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庄子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一个画家面对自然,必须虔诚于内心的真实感受,应目会心,用敏锐的直觉和目光,将不同于别人的感受用笔墨进行升华、构筑、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自然地用笔墨去表达心声,去与观者做心的交流,情的对话。这,就是一个画家的灵犀。  相似文献   

2.
以写意为原则的中国人物画,其要义在于注重画家面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这个感受是由物象到心象的转换过程,也是形而上的心灵调节过程。由此,不同艺术家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与演绎,并进而付诸于不同的形式、风格、语言与笔墨、符号、技法去表现,去言说,显示出才智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山东企业管理》2012,(11):92-93
意境深邃、气韵生动是观陈连羲山水画的第一感受。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意境的营造靠的是画家的学养和长期绘画实践的积累。气韵则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气韵之生发.一则在于笔墨的运用.二则在于心源之灵秀。  相似文献   

4.
朱锦程 《活力》2010,(16):131-131
浏览中国山水画史。你会发现历史上每个朝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对山川景物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真切的感受,对于形与神各自有着不同的体验与感悟。由于每位画家对自然有着不同的内心感受,形成了每位画家不同的笔墨程式。  相似文献   

5.
益林 《秘书》2013,(1):49
中国画历来重视天人合一的理念.抒写的是画家心中之象。当客观万物被画家以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提炼出美的典型后.这心中之象已不是客观之象,而是画家对其生长规律、形态特征、美之所在的整体把握,它与画家的修养、学识、情操融为一体,成为主观之象,比如清  相似文献   

6.
牛源 《西部财会》2014,(3):F0004-F0004
得山水之灵气,养人生之品位。题赠牛源——画家 江文湛 牛源山水,笔力雄健。——作家 贾平凹 牛源是陕西西府人,在八百里秦川和长安文化的滋养下,有了一种对绘画的兴趣和志向,几十年来耕耘不辍,他师从方鄂秦、苗重安、崔振宽、张振学先生,学习笔墨技法和创作理念,收获颇丰。冷峭的风格、洞达的骨骼、灵动的笔墨、奔放的情绪是牛源画面的直接感受。——宋国琦(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作为表现中国人空间意识与自然诗意的一种方式,作为反映画家自我意识和精神风范的一种手段,应通过对具有超越生命形象的选择,赋予画面奇妙的精神氛围和自然诗意,应表现画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景。因此,每位画家都在用传统的笔墨语言回应着自然的呼唤,每位画家都力求在作品中表现出一种生命之气、浩然之气、永恒之气。正如绘画大师石涛所言:“作画无论新手、老手,当以气取胜。”  相似文献   

8.
著名抒情山水画家林之本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画新意境、新语言的探索。他主张画家必须以高洁的审美心境,对大自然进行一种静心的关照和感悟,让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净化和升华。他认为笔墨语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要为表达大自然给予的自然感受而不断丰富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云雾山中》主体明朗,空蒙而又雅致,磅礴不失秀美。为表达诗一般的意境,画家  相似文献   

9.
周曦神韵     
周曦学习山水绘画三十余年之久,在技法上,初以临摹古代名家作品,而他的临摹不求形似,而是研究其笔墨,追求其神韵.周曦跋山涉水二十年,远乎几千里之遥:入太行、出塞外、上黄山、攀华山、临泰岳,游历天下,并非走马观花,探奇览胜,而是以画家的眼睛和心灵,体会祖国山河之壮美,融会大自然之灵气.绘画离不开画家的个性和志趣,今观周曦山水画,给人一种心静情逸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古人对笔墨的研究及笔墨艺术的发展,阐述了用笔用墨的方法与经验.对当今画家们展开笔墨艺术的不断探索、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秋风纨扇图     
画家以简练的笔墨挥写人物形象,笔法略近杜堇,比南宋画家更为洒脱灵活。全画纯用水墨写成,以淡墨染衣带,浓墨画发髻,浓淡枯湿,恰到好处,墨韵生动。衣纹用笔顿挫转折,纵逸潇洒,寥寥数笔  相似文献   

12.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在中国画坛上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人画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蕴.他们把笔墨意趣的追求作为重点,不是追求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是以笔墨趣味来表达画家主观的心理观念.  相似文献   

13.
"长安画派"为新中国美术史增添了色彩浓重的一笔,为新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长安画派"代表人物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等画家主张"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这也是"长安画派"创作的纲领."长安画派"的画家们用焕然一新的时代面貌从笔墨技法上、表现形式上创新绘制了贴近人民大众生活、表现时代精神的山水画作品.  相似文献   

14.
姚建平近年来真是迷上了山水,无论远足或是郊游,他总是速写簿不离手,一路山重水复,一路手摹心追,空山、幽壑、飞鸟、流泉……万千景象,尽收笔底,了然胸中。然而,对于喜欢笔墨创作的他来说,自然界的景观只是一个个物象符号,这些符号暗合着他心中憧憬着的一些朦胧的碎片,闪烁着梦幻般迷离的色彩。他要重新整合这些碎片和色彩,构筑出理想的乐园,使之成为自己心灵的栖居地。于是,一个构图巧妙、色彩清新、格调轻灵的山水系列不断地从姚建平的手中产生,那上面,是客观世界存在着的山野村落,是社会生活中俯仰可见的赤橙黄绿,然而,那是经过画家重新构筑的物质形态,是非现实的山水空间,它展现出一种新鲜的美学意境,表达和反映出画家的精神向往和艺术追求。品读建平的这些作品,感受有三。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件事情只有用心去做,才能真正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是如此.和谐企业需要用"心"去沟通,团队精神需要用"心"去凝聚.用心做事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一种素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要完成建设和谐企业的奋斗目标,必须用"心"去谋划发展,用"心"去凝聚力量,用"心"去破解难题,这样才能把职工的活力激发出来,不断开创企业各项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樊金亮 《价值工程》2013,(34):320-321
笔墨意境是中国画意境的基础。塑造个性化笔墨意境是画家安身立命的首要问题。在实践中本人发现了"笔墨意境"。其实笔墨含"性"之说,早已被古今大师所认识、所运用,且论著甚丰,如石涛《一画论》。"笔墨意境"作为一个新概念提出来,旨在使中国画返璞归宗,笔墨在没有完全组合、构成物象之前,其自身已经具有味素,也就是笔墨自身显现出来的抽象意境。上述笔墨元素在诞生过程中由于受画家品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笔墨意境"时常会出现无法预料的效果。以下评论,仅为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浏览了中国洞庭书画院副院长陈忠良新创作的一些国画作品,在赏析品鉴的同时,触摸到画家在花鸟画创作中的艺术情怀. <新生>,画面上用简略工笔画法绘出三棵枯萎香蕉树上新发的嫩芽,表现出经受寒冬的香蕉树,在大地逢春时展现的勃勃生机.同时,以写意的笔法表现出一群叽喳雏鸡,在香蕉树丛下觅食的情景.作品以兼工带写的表观方式,彰显出画家对中国画多方面笔墨情趣修养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朝觐九寨沟     
为什么要用"朝觐"一词?因为她在我心目中太神圣。听过她太多神奇的传说,听过她太多离奇的故事,听去过那里的朋友讲,那里是人间仙境。我等俗人秽气,去人间仙境陶冶、浣洗这颗凡尘之心,应该  相似文献   

19.
以生活为源.以自然为师.欧洲画家达·芬奇<绘画论>中,有几句惊人绝后之语: "画家如果以别人的作品作为自己的典范,他画出来的画就毫无价值:如果努力从自然事物学习,就必会得到成效."孟寅生的审美观,就是大爱艺术的真实,用绘画证明他的完美境界.他赞成人文画家的概念,人的真正的高贵性不能遗传给属于特权等级的人,只能用个人的功绩与知识去求得.艺术承载着美术是复杂的,表现风格是丰富的,流派是多采的.绘画艺术的曙光与进步,却是时代和历史的.  相似文献   

20.
胡艺怀,字在国,四川泸州人,1968年生,自幼喜爱绘画.据画家回忆说: "小时候时常听父亲讲神笔马良的故事,6岁时,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绘画.当时家里很穷,买纸笔的钱都没有,连学费都是政府减免.我平时多半都是在地E或沙包上用-根树枝画画,老师发现了我的绘画特长,在笔墨纸张上给予极大的支持与帮助."从10岁起就有绘画作品参加县、市,省级以上展览,并多次获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