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革命催生的平台经济以强大的就业效应重塑劳动力就业形态和收入分配机制,为缩小性别收入差距带来契机。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平台经济发展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善女性就业条件、削弱女性家庭责任限制、便利女性就业搜寻及提升女性人力资本,平台经济提高了女性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给女性劳动者带来比男性更大幅度的收入增长,从而缩小性别收入差距;性别收入差距缩小效果对已婚、中低技能、受雇型及服务行业的劳动者群体更为明显;当今劳动力市场上禀赋收益率差异(性别歧视)依然是性别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来源,女性具备的平台经济接入优势和回报率优势都对性别收入差距起到收敛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春芳  苏群 《南方经济》2018,37(7):96-112
文章利用CHIP2002和CHIP2013数据,采用基于RIF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法,比较了不同时间维度和不同分位数水平上,我国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距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工资差距不断扩大,其中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距全方位扩大,且低分位数上的增速最快,致使2013年其各分位数上的性别工资差距超过城镇职工。其中,低收入城镇职工与中等收入农民工群体的性别工资差距及其来源具有相似特征。第二,系数效应是造成城镇职工和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因素,两个群体的性别歧视均有所增强。但与城镇职工相比,农民工群体的性别歧视较大且增速较快。由于低收入群体中性别歧视的快速增长,城镇劳动力市场中遭受性别歧视最严重的群体由2002年的高收入的城镇女性职工和高收入的女性农民工,转变为2013年中等收入的女性农民工和低收入的城镇女性职工。第三,尽管针对中高收入城镇女性职工的市场前歧视和市场歧视均有所弱化,但低收入的城镇女性人力资本水平及其回报率仍低于同类男性,呈现与女性农民工相似的特点。上述结果意味着,城镇劳动力市场中不同户籍、不同收入水平的女性,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应针对不同群体采用差别化的性别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3.
健康人力资本与性别工资差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鹏  刘国恩 《南方经济》2010,28(9):73-84
现有对性别工资差异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教育、经验等人力资本对工资的影响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健康人力资本的作用。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将健康人力资本引入工资决定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健康人力资本对工资的影响以及性别工资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健康人力资本是影响我国居民工资收入的重要因素;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工资差异,女性工资显著低于男性;利用Oaxaca—Cotton的分解方法发现性别工资差异中大约只有20%可以被个体特征合理解释,余下的部分被认为是对女性的歧视和没能观测到的因素所致。健康人力资本对工资的边际贡献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是性别工资差异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性别工资差别与人力资本--来自大学毕业生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劳动力市场上 ,雇主歧视、人力资本的初始点和积累不同等原因都会导致性别工资差别。本文对上海市两所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培养和毕业后的两期收入作了实证研究。我们分析了毕业生的性别和人力资本差异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计量分析还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 ,大学里女性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普遍高于男性 ,但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女性的工资仍然要低于男性 ,这种工资差别随工作年限的增长在扩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构建了国际贸易影响分技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并运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进行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就总体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国际贸易虽扩大了性别工资差距,但对分技能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贸易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有缩小作用,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有扩大作用;就不同地区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国际贸易提高了沿海地区的工资水平,并有助于缓解该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但对内陆地区工资水平的提高有不利影响;就分技能的分位数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在工资分布的不同位置上,国际贸易总是在扩大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同时国际贸易有缩小工资分布中的中低端低技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这大致印证了上述均值回归的结果。基于以上结论,在贸易促使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即便高技能女性有时也难以从贸易中获得和男性均等的利益,虽然改善女性的个体特征(如受教育程度)有助于缓解性别工资差距的问题,但只有政府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完善社保制度,才能为解决性别工资差距建立更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内容文章利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对2011年城市外来劳动力群体的性别工资差距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外来劳动力群体中,性别间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已经变得不太显著,但在职业方面针对女性外来劳动力的“粘性地板”现象仍然十分突出.(2)人力资本禀赋和就业职业特征对男性与女性外来劳动力工资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不同收入分位数上的影响系数也有明显的差异.(3)性别歧视是造成外来劳动力性别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而男性与女性劳动者工作经验的差距以及工作经验收益率的差异已经取代教育因素成为了性别收入差距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职业分割的视角,本文建立了中国城镇居民的就业方程和工资方程,提出工资差异变动分解方法,并依据中国城镇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工资差异变动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至2002年间,性别工资差异呈扩大趋势;性别工资差异的扩大完全是由性别歧视的加剧造成的;性别歧视的加剧不仅体现在职业内部针对女性工资歧视的加剧,而且体现在针对女性职业分割的就业歧视的加剧。因此,政府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就业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将有助于抑制性别工资差异的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8.
婚姻市场的教育分层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翠枝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2):127-130
在经济转轨时期,中国女性的劳动力供给表现出"非理性"现象: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却不降反升.婚姻市场的教育匹配和分层趋势,说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但在劳动力市场上有收益,在婚姻市场上也有收益.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导致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在劳动力市场的收益率下降,但只要这一投资行为在婚姻市场的收益率上升足以弥补这种损失,女性增加其人力资本投资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陆万军  邹伟  张彬斌 《南方经济》2019,38(9):97-112
近年来,中国性别教育差距快速缩小并呈现出女性高等教育在校生比重超越男性的现象,文章从生育政策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改善女性教育获得显著促进了性别教育平等。队列分析显示,生育政策之后的出生队列中女性相对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性别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基于生育政策地区差异和出生队列差异构建的双差分模型分析发现,以农村二孩政策地区为参照组,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在提高女性相对受教育机会方面更为明显。但相对于二孩政策,一孩半政策在促进性别教育平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由于在一孩半政策下独女户和双女户数量较少,家庭受性别偏好影响会将资源向男性倾斜,导致政策没有通过控制家庭规模提高女性相对教育获得机会。研究认为,随着中国放松生育政策,农村地区由一孩半政策过渡到二孩政策并不会对女性教育获得产生明显影响,应该关注生育政策调整对严格独生子女政策地区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同时,随着性别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可以利用劳动力市场政策降低市场性别歧视,进一步提高女性地位并促进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把女性生育率和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内生化,为理解工资不平等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表明,随着女性家庭地位上升和生育率下降,企业性别歧视程度降低,于是工资不平等将受女性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生育率差异的影响。如果生育率差异扩大,那么技能溢价将上升。当性别工资差距可以影响女性家庭地位时,生育率下降将扩大女性家庭地位对技能溢价的影响。这一影响机制在关于我国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失业率--从出生组分析经济转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城市的失业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如果比较不同的教育群体,不同性别和不同出生组别的话。相对而言,在所有教育组内,年轻群组内存在比年老群组更高的失业率。年老群组在他们劳动生涯内,失业率长期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然而对于年轻群组,情况大相径庭:失业率差异增大。对于年轻群组而言,失业率和教育程度呈现反向关系:大学以上教育依然维持最低失业率水平。性别的失业率差距随着教育程度的降低而扩大:最大差距出现在低等教育组。除此以外,出生组别之间的失业率差异随着年龄增加而扩大,而且这种差距也是在低等教育女性组最为明显,这也意味着低等教育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我们对于这种群组之间的失业率差距提供了解释:国有企业高度集中导致了非常低的失业率,而经济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比重的下降伴随着劳动力市场自由化程度的提高, 带来了较高的失业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CHIPS2007数据库,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城镇就业市场上劳动力的工资扭曲程度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在城镇就业市场上,由于工资扭曲现象的存在,劳动力实际获得的工资要比他们的边际生产率低45%~60%;(2)已婚、子女个数较少、本地、拥有失业保险、男性、大中型企业的劳动力工资扭曲程度要低于未婚、子女个数较多、外来、没有失业保险、女性、小型企业的劳动力;(3)中低工资水平的劳动力工资扭曲程度要比高工资水平的劳动力严重,且中低工资水平劳动力工资扭曲程度的方差更大。由此,本文提出推进就业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信息网络,从而减轻劳动力工资扭曲程度。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性越来越多地进入劳动力市场。同时,企业对男性和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不同也使得性别歧视在劳动力市场愈发凸显出来。本文从企业在职培训机会存在男女差异的现状入手,分析该现象产生原因,论述加强女性在职培训的意义并试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腾 《理论观察》2003,(6):38-41
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要建立一个高效、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本文在阐述了劳动力市场理论之后,分析了原苏联、东欧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关于劳动力市场的经验和教训,并以此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市场问题的再认识陆跃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的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而劳动力进入市场的前提是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张庆 《广西经济》2023,(5):48-52
近年来,性别就业差距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保障妇女平等享有经济权益成为共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各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作为有偏性的技术进步,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将重塑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是否能够缩小性别就业差距,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为研究人工智能究竟是强化还是弱化性别就业差距,使用2008—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年份和省级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同时使用男女性就业率作对照。实证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会扩大性别就业差距,其原因是扩大男性就业率的程度大于扩大女性就业率的程度,由此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下弱化性别就业差距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浩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72-175
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与劳动力短缺的长期性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典型特征,再加上劳动力短缺造成了劳动力工资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形势异常严峻。文章分析了这些特征背后的原因,并指出了在此基础上我国劳动力市场未来可能会遭遇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以往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研究更多关注种族、地域、年龄等劳动者的个人特征带来的影响,较少考虑企业、工会等组织特征给性别歧视造成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性别歧视研究的思考,阐述企业特征、工会、女性对性别歧视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规避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子原 《老区建设》2010,(12):11-12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和购买活动、实现劳动力自愿合理配置的机制。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劳动力资源的现状以及近几年该省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指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要达到供需平衡,就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好办学定位,才能实现该省劳动力平稳有效地转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化,劳动力市场上日渐出现了一部分易受排斥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受教育机会少、家庭和社会地位低的弱势妇女群体。据上海南汇区妇联对惠南镇43个村、430户家庭上门调查,16~54周岁女性中,无业女性的比例率为24.6%,且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达到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