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拉美、中东欧国家开放银行业的具体实践,分析外资银行进入的正、反两方面效应,指出外资银行进入对不同东道国银行体系的影响与该国银行业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主张发展中国家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同阶段,渐进开放银行业。在此基础上,将银行业渐进式开放分为三个阶段,阐述了三个阶段不同的开放目标和相配套的措施,并结合中国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为我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提供可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11日将被记录在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上,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银行业为期5年的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即将结束,届时中国金融市场将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外资银行从此将享受国民待遇。[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随着1999年11月15日《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的签署,历经13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即将跨入WTO的门槛。中国将成功的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给中国的银行业赢得5年宝贵时间,但5年之后中国的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取消对外资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经营地域和客户等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创新科技开始兴起,政策的扶持、技术的创新为金融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契机。2018年开始,开放银行的概念开始兴起,这意味着一种全新的银行业势态,促使银行回归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同时开放银行与"十三五"规划中"开放、共享"理念不谋而合,对推进普惠金融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在研究开放银行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对开放银行在国内外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探究,分析了开放银行技术在中国银行业中的应用场景问题与监管建议,期望为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将近4年,中国已经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中国对WTO承诺的全面兑现,平等国民待遇下的中国后金融时代已经到来.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更多选择,而国内的金融机构面临的则是更大的挑战、竞争和机遇.  相似文献   

6.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银行业对外资金融机构的所有限制将取消。本文回顾了外资参股、并购我国银行业的历程,并就其带来的机遇和风险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对我国银行业应对外资挑战的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业开放是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外资基本上达到了改革目的。对于引进外资的必要性、金融控制权、同业竞争、股权转让价格等问题应有一个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8.
禄雪焕  程茜 《征信》2021,39(6):78-86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背景下,银行业对外开放对国内金融风险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从银行资产规模、外资持股比例和银行盈利能力三个角度,分析梳理了外资进入对商业银行风险的门槛效应机制,基于2009-2018年全国31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了面板门槛回归.研究发现,银行业外资进入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存在门槛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步入新时期。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机构数量稳步增长,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日益融入到中国银行业的各个层面大大提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功能。中资银行在利用外资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同时也努力尝试走出去,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但是,金融开放是有可能带来风险的如何汲取其他国家银行业开放的经验和教训,走出一条又快又稳的理性开放路子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洪宾 《新金融》2000,(7):41-43
一、在华外资银行的优势主要在于体制灵活和中间业务方面 1.体制上的优势.外资银行完全是以利润为中心的商业性银行,作业方法是国际惯例,不受政府干预,十分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经营.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未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自主经营等权力在不同程度上还受政府干预.同时外资银行不良资产比率比我国银行低,如美国不良资产率仅为0.7%,而我国商业银行真正的不良资产则十分严重,平均达2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对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市场格局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加入WTO以前中国银行业市场份额变化的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银行业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突出特点是在国有商业银行(1995年以前为国家专业银行)市场份额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迅速崛起.从1990年到2000年全国银行业资产总额以大约16.35%的速度增长,而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以大约30%的速度增长,其结果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由1990年的80.33%下降到2000年的74%左右,而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则由1990年的3.4%迅速上升到2000年的10.07%左右,如果再加上城市商业银行,则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在2000年达到15.2%.经过十年的发展,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资料见表1.  相似文献   

12.
陈旭 《海南金融》2016,(6):26-31
21世纪的前十年,中东欧8国在资本账户开放之后经历了完整的国际资本流动周期,出现了资本流入急增、金融脆弱性累积和资本骤停等现象。中东欧资本账户自由化进程对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应更多运用宏观审慎政策和资本管制来管理资本流动,维持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3.
陈腾曦 《中国外资》2012,(10):1-2,5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资银行进入CEE和CIS转型国家表现出两类不同的特征:一方面外资银行通过新建分支机构、收购国有银行等方式大举进入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另一方面,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采取多种形式的限制措施,将外资银行的实质性进入阻于门外。然而,事实显示,外资银行存在度较高的CEE转型国家经济增长较为稳定,而银行业相对封闭的CIS转型国家经济频繁波动,危机不断。外资银行进入究竟是增强还是削弱本国经济稳定性,就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资银行进入CEE和CIS转型国家表现出两类不同的特征:一方面外资银行通过新建分支机构、收购国有银行等方式大举进入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另一方面,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新坦等国采取多种形式的限制措施,将外资银行的实质性进入阻于门外.然而,事实显示,外资银行存在度较高的CEE转型国家经济增长较为稳定,而银行业相对封闭的CIS转型国家经济频繁波动,危机不断.外资银行进入究竟是增强还是削弱本国经济稳定性,就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和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几十年来,为了促进商品和金融服务贸易,各国银行通过在国外开设分行,办事处或者收购国外银行而实行国际化。同时金融自由化进一步促进了银行的国际化。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议,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必须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允许外国银行准入外国或允许在本国设立外国独资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现状、前景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文昕 《上海金融》2001,(10):24-26
我国金融籽量先对外开放的领域是银行业,至今仍是我国金融业开放的重点之一。改革开放的20年来,我国银行业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对外开放过程。从1979年批准第一家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以来,到2000年年中外资银行在数量上已经突破了191家;而且这些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的银行业逐渐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本文在介绍了美国“传统基金会”、美国弗拉瑟研究所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进程作出总体评判,认为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相比,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程度仍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逐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多层次银行体系,初步形成了全面开放的格局。进入"十二五",银行业又肩负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艰巨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有七个关键性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9.
20.
银行作为一种经营一般等价物的特殊企业,既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般要求,同时又肩负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金融秩序稳定的责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银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制度变迁.其中,除了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最重要的是一大批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蓬勃兴起.这些新兴的银行"增量"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促进了银行业制度存量的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