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德先验哲学中的自由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是康德实践理性中的关键性概念,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中作了详细的论述。但这一问题在康德的整个先验哲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康德哲学中有关自由的论述的考察,认为自由概念贯穿于康德先验哲学之中,为他最终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建筑术(architectonic)的问题在康德整个思想体系一直都是重要的。康德所理解的建筑术是一种理性的先天架构。从康德全部思想体系中的先天思想如何层层演绎和推理角度,可以探究其思想建筑术的线索;从康德德性论道德形而上学基本概念和论证出发,可以考察其建筑术之运思。亚里士多德幸福论的德性论中也存在建筑术,通过比较亚里士多德与康德建筑术,可以深化对两种德性论建筑术及其道德意识结构的理解。康德的德性论建筑术是一种道德性的建筑术,德性论中道德意识结构,即德行(Tugend)的存有论是行动出于德性(Sittlichkeit);而亚氏的则属于目的性的建筑术,德性论中的道德意识结构则是灵魂合于逻各斯的中道选择。  相似文献   

3.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在认识论哲学史上的重要性是里程碑式的,在先验认识论哲学构建中,他将先验感性论与数学进行了联接,回答了纯粹数学是如何可能的。但是,由于既忽视了时间空间之间的统一性,又割裂了感性直观与知性概念之间的统一性,因而导致纯粹数学与先验感性论联接的局限性,本文将对此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休谟问题即因果联系的必然性问题.休谟对因果关系彻底经验论的解释,暴露了经验论的局限性,同时也解构了科学知识大厦的基础——因果关系.这一问题直接引起了康德的哲学思考.康德把休谟问题改造成了"普遍必然的知识何以可能"的康德问题,借用人类理性及先验范畴保证了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从而突破了休谟问题.  相似文献   

5.
康德洞察到传统理性主义自由观的失误 ,对理性作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分殊 ,将自由归之于实践理性领域 ,并从实践领域论证自己的自由观。康德自由观的转向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自由理论提供了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6.
近代哲学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于认识论的争论陷入了困境,休谟的怀疑论向形而上学提出了挑战。康德在哥白尼革命的启发下颠倒了知识与对象的关系,以先验论的方式来解决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并由此来解决形而上学问题。本文首先考察康德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面临的历史问题,然后分析"哥白尼式革命"产生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产生的新问题。最后,再讨论它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给后来哲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说明幸福是如何产生的,德福一致是怎样证成的,康德提出圆善问题。然而,牟宗三认为康德未能解决这一问题,其《圆善论》旨在化解圆善难题,进而阐扬自己的幸福学说。总的看来,牟宗三对幸福产生之源、内在动因、实践途径和表现方式提出了独具慧识的见解,对于改善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康德调和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美学,融入个人的看法,建立纯粹的美感判断理论,主张美学的先天原则与普遍性。康德的美学可作为美育的哲学思考基础,并提供对美育的涵义。本文从对康德美学著作中重要概念的解读入手,尝试探究康德式的美育目的与康德美学思想下美育的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哲学具有很强的目的论的色彩,从他的伦理学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也可以发现这一倾向。在此书中,亚里士多德把幸福当成是目的,把德性当成是目的的实现,这样德性与幸福就得到了很好的联结。其幸福观,具有很强的理论探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康德哲学的主旨是限定科学为信仰留下地盘从而建立道德形而上学,笔者认为康德建立道德形而上学采取了理性批判、划界、逻辑分析、怀疑与建构的方法。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其重建道德形而上学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康德伦理学中,“良心”作为“良意、良情、良知”,与人的自由本质密不可分。“良意”是一种纯粹的意志,其在本质上是自由的;“良情”摆脱了欲望之对象的纠缠,是崇高而自由的道德感情;“良知”以自由为存在依据,同时又是先验自由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康德的先验主义认识论给西方哲学以巨大震撼和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对它进行辩证地评述,一方面可以认识到他的哲学思想有其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性;另一方面也应肯定其强调主体性原则和实践高于理论的积极意义。可以说,康德的哲学思想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使他在某些方面必然走向片面和僵化,但他天才的领悟和洞察力也使他为人类贡献了永恒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摩尔的“自然主义的谬误”理论认为以往的伦理学在对“善”和“善的东西”这两个概念上没有区分,对以往的伦理学进行了批判。本文通过伦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对“正当”的确立扩大了经济领域的伦理范畴两方面分析了摩尔的伦理学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威廉姆斯是英国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他对康德义务论提出了激烈的批判,批评了康德义务论的不偏不倚性、普遍性以及对道德冲突的忽视,指出这种道德哲学在道德概念体系和日常道德两方面都是行不通的,并认为道德运气是道德活动的重要根据,使道德哲学的关注中心从康德式的“我的责任是什么”转到苏格拉底式的“我应该如何生活”这一思考上来.  相似文献   

15.
冯庆旭 《全国商情》2012,(19):90-91
学科的分化本为研究问题的需要,但却在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时于无意识中分化了学科所指的对象,从而使得由于学科的分化所指导的行为和实践发生偏差、失误乃至错误。伦理学和经济性的学科分化便是一例。由人为造成的伦理与经济的分离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二者各自向对方的回归与复合。事实上,它们本来即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道德哲学作为康德政治哲学的基础,从道德的视域中思考其政治哲学也就成为必然。康德道德哲学的出发点是自由,自由不仅是其哲学的核心,同时还是其政治哲学的本质特征。在康德看来政治与道德是统一的,这在其正义学说中得到的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对康德著作的广大汉语读者来说,如何深入理解和准确评价康德的知识观,这恐怕还是一个问题。从以往的情况看,由于学界对康德所用“aufheben”一词存在着普遍性的误读,从而引发了一种偏见:认为康德消极地主张以“贬低知识”来“为信仰保留地盘”。实际上,这种见解并未抓住康德既肯定(科学)知识有重大作用、又承认信仰也必不可少观点的要义,从而当然也就难以看到康德哲学对启迪人们深化现代认识论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正是西方思想史上一个重大命题--历史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当代表现形式.因此,学术界在探讨两者关系时,引入历史的维度大有裨益.考察西方思想史,笔者认为,历史理性与道德理性之间的关系一直纠葛不清,开始时剑拔弩张的分裂对立,到后来尽管包括康德、黑格尔乃至马克思等哲学家都在不断地试图调和两者关系,但始终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这是我们在讨论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关系时必须把握的历史眼光.  相似文献   

19.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以一定的审美意识为指导,以审美对象为媒介,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上的陶冶和教化,以培养和造就具有追求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代新人。历史上美育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已被认识,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高尔基更加明确地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马克思也说过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如何发挥美育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值得进一步探讨。一、美育的目标与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相一致美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完善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智能结构和伦理品质同步和谐地发…  相似文献   

20.
在《心体与性体》中,牟宗三认为宋、明儒的“道德理性”有三层含义:由“践仁知天”对应圣者的生命人格而一起顿时接触到的道德性之严整而纯粹的意义;由第一层含义同时“充其极”,因宇宙情怀而达致其形上意义;同时即在“践仁尽性”的工夫中,表现此既独一无二又易地而皆然的道德性。他认为,其中的第一层含义即能融摄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所说的一切,即“践仁知天”具有“截断众流”的能力。但牟宗三并没有解决“践仁知天”如何“截断众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