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拙作《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在本刊发表以后,得到了王方中等十三位学者的热心评论。各种不同的意见,对我都是有益的。我都怀着感谢的心情认真加以考虑。通过自已的反复思考,觉得在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上,还应该明确一下自已的意见。这个问题,事实上在我脑中盘桓了近三十年。这一思想的最初萌芽,是受到老一辈经济史学家严中平同志的启发。六十年代初,当他主持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集体编写时,严中平同志就在编写组内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核心问题,应该作为贯穿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条红线。这一思想和提法,当时在组内和组外,都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那时编写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始,讨论是比较悬空的,没有能取得一致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经济史学大师汪敬虞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汪公在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了60余载,废寝忘食,奋力开拓,教书育人,著述丰硕,桃李成林,无论学术研究,还是道德文章,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汪公艰辛探索、确立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的曲折历程和特殊贡献,更是值得大书一笔。"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的"中心线索"命题,最先是严中平先生提出来的。上世纪60年代初,严老主持《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集体编写时,在编写组内提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核心问题",应该作为贯穿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条"红线",并在组内外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当时因编写工作尚未真正开始,讨论比较空泛,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后因政治运动而中止。"文革"结束后,项目再次上马,但由原来30万字的高校经济系本科教材,改为多卷本专著,并决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理论探讨·推进经济史研究 本刊评论员:1/1(笔谈)张仲礼等1/4清代经济运作中的两个特点陈春声等3/84略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吴太昌1/28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问题的再思考 汪敬虞2/1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问题的通讯 严中平汪敬虞4八二元社会和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 杜询诚4/7 《管子》商业思想的基调是抑商袁林1/143汉代的古典借贷关系秦晖3/126关于宋代寺院僧尼的赋役问题游彪1/133北宋货币流通与“钱荒”高聪明1/151宋代钱税论略刘森1/154宋代私营丝织…  相似文献   

4.
一个时期以来,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的讨论,成为史学界的热点之一。对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人们的探索或者说思路,经历过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在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人们忌讳讨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意义,总是首先要强调它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不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术界颇形活跃,有人大声疾呼,认为研究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汪敬虞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 ( 1895~ 192 7)》一书 ,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 ,由多位专攻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的老专家及一批中青年博士或硕士 ,历经 12年精心研究和写作 ,于 2 0 0 0年 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以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为中心线索 ,这从方法论上有助于丰富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涵量和内容 ,会使中国近代经济史上许多问题的讨论 ,提到理论的高度 ,对于一部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撰写 ,既有提纲挈领之功 ,联系前后左右之力 ,又有充分发挥、论断和研证的广阔余地。本书在确定上述中心线索基础上 ,采用通史编纂…  相似文献   

6.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7.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8.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9.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0.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1.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2.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3.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4.
断想五则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5.
主线与主体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6.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7.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不但关系到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总体认识,而且关系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情的进一步了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1988年第二期和1989年第二期分别刊登了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汪敬虞《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两篇文章。最近又约请部分专家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今予刊登,以饷读者。我们希望有关讨论能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二年十月三十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近代经济史研究室主任、《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一书的著者张国辉同志,应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邀请,作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与洋务运动史研究的报告,在下列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关于近代前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我国经济(例如外国列强的商品侵略。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史成为社会科学的一门独立学科,无论在东方或西方,都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形成,或可追溯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学术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论战。在这场论战中,各家立论执言,自然不能超越经济事实或历史哲学。论战的结果,是多数学者,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随之出现各种经济史研究流派和出版物,他们分别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考察与研究。积累的经济史素材,亦或蔚为大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济史研究,实际上是在这一基础上重新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