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Costanza等人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区域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经济评价模型,并以榆林市榆阳区为例,评价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取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整治实施后,榆阳区的耕地、园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林地、草地等土地面积减少,期间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减少,减少了401.78万元。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引起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减。合理开发利用各类土地资源,适当增加和保护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地类,补充一定生态用地,应成为土地整治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芜湖市1999-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计算全市2000-2010年生态服务价值,结合其1999-2010年GDP变化情况,得出芜湖市2000-2010年生态经济协调度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芜湖市生态服务价值呈倒"N"字型变化趋势,而其生态经济协调度却呈倒"U"字型变化;芜湖市生态经济协调度与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密切相关;芜湖市生态经济处于低度协调和低度冲突之间。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视角,以陕西省扶风县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分析扶风县未来土地利用数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基础上,对扶风县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方面,研究区的林地、耕地和园地面积有所增加,而自然保留地面积减少;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方面,林地、耕地和园地面积的增加,可以使研究区在十三五末,县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到20.547亿元。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但同时也是最严重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工程的实施、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已有研究的回顾,总结了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评估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并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评估方法标准化、多目标设计、生态过程耦合及决策应用四个方面提出了问题和展望,从而为促进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宁夏盐池县1989年、1999年、2006年、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分别计算了盐池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89—2010年间盐池县各种类型土地之间的转移较为明显,林草、水浇地和旱地面积呈波动变化,总体上林草和水浇地面积增加,旱地面积减少,低覆盖草地先减少后增加,未利用地先增加后减少;研究期内盐池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989—1999年间呈增长趋势,而1999—2006年间呈下降趋势,2006—2010年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林草和旱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土地面积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2004年2期TM遥感图像,对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体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变化都较大,说明人类影响较大;(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表明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各旗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山地、丘陵分布广泛的旗县增值程度要高于以平原分布为主的旗县.  相似文献   

7.
王芳 《改革与开放》2018,(19):35-37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21世纪以来生态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促进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及绿色经济发展,文章以贵州省2016—2017年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参照谢高地等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研究其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综合分析表明,被研究区域应加强林地、耕地和基本农田、水域的保护,减少建设用地的扩张,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蒙静  赵宏志 《科技和产业》2023,23(21):208-214
广西滨海是西部陆海主通道的出海口,研究其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海岸带1990—2020年共6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当量价值评价法、市场价格法等方法,分析研究区近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地变化以耕地、基塘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减为主;其生态系统服务以调节服务功能为主,占比约70%;基塘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ESV变化受主要变化地类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2004年2期TM遥感图像,对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体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变化都较大,说明人类影响较大;(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表明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各旗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山地、丘陵分布广泛的旗县增值程度要高于以平原分布为主的旗县。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土地利用变化在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影响。分析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可以为土地规划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鉴于此,文章以安徽省为例,分析研究了2007~2017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同时建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联系,以期为缓和该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安徽省在2007~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较为显著,且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较为强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007~2012年由于湿地和林地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149.59亿元;2012~2017年由于耕地和湿地面积的减少,导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17.46亿元。安徽省的生态压力较为严峻,政府应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韩爽  张华兵 《特区经济》2010,(11):54-55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是区域生态安全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最前沿,有西太平洋海岸最大的滨海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文章分析了盐城沿海滩涂湿地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包括生产功能、调节功能、维持功能、人文功能,通过对不同景观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重新核定,对沿海滩涂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计算出沿海滩涂湿地生态服务价值为22287803080元。文章通过生态活度位表征沿海各生态系统单元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相对大小,结果表明经济属性响水>东台>滨海>射阳>大丰。文章对沿海滩涂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的核算,不仅是对盐城沿海经济发展的生态屏障的评估,也是为了更好的贯彻《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现江苏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外开放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对河北省对外开放度研究中分别就河北省1990~2008年对外开放度走势、省内各主要城市对外开放度以及河北省与其他省份乃至全国的对外开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河北省对外开放度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但存在省内发展不平衡,与其他发达省份差距较大等问题。由此在投资环境、引资渠道、出口商品结构和发挥区位优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2010年上海市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GIS和RS技术,获取上海市近海岸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信息。基于供给、 调节、 支持和文化服务四种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确立上海市近海岸生态系统服务体系;采用气候生产力修订单位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的经济价值,从而评估上海市近海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表明:2010年上海市近海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为373.32亿元,其中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从服务功能角度出发,调节服务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占总量83.22%。  相似文献   

14.
创新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勇 《科学决策》2009,(6):53-57
论文从培育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科学搭建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平台的角度,探讨了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平台的性质、服务范围和内容。指出创新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应做好:(1)政府引导,政府和中介组织共同搭建平台。(2)服务内容包括“政策性”和“市场性”活动。(3)借鉴城镇建设监理制度对流转地的经营使用进行监管。(4)充分发挥服务平台作用,实现规模性流转。文章提出的政策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组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对提高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完善耕地质量评定技术体系,促进土地管理科学决策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认为,新增耕地质量建设可分为"平台"质量和"利用"质量两个阶段,国土部门的耕地分等定级主要是对耕地"平台"质量的评定,应从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特点出发,采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将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新增耕地质量评定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刘娅凤 《特区经济》2008,(5):186-187
本文试图在揭示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损进行实证分析,并力图提出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法律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彤  杨丽艳 《特区经济》2012,(2):192-194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法律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有着鲜明的特点:全国缺乏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转的行为不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纠纷发生率高、区域差异大等现象突出。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农村土地大规模流转的条件不成熟、农村土地分布零散、土地流转过程中纠纷较多、缺乏土地流转的专门服务体系。应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形式的多样化、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制度体系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深入化、促进农民就业机制多样化等途径寻求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熊玉娟 《特区经济》2009,(10):27-28
本文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提出强化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是我国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吴迎新 《特区经济》2009,(8):109-111
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制度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未来农村制度建设的走向之一是实施从紧的土地管理制度。分析这一制度实施的原因、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土地流转的主要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