队伍 ,对于稳定市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开放式基金在我国毕竟还是新生事物 ,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 ,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缺陷。如 ,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有效监管和行业自律 ;缺乏成熟稳定的机构投资者 ,资本市场上投机风气过盛 ,与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理念相差甚远 ,无法满足开放式基金发展的需要 ;资本市场缺乏可供开放式基金…  相似文献   

13.
私募基金发展已经对全球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全球私募基金发展历程、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对中国私募基金市场发展历史与现状的评价,提出以下观点:在私募基金的演化与国际化扩张进程中,私募基金经营范围的综合化趋势愈加明显;中国私募基金市场仍是一个不对称的畸形市场,市场上尚缺乏真正意义的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本文同时得出以下结论:由于社会信用环境、法律环境已经趋好,证券市场日趋理性规范发展,中国私募基金市场的“不对称”和“不规范”的色彩将逐步减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逐渐成为中国私募基金存在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证券市场中“拉升”封闭式基金(以下简称基金)季末或年末市场价格的现象频繁出现(尤以2001年年末最为典型),并引起投资者的关注。本文将该现象称为基金季末效应,对基金季末价格超常收益及其成因进行实证检验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T-M模型和H-M模型,采用2012—2013年的交易数据,对我国已上市的21只沪深300指数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沪深300指数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较差,基金经理未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在择时方面,基金经理普遍具有一定的择时能力,但不具备强择时能力;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呈强烈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从监管者角度看我国私募基金的市场定位与风险承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敏 《上海金融》2001,(10):32-33
作者通过非公开方式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私募基金,在“二战”之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的西方国家得到迅速发展,成为金融市场一支重要力量,对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发展以及产业、创业投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私募基金自身的局限性,如不加以适当限制,对金融体系稳定可能会乱一定危害。因此,如何从制度设计上趋利避害,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教训,使私募基金在我国得以规范发展,是我国金融理论与实践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协议的逐步履行,我国证券市场特别是基金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04年11月15日,我国已开业和正在筹建的基金管理公司已达51家,其中中资独资基金管理公司37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14家,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等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公募基金的现状近年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迅猛,公募基金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我国证券市场共有证券投资基金868只,基金的净值总额合计约23736.47亿元,基金份额约24882.31亿份,均较1999年初有较大增幅(见图1)。  相似文献   

19.
按照惯例,每年年底大家都要总结一下证券市场中各类投资工具的表现.201 9年最让投资者眼前一亮的胜者,不是让普通投资者高不可攀的对冲基金,也不是银行系的理财产品,而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以下简称ETF).ETF是一种被动式指数基金,既有股票特点,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又有共同基金低成本一揽子多样化投资集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国有股上市流通方案主要有定向配售方案,指数基金方案,国有大型投资公司方案,国有股场外转让方案等,国有股减持宜采用淡出方式,即“次二级市场A股流通法”,实现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