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旅融合是国家战略发展要求。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具有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天然条件优势。当前,黑龙江红色文化旅游形成了“红色文化+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特色景区”、“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等多种融合模式,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推动黑龙江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要通过深挖红色文化价值内涵、构建红色文旅特色品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强化红色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助力红色文旅深度融合,助力新时代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相似文献   

2.
<正>上杭是块厚重的红色热土,处处闪耀着史诗般的光华。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在这里撰写,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曾在这里召开。2020年以来,上杭县共有7个村先后入选中央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上杭县以红色资源打底,将党建引领、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创建的先进文化。以毕节为中心的黔西北,红色文化种类齐全,形式多样,资源丰富。推进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寻求历史启迪、获取前进力量。当前,开发与利用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仍面临红色旅游体系未形成、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度不优、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力度不够等现实困境。做好黔西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应采取完善红色旅游体系、加大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将贵州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促进红色基因的传承,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和党性教育重要论述的指导下,结合贵州干部教育培训实际情况,以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进一步探究贵州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理论结合实际思考相对应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贵州红色文化为例,论述任何思想、理论的传播,都要依靠一定的传播栽体。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时代化内容,就要充分发挥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的作用,充分挖掘和整合贵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各种红色文化产品并将马克思主义“三化”内容寓于红色文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6.
图片新闻     
《中国老区建设》2011,(7):48-49
四川旺苍:中国旺苍红色影视拍摄基地项目建设投资协议书签订 4月22日,旺苍县人民政府与西部发展建设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西部控股·中国旺苍红色影视拍摄基地项目建设投资协议书》。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俊茂  李南  张瑞 《黑河学刊》2012,(7):122-124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为高校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党员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在新媒体背景下,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做到有效整合高校红色资源、积极搭建新媒体党建工作平台、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注重红色资源整合的品牌化、本土化培育,实现新媒体在高校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8.
曹祥云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11):139-140,14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90年革命和建设实践所创造的巨大精神财富,作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德育因子,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特别是在21世纪人们思想品德状况呈现新态势的背景下,调动红色文化这一天然德育资源,发挥其强化理想信念、培育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德育功能,并通过整合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强化红色旅游,使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得到有效实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晶 《魅力中国》2013,(19):26-27
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形成于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中,承载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探索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为陕西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陕西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但是我们在利用红色文化推动陕西和谐社会建设中。仍旧必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红色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性,保证和谐社会建设健康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钟恢万  胥涵 《老区建设》2022,(23):34-39
红色文化不仅是革命的重要象征、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挖掘好、发挥好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江西省万载县白水乡槽岭村以创建省级红色名村为抓手,发展红培研学、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在湘赣边界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但也存在着内涵建设有待深化、红培研学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红色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短板弱项。新形势下,擦亮红色品牌,进一步推进红色名村内涵建设;用活红色资源,推进红培研学体系建设;培育红色人才,全员参与红色名村建设,是推进槽岭村红色名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参观革命老区后,对于红色基因的高度评价和深切呼吁,红色基因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不可或缺的内在精神力量。因此,应该通过把红色基因纳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以红色基因为载体的教育实践基地,构建红色基因网络学习平台,完善网络教育工作体系,搞好红色基因的基地建设和结合时代特征,创新红色基因的形式。让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与优秀文化资源;红色文化是弘扬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与有效途径;以红色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价值导向,依托红色文化实现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大众的有效渗透与转化;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与渗透、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
赣州市红色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当前,赣州市积极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红色文化创意固作为先进文化和创意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建设发展赣州市红色文化创意园.对推动全市红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赣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国内相关城市文化创意园建设的现状.提出了赣州市红色文化创意园的软硬件建设和发展路径的对策,并时红色文化创意园的运作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的内涵与载体延伸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不断丰富,学界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征程中,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百年党史,挖掘育人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助力.这需要探析红色文化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认知困境、认同困境和实践困境,从推动红色文化研究、形成红色文化保护开发机制、助力红色文化传播效果提升等三个维度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崇勤尚廉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建设“勤廉江西”就是要在江西省域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达致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红色基因为“勤廉江西”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提供价值引领、凝聚精神力量。以红色基因传承推进“勤廉江西”建设行稳致远,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夯实政治保障力,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提供制度支撑力,强化系统研究阐释增强理论引领力、构建常态宣教体系提高民众参与力,规范相关商业行为凝聚社会协同力。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如何加强党性锻炼,推动政治建设全面提质?今年以来,余姚市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遵循,把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政治建设重中之重,通过构建红色基因、红色学府、红色前哨三位一体"红色矩阵",为全面推动政治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联合十一部委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各省市都加快了研学旅行发展的步伐,先后有安徽、江苏、重庆等8省市开展了研学旅行试点工作。而红色研学旅游基地作为红色研学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它的开发和建设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文章以重庆红岩基地为例,分析红色研学基地开发建设现状以及现存问题,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关建议,以完善红色研学基地建设,更好推动红色研学旅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红色文化需要传承和传播,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对红色展馆和红色动画作品等红色文化传播形式中起到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运用红色资源,挖掘和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和育人价值很有必要。它能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培养出大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所以,高校应充分运用好这一资源优势,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读者心语     
《中国老区建设》2009,(6):64-64
我喜欢“红色经典” 我特别喜欢《中国老区建设》的“红色经典”栏目,因为这个栏目图文并茂,视觉冲击力强,解读历史形象直观。订一本《中国老区建设》,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我党我军80多年的奋斗历程,这和读大本历史书籍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难忘岁月一篇篇回忆文章,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个栏目刊登的许多历史照片,十分珍贵,很有保存价值。希望这个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