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实践表明,车牌识别对于促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智能化、提高收费效率、减少通行费的流失具用重要的意义。引言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是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一般基于通行卡的形式,利用通行卡来标识车辆,在高速公路出口根据在通行卡中记录的车辆入口信息进行收费。存在着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计重收费系统概述高速公路收费数据库系统是指为了高速公路正常运营而搭建的对高速公路各项相关收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并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其主要职能是通行车辆信息的记录存储,为交通行为事后分析以及管理部门对经营现状作统计决策之用,其中主要包括:通行信息、收费信息、设备信息和车辆特性信息。2000年以前,我国绝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按照车型计取通行费,因此通行信息和车辆特性信息中关于车辆的信息主要是车辆的收费车型和车辆外观信息。  相似文献   

3.
<正>泰州大桥收费系统管理体制分为江苏省高速联网收费管理中心——泰州大桥收费中心——收费站三级。泰州大桥收费中心负责本路收费业务和收费系统的宏观管理,收集各收费站上传的收费数据、交通量信息,以及收费站运行状态信息。收费站主要负责通行IC卡的发放,通行IC卡的回收,并收取通行费。收费站计算机系统可实时收集各车道的交通流量、车辆类别、通过时间、车道状态等数据,检测各车道的运行状态,按班次统计、汇总、存储、打印收费及交通量数据,并上传收费中心。泰州大桥收费系统采用半自动收费方式,即入口人工判别车型,自动识别车辆牌照信息,发放通行卡;出口回收通行卡、判别车型、自动核对车牌照(其中货车按载重量分级,实行计重收费),人工收费,计算机管理,辅以车辆车辆检测器校核,视频监视及语音监听。该收费系统属于江苏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网内联合收费、统一拆账,拆账计算过程在收费车道完成。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京台高速通车量的不断增大给鲁冀省界主线收费站带来了巨大通行压力,车辆拥堵现象时常出现。针对该情况,鲁冀省界主线收费站增设复试收费车道。复式计重收费系统在收费站车道数量有限的条件下,有效缩短了收费站缴费车辆的通过时间,从而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高速公路客货混用复式收费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概述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是以非接触IC卡为通行券,人工判别车型车情、入口发放IC卡、出口回收IC卡、出入口车型车情以及车辆牌照对比、人工收取现金通行费、计算机打印票据、自动控制车道挡车器、闭路电视监控、非正常收费车辆自动报警并采集车道视频图像的人工半自动封闭式大型联网收费系统.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民众出行要求提高,如今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通行能力已不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车流量,在高速公路车流量激增趋势下,如何确保收费道口的安全畅通,给过往司乘人员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快捷的通行环境,成为高速公路收费站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工作任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就收费车辆高峰现场如何收费以便保通保畅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省界收费站现状分析 上海市现有的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采用的是人工收费方式,当车辆到达收费车道时,由收费员先进行出口交易;交易完成后收费员代发邻省的入口通行卡从而完成整个收费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路段和大部分运营管理公司使用非接触IC卡作为通行券.收费方式为封闭式按车类,里程计费.人工识别车型.入口发卡.出口收费,计算机管理,闭路电视监视、车辆检测器校核的半自动收费方式,从理论上讲,入口发卡,出口交卡收费,丢卡除收路网最远端的通行费外,还要加收通行卡的成本费,是不存在通行卡流失的。但实际上随着联网里程的不断增加,运营管理单位的逐步并入,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机电设备和软件功能的不完善,造成通行卡的流失,对通行卡的严密管理也逐步被管理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前福建省高速公路采用人工半自动联网收费模式.即非接触式IC卡作为信息携带的媒体,入口人工判别车型、入口发卡:出口收卡、再次人工判别车型、收费、自动打印票据。考虑到可能遇到突发事件或者车道故障等情况,会导致部分车辆无法正常进出高速公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速公路运营的服务质量。为了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增强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收费系统的不间断运行,福建高速提出能否推出由无线模块组成的车道控制器以应急突发情况。福建新大陆电脑  相似文献   

10.
前言高速公路收费一般采取二次人工判型方法,即入口、出口分别进行车型判别,如果两次一致则按所判车型在出口收费,如果不一致则由出口收费班长确认。采用无人值守发卡机以后,入口对车辆采取判型和不判型两种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近年,随着高速公路的里程不断增长,交通量日益增大,现有收费广场车道无法满足急剧增大的车流量需求造成车辆滞堵严重。考虑到征地成本扩建的困难因素,在广场主体土建不变的前提下,对交通流实施客货分离,通过人工指挥,复式车道同时进行人工收费,通过收费技术和现场管理手段极大地提高收费车道单位时间通过率,进而缓解收费站堵车压力,缩短车辆缴费滞留时间,提高高速公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市场已成熟,其政策、技术及用户成熟度已具备引入高速公路收费领域的基础条件。基于电子支付技术的高速公路自助缴费终端系统支持通行卡、粤通卡两种通行介质,支持银联闪付、Apple pay、支付宝、微信等多种电子支付方式,能实现司机的高速公路出口自助缴费通行。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高速公路发展的新趋势,入口自助发卡、出口智能收费等新型收费模式对车型、车种等车辆特征识别和判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东省通过开展高速公路智能收费在线支撑平台建设,分析挖掘联网收费相关数据,对接车管所数据,构建车辆画像和路径还原模型,为收费系统提供实时、精准的车辆信息查询服务,实现了车辆特征的精准识别,满足了当前自助发卡、智能收费等无人化设备的需要,为未来数据深度融合分析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U、J型车辆计费准确性及通行效率,确保通行费应收不漏,本文以江西省高速公路为例,探讨几种U、J型车辆收费技术优化方案,旨在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高速公路交通量高峰期间个别收费站口车辆拥堵现象十分严重,胶州湾高速公路尤其突出。在多方研讨的基础上,推出了“同一车道复式收费亭收费”模式,即:在不增扩收费广场的情况下,对小型客车分流导向,同时在现有1条出口车道1个收费亭基础上,另外在收费岛内顺行间隔、增设2个临时收费亭,这样可实现在1个车道3辆小型车同时缴费通过,相当于额外增加2个小型车道。目前海泊河站试行了2条车道,计增加4条收费车道,在备战2007年“十一”黄金周的时间正式启用,有效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联网收费系统概述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收费系统于1996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最初采取入口发放纸制通行卡,出口计算机收费的收费方式.1997年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实现了利用非接触IC卡作为通行券的收费系统,开创了我国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大规模应用IC卡通行券的先河.1999年在沿用沪宁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江苏省实现了沪宁、锡澄、广靖和江阴长江大桥四路一桥联网收费,2000年又沿用1999年四路一桥联网收费的基本规则,实现了苏北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为了适应路网的不断扩大及真正实现江苏全省联网收费,于2002年对以前实现的路网联网收费系统进行了必要的改造,使之符合交通部和江苏省相关规定,也为今后更多高速公路联网准备条件.2003年底,江苏高速公路又全面实现了对货车实行计重收费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底到2005年初,江苏高速公路又增加了联网电子支付收费功能,形成了目前入口人工判断车型、发放IC通行卡,出口多种收费方式并存、车道内及时拆账的较为先进的收费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实行联网收费是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公路通行效率,提升公路管理水平,实现公路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全国各省市部在开展联网收费工作,广东省在推进电子不停车收费和非现金缴费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已全面进入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速公路实行联网收费,收费工作的重心由入口转到了出口.沿用10多年的人工收费模式下的收费稽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原来的管理对象、管理方式、管理重点都发生了变化,收费人员和社会车辆违规违纪的隐患呈现出了新的趋势和特点。因此,收费稽查工作也应顺应形势的变化.保证联网收费工作稳定、正常地运行。  相似文献   

19.
〖前言〗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普遍采用非接触式IC卡作为通行券,入口发卡.出口读卡,人工收费,计算机管理的半自动收费方式。随着交通流量的日益增加和联网收费实施.IC卡管理的工作量也与日俱增。如何提高卡的利用率、降低管理难度、减少工作量,使管理既严密又简洁,已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卡管理模式经历了手工管理、卡箱管理和全自动卡机管理几个发展阶段,本文结合全自动卡机的应用实践,提出卡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工作的不断深入,高速公路路网成网状或环状分布现象逐渐普及,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区域,高速公路路网结构越来越复杂,造成车辆从入口到出口之间存在一条或者多条行驶路径。在各高速公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明确车辆行驶路径,准确收取和拆分车辆通行费,成为影响高速公路业主利益获取和分配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