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股票市场动量策略和反转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取沪深两市1998—2007年的股票交易数据,考察中国股市动量策略和反转策略的赢利性。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在短期存在明显的收益反转现象,而在3~12个月的较短时期,存在相当程度的动量收益。  相似文献   

2.
Jegadeesh和Titman(1993)的研究发现惯性策略可以获得显著的超常收益,这表明股票价格在较短期内存在继续朝同一方向变化的趋势,即存在“惯性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有效市场理论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对1997—2002年我国上海股市342家上市公司发行的A股进行“价格惯性策略”和“盈余惯性策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股票价格同样也存在短期的惯性现象,因为采用价格惯性策略,即买入前6个月高收益率的股票组合而卖出前6个月低收益率的股票组合,在组合形成后一年内可获得显著的差额收益;采用盈余惯性策略,即买入意外盈利的股票组合而卖出意外亏损的股票组合,在组合形成后半年内可获得显著的差额收益。这些发现验证了行为金融学提出的“反应不足模式”,这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存在“保守性心理偏差”而对与价格变化和盈余变化相关的“公开信息”反应不足,或是因为与价格变化和盈余变化相关的“私有信息”在投资者中“扩散缓慢”导致反应不足。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动量策略和反向策略投资绩效之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参考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取深沪两市1994~2003年6月的股票交易数据,考察中国股市动量策略和反向策略的赢利性特征.研究发现,我国股市在短期内不存在明显的反向策略,但是对于中长期而言,我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反转迹象,采取反向策略将取得较大的赢利.  相似文献   

4.
邓春朝  梁凡圣 《经济师》2014,(12):153-156
股指期货能否提高股票市场的质量、改善市场的有效性,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对市场的看法不同,使用的假设条件和验证方法不同,往往得出不同结论。文章以行为金融学为视角,运用反转投资策略,研究2011年至2013年间沪深300成分股股票能否获得超额收益。研究发现,反转投资策略可以带来超额收益,但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超额收益的波动有减缓的趋势,说明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市价值反转投资策略有效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肖军  徐信忠 《经济研究》2004,39(3):55-64
本文以中国深沪A股股票市场为考察对象 ,分析了价值反转投资策略的有效性。作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 :在中国深沪A股股票市场上 ,以帐面价值与市场价值比 (B M)、B M GS等指标构造的价值反转投资策略可以产生显著的超额收益率 ,并且其显著程度因持有期不同而不同。接着 ,作者利用CAPM模型、Fama French三因素模型并引入了协偏度 (coskewness)和协峰度 (cokurtosis) ,构造出多风险因子模型来解释价值反转投资策略超额收益率。我们发现 :在经过传统风险因素调整后 ,价值反转投资策略效果依然明显 ;CAPM模型无法解释价值反转投资策略超额收益率 ;Fama French三因素模型对价值反转投资策略超额收益率的解释能力最为显著 ,但对于有些价值投资策略 ,在Fama French三因素基础上加上协偏度和协峰度因子后 ,模型的解释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信息传递模式、投资者心理偏差与股价“同涨同跌”现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股价"同涨同跌"又称"股价同步性",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近年来财务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本文收集1994—2004年中国股市的相关数据,用R2度量股价同步性,对股票收益的"惯性"和"反转"与R2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研究发现:(1)总体上,我国股市不存在"惯性"现象,而存在显著"反转"现象,并且反转效应随着R2的上升而逐渐减弱,两者呈负相关关系;(2)不同市场态势下惯性和反转的表现形式不同,且与R2的关系也不同:牛市阶段存在"反转"现象,且R2越高反转越明显;在熊市阶段存在"惯性"现象,且R2越小惯性越明显,说明不同市场态势下股价同步性的生成机理不同。对此,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与心理行为互动关系的新解释,丰富并完善了股价同步性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欧梅萍  黄志忠 《经济师》2002,(7):129-130
文章指出 ,在我国市场中 ,股票风险对股票收益的影响重大。在股市高涨 (牛市 )时期 ,投资于风险越高的股票 ,所获得的超额收益也越高 ;而在股市低迷时期则相反 ,投资于风险越高的股票 ,所承受的损失就越大。而且通过股票风险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 ,发现了我国股市存在对利润的过度反映和股市调整所产生的“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8.
动量和反转投资策略在我国股市中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采用沪深两市1995年前上市的股票作为样本,发现我国股市中也存在明显的动量和反转盈利,且两种效应的强弱与大盘走势相关,当市场为牛市特征时,动量效应明显强于反转效应;当市场为熊市特征时,则反之.经典的CAPM模型无法解释动量和反转盈利的来源,检验表明投资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不同反应方式,可以很好解释我国股市中的动量和反转盈利,利用上述检验结果还可以解释我国股市中许多有趣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拓展了RodriguezandSbuelz(2006)模型,引入稳健性偏好来研究中国股市的惯性投资策略和对冲投资策略.稳健性投资者对惯性投资策略反应不足,部分执行反转投资策略,从而印证了实证研究所发现的中国股市在中短期内惯性效应夹杂着反转效应的情况;稳健性投资者对对冲投资策略反应过度,并且随着投资周期的变长,其与一般投资者的对冲投资策略差异拉大;风险规避系数大和存在稳健性偏好的投资者能够把投资策略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97~2003年沪市261支A股为样本.实证对比了"风格惯性策略”和“价格惯性策略”的盈利性。结果表明.在我国股市上运用传统的价格惯性策略不能获利,而运用“风格惯性策略”,特别是买入过去6、9、12个月内收益最高的赢家组合.则能够获利。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这一现象作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股市惯性策略(Momentum Strategies)与反转策略(Contrarian Strategies)的投资绩效问题作为市场“异象”,是由Jegadeesh and Titman(1993)正式提出的,此后便逐渐成为金融研究中?个引起广泛争议的话题。惯性策略是指投资者以股票近期的表现作为买卖判断的主要基础,即买入近来业绩良好的股票并卖出近来业绩不佳的股票(即追涨杀跌或相对强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投资策略衡量模型,从惯性交易策略和反转交易策略的角度对全球次债危机前后我国证券市场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策略选择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实证结果作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QFⅡ的投资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次债危机前后投资策略发生了转变,危机前总体上都采取了惯性交易策略,而危机后倾向于反转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伯英 《时代经贸》2008,6(12):151-152
本文通过构造576种动量投资策略,分析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特征,发现形成期为11个月,持有期为2个月的动量策略可以获得最大的月收益率:1.848%.总体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短期(一到三个月)内,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都不显著,中长期(三个月到三年)存在显著的动量效应,三年后动量效应基本消失,也不存在反转效应;随着持有期增大,动量收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社保投资管理人在投资国内股票市场时,总体上采用了惯性交易策略,且"追涨"的程度高于"杀跌"的程度.其惯性交易策略及反转交易策略的强度随市场走势的变化而出现波动.通过对社保组合及其管理人旗下封闭式基金的比较研究,发现社保组合的惯性交易程度值总体上大于封闭式基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投资者异质性条件下建立了市场情绪与情绪溢价的理论模型,利用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换手率、月度新股首次发行数量、月度新股首次发行收益和基金现金持有比例构建一个衡量市场情绪的综合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市场情绪产生溢价并使深沪两市的收益产生波动;中国股市不仅有情绪的短期持续性和长期的逆转性,而且存在短期收益惯性和长期收益反转效应;市场情绪是导致中国股市非理性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修改GTW模型,从惯性和反转交易策略的角度对我国证券市场上开放式基金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策略选择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实证结果作了动态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这两类机构投资者总体上都采取了惯性交易策略,只是境外投资者的惯性交易策略的程度低于境内投资者。境外机构投资者对稳定市场虽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股市在"较高的股票收益之后往往伴随着收益的回落,而较低的股票收益之后往往伴随着收益的反弹"的非线性现象,分别对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沪深300建立了一个两阈值三体制的非线性模型,找出了各股指收益率变换的临界点,即阈值。同时不同程度地发现,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沪深300均存在均值回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并购套利这种在成熟资本市场惯用的投资策略是否也适合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应用?本文考察了沪深两市从2003年至2008年所有的33宗要约收购案例,根据套利要求选取8宗构建投资组合,并运用事件研究法与时间序列法检验了该投资组合若干种套利策略的收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持有固定期限策略比持有至到期策略获得更高收益;(2)涨停板建仓策略比收盘价建仓策略获得更高的收益;(3)摘要公告建仓策略比全文公告建仓策略获得更高的收益;(4)在中国资本市场采用适当的套利策略,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VS-GARCH模型对我国沪深两市的波动非时称性及非对称效应的反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沪深两市波动性总体特征趋于一致,两市都存在非对称效应,两市都存在波动非对称效应的反转,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非对称效应不仅随时间变化,而且还随冲击程度的大小而变化.另外,非对称效应的反转现象还随股票市场发展逐步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金融市场异常交易策略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记为EMH)是现代金融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之一。它的一个重要推论就是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无论是从时间横截面上,还是从时间序列层面上来讲,都是不可预测的。因此,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无法通过构造特殊的交易策略来获取超过市场平均收益水平的超额收益的。也就是说,投资者是不可能打败市场的(beat—the—market)。然而在金融市场的丰富实践中,人们却往往能够发现一些明显违背这一论断的异常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