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纳米ZnO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纳米ZnO的制备方法、特殊功能、新用途和诱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分别以氯化镁、硝酸铝为镁、铝源,柠檬酸为稳定剂,采用溶胶凝胶过程制备出了稳定的镁、镁铝溶胶,并对煅烧后的样品进行了晶相和形貌分析。分析了氯化镁与柠檬酸的物质的量比、温度、保温时间对镁溶胶形成的影响,确定了氯化镁与柠檬酸的物质的量比3:1、100℃及恒温反应1h是生成镁溶胶较优的工艺参数。XRD分析结果表明镁凝胶粉末经800℃煅烧2h后,样品为立方氧化镁晶相,镁铝凝胶粉末经1200℃煅烧2h后,样品由立方尖晶石结构构成。由于高温煅烧引起了粉末团聚,SEM显示所得粉末为无规则形态。  相似文献   

4.
将柠檬酸还原法和NaBH4还原法制备得不同粒径的Au纳米粒子采用浸泡和呼吸两种方法引入到纳米管管壁中,制备出了具有热敏性质的PNIPAM纳米管和Au纳米粒子的复合材料。实验发现,采用单纯的浸泡法时,纳米管对Au纳米粒子的吸附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在相同的吸附时间内采用呼吸法,纳米管对小粒径的Au粒子的吸附量更多一些,而对大粒径的Au粒子的吸附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对吸附粒子的粒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这为制备纳米粒子/聚合物纳米管复合材料提供了一条方便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纳米氧化锌制备技术与工业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纳米氧化锌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国内外制备技术和生产现状的比较,提出以尿素为沉淀剂,以硝酸锌为含锌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ZnO的工艺路线,研究了相关的工艺过程及反应条件、反应产物的过滤洗涤和纳米ZnO的煅烧,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水凝胶分子在药物靶向制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主要对常用抗癌药紫杉酚制备水凝胶分子进行研究。将紫杉酚衍生物(Taxol-SAGSSG,化合物1)制成水凝胶,注入固体肿瘤,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阻止新陈代谢。通过静脉注射紫杉酚,可以提高抗癌效果;血液中的紫杉酚浓度较低,可提高小鼠对紫杉酚的耐药性,减少化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以来,纳米碳纤维凭借着其自身独特的化学特性以及物理特性逐渐的引起了当今人们对它的热切关注,并调动起了人们研究纳米碳纤维的积极性。本文采用先进的制备纳米碳纤维的方法,即聚合物共混纺丝法,将直径小于两百纳米的纳米碳纤维成功的研制了出来,并深入的对共混聚合物的纺丝工艺条件、相容性,以及碳化温度对产物性能、结构和形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除此之外,还将此实验所制备出的纳米碳纤维加入到环氧树脂当中,来研制出纳米碳纤维与环氧树脂的复合材料,同时简要的论述了纳米碳纤维的添入对复合材料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纳米TiO2液相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液相沉淀法、溶胶-凝胶法、醇盐水解法、水热法等液相制备法,并讨论了纳米TiO2在气体净化、表面自清洁、污水处理、杀菌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纳米有机膨润土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纳米技术的兴起,纳米材料必将在各个领域异军突起。作为其分支之一的纳米尼龙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必定会在各应用领域取代尼龙作为基础树脂。本文介绍了生产纳米尼龙的原料之一纳米有机膨润土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孙伟  郝楠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341-342
在镀金Si衬底上制备一维ZnO半导体纳米线,其制备方法采用了传统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制备出的纳米线的晶态结构以及形貌利用SEM、PL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ZnO半导体纳米线的形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和柠檬酸络合法的方法制备了系列纳米钙钛矿型 LaCoO3光催化剂,较系统地研究了纳米钙钛矿型ABO,复合氧化物A、B位部分掺杂复合氧化物(A位掺杂Ca,B位掺杂Cu)的光催化氧化性能,并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对LaCoO3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最终对样品进行了降解酸性红3B染料性能测试和对大肠杆菌的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络合法制备的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与抗菌活性比固相研磨法制备的光催化剂的高,并且掺入少量杂原子后,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与抗菌活性均提高.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research proposes that positive affect mitigates choice overload. Results from four studies show that whereas people in neutral affect feel less satisfied when choosing from a large relative to a small assortment, people in positive affect do not experience a decline in satisfaction and may even feel more satisfied when choosing from a large, relative to a small assortment. It is proposed that positive affect has these effects by shifting people's attention from the difficulty of the choice task to the quality of the assortment, as a basis for judgment of choice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使用1990~2008年度的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东亚国家的FDI与区域内投资和贸易一体化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而言,在区域生产网络机制的作用下,FDI的流入将促进东亚区域内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流动,有利于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当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缓慢的背景下,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吸引外资,是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错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证券通信网络产业中,由于网络效应的特性,技术标准的竞争往往导致“赢家通吃”的市场格局,能否合理而有效地部署竞争战略对企业的生死存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提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天地互备与地地互备两种备份形式之外,各种先进程度不同的备份技术方案也将相继出现在市场上。技术性能固然重要,但网络效应的特征往往导致最终获胜的技术标准未必是技术上最先进的标准,商业战略和市场营销技巧将在很大程度上引导技术标准的选择路径。我国证券通信企业为获得和巩固法定技术标准地位,最终赢得标准竞争的胜利,必须积极实施管理预期,扩大用户安装基础,提高自身品牌声誉,结成技术联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并结合网络服务经济环境下服务产品的特点将网络服务产品分为知识产权、内容和资源版权以及数据资产三大类别,并根据不同类别资产的特征先系统分析了其定价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指标体系;再分别梳理了三类产品传统和新兴的定价模型和方法;最后基于网络服务产品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两种探究网络服务环境下服务产品定价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6.
刘红 《商业研究》2007,(9):179-181
人为低利率政策是日本金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为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刺激了民间部门的发展,特别是通过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从金融层面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其形成强的路径依赖,未能随着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及时地被废止,不仅助长了泡沫经济的形成,而且最终导致日本金融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17.
鉴于科学地认识企业危机事件的信息在网络上海量传播的现象,本文基于网络媒体的条件,运用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企业危机网络传播样本个案的量化分析,研究描述了2003-2010年我国企业危机网络传播的演变趋势、企业危机事件网络传播的时间长度等问题,旨在为采取积极正确有效的企业危机管理对策,提供有关危机信息网络媒体传播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FDI就业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就业基本情况,从理论上分析FDI对于就业所带来的影响,得出建立模型求出外资对于就业发展的弹性,可利用拓宽外资渠道,调整外资策略,多种外资形式等扩大农业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9.
宋贺  常维 《商业研究》2020,(2):9-20
近年来,伴随着并购市场的快速发展及股权投资退出渠道的多元化,风险投资参与的并购决策事件大幅增多。本文以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完成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系统研究风险投资对企业并购频次、并购支付方式及多元化并购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风险投资能够通过抑制管理层过度自信进而降低并购方的频繁并购行为;得益于风险投资对并购中信息不对称的缓解,目标方接受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以非现金方式作为并购支付对价的概率更高;此外,风险投资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使得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更偏好于进行同行业并购,以优化企业并购目标选择及实现企业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20.
An emergent body of literature examined why some firms apply some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s while other firms do not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natural environment? Thus, firm environmental orientation (responsiveness and performance) are linked in the literature to several variables. Unfortunat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environmental orientation and either available resources or firm size showed mixed results and inconclusive evidence.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how empirically how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firm size can explain differences in firm environmental responsiveness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conometric results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veness using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demonstrated that firm size does appear to add something unique in explaining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responsiveness while available resource can be safely dropped from the model. However,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using the maximum-likelihood random effects model showed strong evidence that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firm size a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firm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