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以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论述了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意义。构建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尽快形成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局面,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对于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斌 《质量春秋》2004,(8):22-24
加快企业建设发展,提高建筑企业参与大市场竞争实力,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而且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没有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就没有高质量的精品工程。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开发、培养和使用对大中型企业来说仍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下面结合企业实际就技能人才资源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应对之策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企业要想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油田企业高技能人才可分为比赛型高技能人才、呆板型学习人才、经验型人才,发挥高技能人才作用要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搭建平台,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技能人才是电网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和内在动力。目前,国内电网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企业原有的高技能人才也需要更新知识和储备技能。如何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现已成为电网企业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本文就电网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做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3,(5):64-67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针对企业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从基本素质、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可持续潜力四个方面提出了人才等级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及标准,构建了一个具有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引入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企业高技能人才模糊评价模型;并以基本素质为例对某一人才进行了等级评价,其结果体现了评价的科学、公正与公平,对企业实际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技能人才的缺失成为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制约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高技能人才的分析,提出了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应发挥的主体作用,并给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现代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应对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民 《活力》2012,(5):49-49
随着地方铁路、合资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国有铁路对员工的吸引力已不同以往。尤其是地方铁路、合资铁路对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拿来主义”的做法.促使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逐年流失。笔者所在的车辆段是具有百年光荣传统货车车辆段,近几年来,铁路特有工种中的工人技师、高级技师及专业技术人员流失非常严重。高技能人才的流失已危机到了国有铁路机、车、供、电、辆各个行业,如何应对高技能人才的流失。是国有铁路企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一、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的原因(一)缺乏对高技能人才的远景规划高技能人才属于高端人才,自然不会仅仅追求简单的经济利益,他们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也是相当的重视。然而,国有铁路企业忽视了这点,以为单纯每月给予的几百元津贴、补贴就能够留住高技能人才。殊不知,如果没有完善的技术级别评定体系.缺乏有组织、有步骤的专业技术培训,忽略对高技能人才个人长远发展和高层次心理需求,那么,要想留住他们的心,也是希望渺茫。  相似文献   

8.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油石油企业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原油田钻井二公司为例,针对其高技能术人才队伍的实际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开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论述了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意义。构建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尽快形成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局面,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对于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树华 《活力》2008,(8):57-57
“企业招聘技工比招本科生还难!”这是一位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感慨。有的企业很痛心地讲,由于缺乏高技能人才.即使谈来了任务,也不敢接技术工艺要求高的订单。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以前都是高学历的人才难找.企业也总是为没有高学历人才而头疼.怎么现在却为没有技工大伤脑筋呢?技能型人才已经到了严重紧缺的地步.存在的问题包括.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结构不合理。不少企业急需一批关键工种技术带头人和复合型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结构性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结构失衡已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河北省高技能人才的现状与需求出发,分析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结合河北省省情,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对策进行战略性研究,以期对经济建设、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实践意义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到社会观念、教育理念及薪资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高技能人才仍有巨大供需缺口。本文在阐述高技能人才供需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高技能人才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应尽的责任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汪达玲 《上海企业》2010,(12):76-77
如何确立高技能人才的主体地位,正确引导人们的就业观念,鼓励人们重技术、学技术,逐渐改变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是当前企业十分重要的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知识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4.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重要保障。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一线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在关键岗位发挥骨干作用,能够解决操作和生产现场难题的人员。它包括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高技能人才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者,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其特别提到要加快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有数据示,截止2010年底,全国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工人所占比例不到4%。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例却高达14%以上。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直接响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科学地分析当前高技能才评价模式及价值导向,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高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政府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政府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科学制定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要发挥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性,要完善评价和激励体系,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要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切实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管振荣 《企业导报》2011,(8):196-197
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是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原油田采油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构建一体化模式,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达到了人才培养、知识技术共享目的,加快了造就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专业技术精湛人才队伍的培养步伐。本文结合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实践,提出了笔者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我区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结构失衡已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文章从新疆高技能人才的现状与需求出发,分析了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结合区情,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对策进行了战略性研究,以期对经济建设、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实践意义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怎样留住他们已是不可忽略的问题。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铜陵市出台了《关于实施“制造铜陵”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的意见》。铜陵市将通过切实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力度、探索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创新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构建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经费多渠道筹措机制等措施,健全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技能人才评价、收入分配等体系,力争每年技能培训不低于3万人,考核鉴定不低于1万人次、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不低于300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