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实施天保工程前,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面临资源危机与经济危困,职工月工资仅180~220元。天保工程实施后,经过一系列改革,目前清河林业局已成为全省森工系统所属40个林业局中经济状况最好的林业局。其具体改革措施:创新森林保护发展机制,采集林副资源实行有偿利用;创新林区产业发展机制,构建新型的产权结构和运行机制;创新人事用工和劳动就业市场化机制,全面实行养老保险政策;创新林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行林区区域管理,内部政企分开;创新林区小城镇建设机制,提升小城镇的综合功能。清河经验留给我们深层次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8年来,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坚持进行林区经济改革,其阶段性成果:森林资源增加,林区经济增长,林区就业充分,职工收入增加,林区社会发展。清河模式的内涵:政企分离,创新林区行政管理体制、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企业制度、劳动分配制度及社会事业经营方式。清河模式的现实意义在于:解决了政企不分、企资不分、企社不分与企业冗员问题。其改经验对国有林区改革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2001—2016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局职工工资性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并采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进一步分析改革进程对不同收入组林业局职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持续推进有利于职工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改革进程对高、中、低各收入组林业局职工工资性收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越高的林业局职工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进程中获益越大。因此,提出继续深化改革、关注天保工程资金在重点国有林区创造就业岗位及增加职工收入等方面的经济社会效益、关注中低收入职工群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双鸭山林业局始建于1963年,施业区总面积为155772hm2,林区总人口31476人,在册职工8918人,离退休职工2546人,固定资产原值6980万元。从1990年开始,木材生产由年产18万m3调减到6.5万m3(实际年生产木材3.5万m3),企业经济开始向谷底下滑,截止1996年末欠债高达5600万元,其中:欠职工工资1800万元,欠贷款2980万元,欠各种税费820万元。是合江分公司4个林业局中最穷的企业。近年来,按照上级要求木断采取解困措施,认真制定了“远学邯钢、近学清河工作方案”,全局上下开展了与清河局对标达标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改革、管…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有林区过去基本上从事单一木材生产,有些企业因而长期亏损,森林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待业青年就业门路也很窄。据我们对三岔子林业局的调查可以看出,改革产品结构是使国有林区林业经济协调发展,稳定增长,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 三岔子林业局地处吉林省长白山西麓,是一个有七十多年开发历史的过伐企业。总  相似文献   

6.
南岔林业局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在股、租、售、收上下功夫,盘活了存量资产、繁荣了林区经济.  相似文献   

7.
南岔林业局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在股,租,售,收上下功夫,盘活了存量资产,繁荣了林区经济。  相似文献   

8.
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清河林区实施天保工程后,无论从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介绍了清河林区的基本情况,并对其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效果进行了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及所属6个林业局、12个山上林场及6个山下社区中的180户职工家庭以及508个家庭成员的调查发现,林区停伐试点后林区森林资源状况明显改善,经济结构有所优化,但职工家庭就业困难。国有林区改革进展各地情况有所不同,当前改革面临问题及困难主要有:改革经济成本过高,改革转型阻力较大。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区改革,需要合理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安置富余分流人员,加大财政支持,适度产权创新。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伊春林区翠峦林业局实施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战略、做法,以及取得的经验和效果,对翠峦林业局提出的三种承包经营方式、新的管护模式,以及林区经营规划、为保证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的服务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全方位地论述了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各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治本之策是政企分开,当前进行的改革包括4种模式,即吉林森工集团和内蒙古森工集团的改革模式,清河林业局和十八站林业局改革模式,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和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模式。改革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改革是自下而上发起的,"内部政企分开"的渐进型改革已经在实践上有了尝试,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将森工企业承担的政府职能和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职能移交给由原森工企业人员组成的新的政府职能部门,学界目前对此认为并无不妥。  相似文献   

12.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介绍贵州、湖南两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完善政策措施方面具体的做法。两省在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完成后积极探索建立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加强林业社会化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改革后的林业发展面临4个主要问题。建议在林业改革发展中切实稳定和落实好林地承包经营权,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推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快修订《森林法》和完善林业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3.
运用DEA模型对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40个林业局进行推测计算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发现:林业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在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整体较低,只有少数林业局能够达到有效的投入产出状态,林业投资和劳动力存在显著的投入冗余,林业总产值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等方式会降低投资冗余,但仍会存在较大的劳动力冗余,林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要素投入的结构优化是提升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林业经济投入产出效率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林业改革30年的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述农村改革进展,总结农村改革成功基本经验的前提下,回顾了林业发展与改革的进展,对林业改革进行了总体评价与思考。林业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主要包括:推行政企分开,实行木材价格双轨制,实行林业生产承包制。林业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主要包括: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构建权利公平与效率优先相结合的林业发展机制;构建旨在促进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激励机制;构建促进产业林业发展的竞争机制;构建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转移支付机制。林业改革由单一政府推动,逐步拓展到政府、市场、社区和国民共同推动,是中国林业改革进展的显著标志之一。中国林业改革的过程,也是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生态建设产业化的过程。林业人应承担的责任是,通过集约经营把中国2.828亿hm2林业用地的生产力充分释放出来,基本解决13亿人的林产品需求,促进林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业与绿色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简要回顾了我国林业的30年发展战略,分析了我国林业对绿色经济的贡献,指出了绿色经济将对我国林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认为,我国林业从国情、林情出发,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壮大林业产业,坚持改革创新,使我国林业初步实现绿色转型,对绿色经济贡献显著;绿色经济将有利于增加林业投资,推动森林旅游、木质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但我国在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森林绿色核算等方面还不能达到绿色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82~2008年辽宁省林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林业投资、劳动力、林业科技进步、产权制度等要素对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体林改下辽宁省林业经济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27年间资本、劳动力、科技进步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4,0.55,0.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7%,19.15%和43.15%,林改作为政策制度因素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林地确权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它是集体林改深入推进的前提。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利用云南省林改前、2009年、2010年的调研数据,从林农的角度探讨林地确权对林农林业收入、林业生产投资、配套政策需求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反映云南省林改的成效。并从发展林下经济、引导林业投资、完善配套政策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林改工作稳步推进,将林改价值深化和延伸。  相似文献   

18.
从兴文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谈起,介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紧紧“围绕构建生态强县、旅游大县”的发展战略,如何坚持把林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林权制度改革力度,认真抓好抓实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两大林业工程,全面推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林业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兴文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对辽宁省8个县(市)340户林农的调查数据,从林木生产与林下经济2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后林业社会化服务供需情况。结果表明:林改后辽宁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有的林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过小、林业合作组织数量太少、林业社会化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鉴于此,提出在林木生产与林下经营过程中如何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