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荣昭俊 《理论观察》2011,(6):108-111
采用《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对无锡太湖学院的不同院系的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情况进行了测评,主要研究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性别、院系、生源地以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或参加社团组织这四个因素都对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程度有影响,是否是独生子女、中学是否住校对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西方情绪劳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情绪劳动的概念、特征、策略和结果等几个方面对当前西方有关情绪劳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并且指出 ,情绪劳动理论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解决组织中工作分析、劳动管理之类的问题 ,而且深入研究情绪劳动过程、情绪劳动的供给和需求 ,情绪资源的占有和分配 ,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体验经济”、“服务经济”和“情感经济”等经济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甘肃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甘肃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口因素对甘肃经济发展的影响。现阶段甘肃人口因素对居民平均经济水平的负面影响不明显,相反,对地区整体经济水平及产业密集程度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得出总体上人口有益于甘肃经济发展的结论,并基于此提出促进甘肃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酒店员工为调查对象,主要探讨情绪影响因素对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机制及情绪耗竭和情绪智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情绪影响因素对员工工作倦怠的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三个维度都产生显著影响,情绪智力在上述作用关系中均起调节作用,情绪耗竭中介情绪影响因素对员工去个性化的影响且中介效应受情绪智力调节,情绪智力调节情绪影响因素对员工成就感的影响且调节效应被情绪耗竭中介。  相似文献   

5.
喻科  张吉庆 《特区经济》2013,(8):123-125
本文通过获取历年统计年鉴数据,对新疆和全国劳动参与率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与全国劳动参与率相比,新疆地区劳动参与率明显偏低;二是全国劳动参与率处于下降趋势,新疆地区劳动参与率缓慢增加。在此基础上,对此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除宏观经济因素外,还与新疆地区特有的文化思维观念有关:人们生活小富则安,缺少竞争观念,以及新疆地区推行特殊的计划生育政策,从而导致高幼儿抚养比。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上海市1997~2011年碳排放量、人口总数、城市化率、国民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第二产业总产值产值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对人口因素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常住人口数对上海地区碳排放量影响最大.城市化率和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代表人口的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负效应.但是影响较小。研究表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消费层次已经较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明显。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探讨了碳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沈阳客运段列车员情绪劳动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沈阳客运段列车员情绪劳动管理存在不重视员工的个体情绪需求、员工情绪调节缺乏组织支持、片面地关注情绪表现规则要求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绩效考评与激励管理策略、情绪劳动价值的文化体系建设策略、组织保障与支持管理系统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发展,人们对情绪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情绪劳动成为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我们通过对情绪劳动概念、维度、模型的介绍,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同时对情绪劳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程红玲  陈维政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117-121
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通常会经过概念的引入与明确、概念的争议和完善、概念的融合与统一三个阶段。情绪劳动这一概念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概念的引入和明确、概念的争议和完善阶段,现存的争议极大地阻碍了情绪劳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分析有关情绪劳动概念的发展历程和现存争议,可以发现关于情绪劳动概念的不同观点正在逐渐趋向融合与统一,为了促进情绪劳动的概念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提出了情绪劳动概念的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10.
情绪劳动策略是指员工为满足组织的情绪表达规则而使用的调节情绪表达的方法。文章通过梳理情绪劳动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情绪劳动策略的概念内涵与结构维度,重点从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效果两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评述,进而探讨了情绪劳动策略变化性及其影响结果,最后指出以往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依据自我调节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采用“认知-动机-行为”分析框架,对服务业339份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质过剩感对深层扮演行为具有正向影响,获得型印象管理动机在资质过剩感与深层扮演行为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顾客关系价值能强化资质过剩感对获得型印象管理动机的正向影响;资质过剩感对表层扮演行为具有负向影响,防御型印象管理动机在资质过剩感与表层扮演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顾客关系价值能缓解资质过剩感对防御型印象管理动机的负向影响,同时缓解资质过剩感对表层扮演行为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1996-2015 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FGLS 模型,本文实证检验了劳动力结构变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劳动力年龄结构中,新生代劳动力占比上升能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即对劳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效应为负,而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影响效应为正且作用强度较大;在劳动力素质结构中,知识型劳动力占比上升对制造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即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效应为负,而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影响效应为正,但作用系数较小;在劳动力性别结构中,男性劳动力占比上升阻碍了制造业结构升级,即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效应为正,而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影响效应都为负。最后根据实证结论, 就如何顺应劳动力年龄、素质与性别结构变化顺势推进制造业结构升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酒店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由于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付出情绪劳动导致酒店员工离职率偏高,以大学生为主的实习生成为了酒店员工的重要群体。本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构建以组织自尊为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与情绪劳动的关系模型,综合考量和探讨酒店实习生在工作过程中个人与组织因素对其情绪劳动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组织支持感、组织自尊对情绪劳动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组织支持感、组织自尊越高,酒店实习生越倾向于采用深层行为,组织自尊在二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基于此,酒店在管理实习生过程中应着重提升组织自尊感,重视其情绪劳动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产品可以分为享乐品和实用品,人们对它们的选择会受到解释水平的影响,通过三个研究检验了解释水平对享乐消费和实用消费选择的影响。研究一显示在高解释水平下,人们对享乐消费有更多的偏好,在低解释水平下,人们则偏好实用消费。研究二和研究三分别检验了社会距离和可能性对享乐消费和实用消费的影响,在社会距离远或可能性低时,人们对享乐消费有更多的偏好,而在社会距离近或可能性高时,人们表现出更多的实用偏好。  相似文献   

15.
赵玉婷 《科技和产业》2023,23(17):111-117
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探讨双元压力对员工情绪劳动影响的过程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35名企业基层工作人员的双元压力及对情绪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挑战性压力对表层行为产生抑制作用,对深层行为产生促进作用;阻碍性压力对表层行为产生促进作用,对深层行为产生抑制作用;情绪倦怠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管理启示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服务业中,服务员工与顾客之间的情绪互动是影响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研究基于六家服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服务员工与顾客的情绪互动对员工服务决策选择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的案例研究。研究发现服务员工存在四种服务决策:竭诚服务、关照服务、假面服务和冷面服务服务员工与顾客的情绪互动对员工上述四种服务决策选择会产生影响。并且,研究进一步提炼出影响员工服务决策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因素,并深入解析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导向对员工服务决策的影响作用,为如何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管薪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昱  顾海英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4):100-103
实证研究表明薪酬结构会影响公司的息税前利润和股票市场表现,但对传统上衡量盈利水平的净资产收益率影响不显著.同时包含年薪和持股权激励的薪酬结构可以促使高管关注公司短期目标和长期发展,减少高管人员利用职权侵占股东利益的行为,但是要把既领年薪又拥有持股权的高管人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As China's demographic transition enters a new stage, the “first demographic dividend” – the economic advantage resulting from demographic changes in recent decades – is bound to disappear permanently.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 will be characterized by an aging population. The “second demographic dividend” refers to new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derived from this later population change. This paper reveals major constraints caused by aging in Chin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tendency to grow old before becoming rich. As the population ages, human capital improvement slows,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declines and consumption power reduces. This paper suggests taking advantage of a population “echo effect” to improve human capital at all ages, to enhance workers’ ability to benefit from employment, and to improve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of the elderly, which in turn would increase the income and social security of the aged. These measures are conducive to future economic growth and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econd demographic divide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