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瞬间。二十年,中国物流产业澎湃而起,引来无数巨制鸿篇。二十年,物流媒体大浪淘沙,《中国储运》始终挺立潮头,为我国的物流事业呐喊。100期是个吉利的数字,它象征着成功与圆满,也展示着智慧与勇敢。说它成功,是因为从一份行业刊物成长为物流业的  相似文献   

2.
新年伊始,正值《中国储运》创刊二十年,出版一百期之际;回眸历史,二十年如白驹过隙,弹指瞬间,但二十年的历程,正是中国物流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二十年:在出版的百期杂志中,已经让本刊对中国物流业有了太多的感慨与忧患;正因为背负着见证历史与为物流业呐喊的重任,《中国储运》才矢志不移地把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物流媒体、精品杂志为己任。为此,本刊邀请把酒临风、夜雨观澜、金玉其中三位专家做客编辑部,就《中国储运》的风格、特色、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品头论足,直抒胸臆,以求《中国储运》杂志今后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中国储运》2013,(12):96-96
这一期是本刊的今年收官之作,在这里我们最想感谢的就是读者。一年来,读者给予了本刊热情关注,一些读者给我们或来信或致电,提出中肯的意见,希望《中国储运》越办越好。天津读者郭世明来信说:现在转型是潮流,贵刊紧跟潮流,无论是在刊物数字化上,还是刊物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作为我喜欢的一本物流期刊,我希望你们从宏观上紧跟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洪流,在微观上紧贴物流企业的喜怒哀乐,把《中国储运》办成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刊物。读者热情的鼓励给我们平添了无尽的力量,在新的一年里,《中国储运》将继续为物流业呐喊,继续为改革呼唤,为使中国成为物流大国强国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8,(12):132-132
编辑完本期稿件付梓后已近岁末,此时,我们在想,进入2009年《中国储运》将有何变化,才能不辜负广大读者的厚望?为此,本刊编辑部多次开会商讨明年办刊的思路。2009年恰逢《中国储运》办刊二十年,一月份出版的第一期杂志正值第一百期;对于一本物流人的刊物来说,二十年和一百期见证了我国物流业发展,记述了物流人酸甜苦辣,这也正如日前与读者的恳谈会上,一位读者所说的那样:《中国储运》“二十年岁月如歌,一百期见证发展。”  相似文献   

5.
顾洋 《中国储运》2009,(1):64-66
1990年,以撰写物流新闻、报道物流企业发展动向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储运》杂志,在中国物流即将奋起发展的起点之初诞生。历经二十年的风雨,《中国储运》茁壮成长,逐渐成为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物流领域的主流媒体。在物流媒体遭受生存危机面前,《中国储运》依然秉持着其杂志品牌的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中国储运》2005,(6):82-82
在2005年第六期《中国储运》问世之际,新的一年即将来临,编辑部同仁向热情的读者及关心本刊的新知旧交道一声“辛苦”。同时,本刊就2005年杂志的得失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在经过缜密思考和精密的调研后,我们对2006年杂志的编辑思路及版式有了新的编辑方针,即: 2006年的《中国储运i》杂志,在对原有的栏目进行系统化、精益化的同时,还将就读者所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探讨。话题包括: 能源问题对物流业的影响 拷问物流领域的霸王条款 现代物流与人才 物流企业的创新与改造 金融与物流 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 现代物流与信息化建设 现代物流与装备 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 现代物流的管理手段…… 2006年《中国储运》每期将推出一个或几个热点话题,希望广大读者踊跃投稿,积极参与。同时,《中国储运》辟有“案例”栏目,诚征物流企业、企业物流、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经典案例。置身于现代物流滚滚洪流中,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也不可能脱离开物流。作为主流媒体,编辑部的同仁有责任、有义务办好杂志让读者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8,(4):128-128
柳絮轻扬,春风拂面,阳春三月暖意融融,喜事连连。两会让全国人们精神振奋,我国将在政治和经济上,开创出一个新局面,物流业也会在这大好形势下,取得更大的发展。《中国储运》随着物流业强劲地发展,会使自己的特色越来越鲜明,会把自己的激情与物流人融汇在一起,共同为中国物流事业做出贡献。《中国储运》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仅据与《中国储运》合作的众多网站之一——《中国知网》(CNKI)的统计,《中国储运》国际读者就分布在1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法国国防部、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中央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再看国内的用户,包括北大、清华、人大、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科院、国家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以及中石油、首钢、大亚湾核电等知名企业。和去年相比,今年又新增加了17家海外客户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购《中国储运》杂志。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我们深感不足,无论在版式设计上,还是文章质量上都有待提高。为此,我们希望读者提出建议和批评,帮助我们办好刊物。本期刊发两封读者来信,对于批评我们的来信,我们格外重视,要求工作人员提高素养,办好刊物。  相似文献   

8.
倘若将中国物流喻为一条河,这河确也够蜿蜒、逶迤。而二十几年的时而不疾不徐,时而水流湍急,时而激浊扬清,时而泥沙俱下,着实使其平添了几多曲折、几许沧桑。此番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让物流这条河顷刻间充满了欢快的涟漪和春天的畅想。本期的《中国储运》就此策划了有份量的专题。  相似文献   

9.
对刘武的采访是愉快的,坦诚的语气、率直的谈吐,信手拈来的故事和小幽默……仿佛这只是朋友问的一次闲聊。 其实,跟刘武也算是老相识了,早在2006年本刊记者就曾专程拜访过他,并写出了《刘武的大物流情结》一文刊登在了2006年第5期的《中国储运》杂志上;同年,《中国储运》杂志获得了中国物流发展专项基金行业大奖,成为2006年“宝供物流推动贡献奖”唯一获奖的物流媒体。 彼此的惺惺相惜促成记者与刘武再次倾谈,是在银妆素裹的美丽城市——沈阳。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9,(10):124-124
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就怕礼拜三”。岁月匆匆已到中秋,凉风乍起,又要到秋收冬藏一年将尽之时,被金融危机重压的物流业就要熬过2009年了。尽管今年我们有欢笑,有惆怅,但更多的是艰辛。回想金融危机以来,物流业仿佛坠入严冬,企业跋涉在暗淡的坎坷路上,是4万亿的刺激内需计划和《调整和振兴物流业规划》,让物流业出现转机,目前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相信不久经济将会走出谷底,物流业也会重振雄风。近几期,本刊编辑部收到许多读者来信,他们对专题集中报道评论颇多,有读者说,看完特别策划文章,也体会到了编辑对物流业的关注之心,杂志不吝版面,组织不同风格的文章,深度报道一个专题,这在其他物流刊物里还是不多见的。这位读者说,物流业是朝阳产业,发展极不平衡,有上千亿资产的央企,也有遍布街头的小企业,所涉及的业务不可胜数,但作为企业,他们有共性,也有个性,我们读者希望看到的是如何解决那些有共性问题的文章,也好对工作有所指导。感谢读者的来信支持,本刊编辑部将总结读者的意见,调整思路,为物流业发展做好媒体的应尽责任。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8,(7):132-132
时光倏忽半载已过,回首这个多事之春,我们历经雪灾和地震,全国物流界在灾害面前众志成城,表现出物流人高度的责任感和诚挚的爱心。本期刊发本刊驻成都记者的抗震救灾前线专访,以及中国外运、安得物流等企业抗震救灾的行动,期望读者关注。《中国储运》已然收获了七期杂志,墨香伴随编辑、记者的辛苦,呈送给读者的是我们对中国物流业的挚爱。物流业的发展牵动《中国储运》每一位工作人员,报道物流人所关注的事情,反映物流业内亟需解决的问题,探讨物流业前行的方向,是我们引以为荣的使命。面对已出版七期的杂志,我们衷心感谢那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是他们对中国物流的深刻认识和行动,才使《中国储运》一些栏目深为读者喜爱。展望今后,提高办刊质量仍是我们工作的主题,巩固优势栏目成绩,提高其它栏目质量,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携手读者群策群力办好这份物流人的刊物。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中国储运》2011,(1):120-120
编者之语:岁月荏苒,我们又迎来新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物流人历经春花秋月、夏溽冬寒,光阴的花瓣在手指间飘落,但收获了斑斓如海的灿烂,在经济企稳回升的2010年,物流业创造了不凡的业绩。这一年里一路走来,《中国储运》始终陪伴着物流业界的朋友,我们与读者唱着同一首歌,虽然前路漫漫真如铁,但我们以激情催生了物流业的蓬勃活力。新的一年,《中国储运》带着读者的期望,带着对前方路的憧憬,以新的面貌背起更大的行囊走上新征途,在焚膏继晷的长夜,为顽强奋斗的物流业界朋友挂一盏暖心的明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储运》2009,(1):20-20
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瞬间。 二十年,中国物流产业澎湃而起,引来无数巨制鸿篇。 二十年.物流媒体大浪淘沙,《中国储运》始终挺立潮头,为我国的物流事业呐喊。  相似文献   

14.
经年廿五,流水无痕,不知不觉中《中国储运》已创刊25年.回眸过往,文墨飘香,坐拥流年,为梦前行.《中国储运》以为物流业呐喊为使命而辛勤耕耘,用文字抚动心弦,用笔尖书写情怀,25年来守一份淡然,携一腔激情,尽情挥洒,诉说着物流业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8,(5):128-128
不知不觉中已到春末,编辑部窗外又是满眼葱翠,正如《诗经》所说,“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当春末的风吹开夏天之门时,我们心中一种蓬勃向上的升发之气也会油然升起,就像这个季节充满了激情,每天映入限帘的都是新气象。《中国储运》的编辑、记者,把每期杂志都有新气象作为不懈的追求;“当夏季来临时,《中国储运》这份刊物或许更加璀璨多姿。” 以上有些话是从读者来信中所摘,大家对这份物流人的刊物寄予厚望,对于杂志出现的变化总是给予肯定。读者的期盼与鼓励是我们办好刊物的动力,我们从读者的建议中吸取了不少好思路,增加了一些新栏目,为物流入送去了物流业内的新资讯。为此,《中国储运》编辑部向读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储运》: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万人。您认为我们现在的物流人才培养能不能适应眼下物流业的总体需求?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是《中国储运》杂志收获颇丰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储运》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复,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中国储运》在发行模式上求得突破,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向国内外公开征订;在形式上,《中国储运》也进行了全新的改版;在中国首届物流与采购新闻大赛上,《中国储运》喜获双奖;在迎接新年到来的时候,《中国储运》又和www.ec56.com共同创建了“网络论坛”这一新颖、活泼的栏目形式,受到广大读者朋友们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7,(6):128-128
作为编者与读者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读往来”得到了读者的厚爱,每个月我们都会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因版面所限,只能摘登一二,在此向读者表示歉意。许多读者在阅读本刊后,将刊中的“读者调查表”反馈给我们,从中我们发现了读者群和读者感兴趣的栏目。阅读本刊的大部分读者是物流界人士,您熟知物流行业的动态,因而对本刊的批评与建议既中肯又务实,我们将认真研究,从您的批评与建议中获取教益,汲取营养,办好刊物。朱熹诗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储运》杂志视读者为激情的动力,活力的源泉。如果没有读者的批评与建议,那么,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所以说,读者的批评与建议就是我们的“活水之源”,这股“活水之源”给我们注入了清新之水和旺盛活力。为此我们要竭诚为读者服务,奉献出精品文章。今年4月份由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国储运》杂志主办的“2007年物流中心专家论坛会”,云集了各地物流界精英“萧山论剑”,畅论物流中心在流通领域的地位、作用和成功经验。物流中心是随着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不断发展而伴生出的服务型企业群,体现了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需求。物流中心兴建之势如火如茶,说明物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今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73.9万亿元,比去年增长24.3%,物流正以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我国步入又快又好经济发展的开路先锋。《中国储运》将携手读者,喜看我国经济发展之潮涌,快意物流人之情怀。《中国储运》编辑部  相似文献   

19.
历久弥新的《中国储运》 《中国储运》杂志,创刊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1990年1月,由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主办、天津物流研究所承办的期刊《储运科技》(季刊)面世.创办《储运科技》的初衷,是为天津物流研究所物流管理及物流技术部门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为国内外物流同行提供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这一年七月,适逢中国物资储运南口会议召开,印制数万册的1990年第三期《储运科技》(储运工作会议专辑)成为当时储运员工的必备读物,这期杂志在业内的广为散发迅速扩大了《储运科技》在行业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9,(6):124-124
时光倏忽,今年已过近半载,《中国储运》杂也出版了六期。此间,金融风暴肆虐全球,中国物流企业经受了巨大的冲击与考验。经济寒冬之时,国务院确定物流业作为调整振兴的十大产业之一,给物流企业积极调整战略、优化内部流程,在困境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创造了机遇。如何在此机遇中把握先机,与国家落实物流业振兴规划共进,正是本刊近几期报道的重点。一些企业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逆势而进、逆市而兴,让我们看到了物流业的前景与希望,也让我们看到物流的产业升级,将能带动制造业等其他产业的突围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