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其内部统计管理工作以及基础工作都与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需求有着不小的距离。本文通过对于国企的统计管理的现今发展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之间所具有的联系,并对国企的统计管理的完善和更新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需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昌华 《发展研究》2005,(11):49-50
近年来,我国上海、武汉、北京、深圳等地先后开始了股票期权激励的探索,各地政府还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地方性规章,一些企业率先进入试点.许多省市、自治区相继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采用了经理股票期权制度.  相似文献   

5.
张军 《当代经济》2002,(11):21-22
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推进,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经营自主权逐渐得到加强,经理人员由其工作性质以及经理人员与权力主体相互依赖关系的特殊性,使其在企业所有权中获得了更多的企业控制权,成为企业经营实践中的“权力主宰”,如何完善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问题始终是公司治理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国有企业经理行为的特殊性来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激励模式,解决政府与经理人员之间以及经理人员与企业之间的双重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企经理:行为如何长期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群慧  张凡 《经济管理》1999,(10):28-30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中层经理这一群体,必须改变传统的行政角色,真正成为组织的中坚力量,成为组织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国企也有义务、有责任选拔并支持这一群体的发展壮大。企业将普适性胜任力模型升级为情景型胜任力模型以后,新的紧贴企业实际需要的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将有利于选拔、培养和提高国企中层的核心胜任力和执行力,并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达到企业全体员工高效执行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本文未对情景型胜任力模型进行理论建构,只是提出一种设想,以便为国有企业的相关组织在选拔、聘任、培训及考核、评价中层经理人队伍提供一种思路,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8.
9.
国企高层经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管理》1999,(10):26-27
  相似文献   

10.
11.
12.
蒙丹 《经济论坛》2011,(1):58-61
深化国企改革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有企业的职能和目标。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国有企业是兼具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的特殊企业,双重目标不可偏倚。改革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承载了过多的社会职能。改革后又出现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为此,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性及承担任务的不同进行分类改革,对其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的诉求采用不同的标准,有所取舍。同时通过利润分配机制的完善和社会责任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更好地实现国有企业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激励、服务、控制”,企业各项管理无不由此展开,一家一法,浩如繁星,抓住这三项,就抓住牛鼻子。  相似文献   

14.
15.
准公益类企业是一种类型比较特殊的企业,其主要功能是服务社会、保障民生和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准公益类国有企业以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为主要经营目标,且近年来也一直致力于不断深化改革和发展。但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本地财力的制约,准公益类国企面临着多方失衡的困局,因此要想平衡准公益国有企业效益和社会职能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其社会职能,同时也要保证其经营效益,需要做好研究以实现均衡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逾二十年,国企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是举世公认的,但政府控制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理人员的人事权(既体现了党管干部的原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6、1997和1998年连续3年的调查报告表明了这一点.按理说,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应该具有对国企经理人员的任免权,但问题在于这种权力的行使没有纳入到企业组织内部,不是通过法人治理结构这种内部治理机制来实现的,因而不可避免存在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9.
20.
阮恩光 《经济师》1996,(3):22-23
论对经理行为的有效监督和约束阮恩光一应当承认,在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厂长的行为是有监督和约束的。那时主要是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社会政治氛围的约束。从行政监督来说,大大小小的厂长都是由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来委派和任命。在那个体制下,虽然缺乏效率.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