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特点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北京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特点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稳步增加。到2001年底,北京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030个,比2000年初增加了800多个,入社农户34.2万户,入社企业1173家。其中契约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39个,占24.3%;出资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48个,占27%;会员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99个,占44.3%,其他形式90个,占4.4%。2、合作经济组织规模进一步扩大且效益显著。目前,北京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总数为34.2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2…  相似文献   

2.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特点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稳步发展,截止目前,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14个,会员人数达594人,固定资产3973.36万元。从产业情况看,种植业50个,占43.9%,养殖业39个,占34.2%,加工业16个,占14%,其他9个,占7.9%;从会员所在区域看,属于村内组织数98个,占86%,跨村组织数12个,占10.5%,跨乡组织数2个,占1.75%,跨县组织数2个,占1.75%;从服务形式看,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提供产品为主,进行产前、产…  相似文献   

3.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与特点目前,宁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已有了一定的规模。据统计,全区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15个。按产业分,种植业28.3%;畜牧业占53%;水产业占4.2%;农机业占6.5%;其他服务组织占8%。从服务方式看,提供综合服务的占43.7%;以购销服务为主的占23.2%;以技术、信息服务为主的占33.1%;其中有16.3%的组织有服务实体。从服务范围看,跨省(区)的占14.4%;跨县的占18.1%;跨乡的占33.4%;乡内的占34.1%。从地区分布看,绝大多数集中在…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是国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试点省。到2004年底.全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1596个,拥有成员213万户.带动农户661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33.6%,成员收入水平平均比一般农户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青海省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标,把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新阶段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编制规划,强化服务,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农产品区域布局日趋合理,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组织不断完善,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主要成效1、多种形式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明显增加。据统计,全省现有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172家,其中加工企业带动型132家,中介组织带动型32家,专业市场带动型17家,带动农牧户25.5万户,占全省…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出现新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营管理》2002,(5):32-33
近年来,河北省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措施,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较快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发展呈现四个新趋势一是发展加快,带动农户能力增强。据统计,2001年全省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27个,总数达到18879个,比上年增长10.7%。新带动农户12万户,带动农户总数达到283.17万户,比上年增长7%,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9.9%。二是合作的重点转向购销、加工领域,并出现一些新亮点。(1)围绕绿色农业和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紧紧围绕发展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现代农牧业目标,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加强指导管理和引导服务,用创新的举措和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是由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专业户、企事业单位)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一种组织。它在体现农民的主导作用和创造性,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获得了很快的发展。据浙江省农业厅统计,到2000年底,全省农村共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67家,吸纳社员、会员20.18万人,约占全省农户的1.9%,平均每个合作经济组织大约有76个会员;资产5.21亿元,平均每个组织有19.52万元。经营服务总收入为27.55亿元,平均每个组织103.31万元;总的纯收益为2.42亿元,平均每个组织9.07万元。  相似文献   

9.
《上海农村经济》2008,(11):46-46
到今年6月底,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增加到8310个,带动农户411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27.5%,年经营额超过千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600多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288家、入社成员5.84万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2806个,带动农户98.7万户;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448个,带动农户12.6万户。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近年来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幅一直徘徊在100元左右,2003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23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0多元。弱图强。四川省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出了一条组织制度创新;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新路子。目前,四川省乡村两级共建立各类专业协会26877个,覆盖了全省49%的行政村;协会会员到达125万人,带动了320万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21.5%。  相似文献   

11.
文山州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已发展到388个,联结农户155303户,占全州农户总数的23.2%。其中,专业经济协会365个,联结农户148848户,占22%;其它专业合作组织21个,联结农户4577个,占1.2%,都在一些范围和区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经营成果喜人,截至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达3800亿元,其中农村银行的各项存款余额达2090亿元,占了55%;各项贷款余额达2780亿元,其中农村银行的各项贷款余额为1501亿元,占54%;税后利润达20亿元,其中农村银行13.4亿元,占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税后利润的67%。目前,江苏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已有25家农村银行类机构挂牌开业,其中农商行9家、农合行16家,已占全省合作金融机构数的35%。  相似文献   

13.
《云南农村经济》2006,(5):13-16
一、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 一是发展速度日趋加快,覆盖面逐步扩大。据统计,截止2005年,全省共有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837个,其中属于经济合作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76个,成员62.9万人(户),实现总收入6.5亿元,带动农户106.1万户,较2004年1478个,增加1098个,增长了74%。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2008年农牧业发展目标已确定。主要是把发展现代农牧业、繁荣农牧区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生态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强化农牧民技能培训,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达到2776元。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全省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农村对合作经济的需求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兴起,涌现出了一批规模不等、组织化程度不同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催化剂作用。目前,全省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473家,拥有资产58.1亿元,年实现收入23.9亿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雨后春笋般的各类农牧区专业合作组织正在唤醒这片古老的土地,千年不变的单家独户靠天耕作、靠天养畜的农牧业生产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广大农牧民在专合组织的带动下拓宽了增收空间,加快了致富步伐,促进了民族团结。成效:有声有色甘孜州是四川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州。全州18个县,总人口91.4万人,其中农牧民有76.7万人;境内以藏族为主,有藏民72.1万人。由于幅员辽阔,住户分散,农牧业市场化、组织化低,困扰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牧区专合组织,提高广大农牧民组织化和经营水平,在甘孜州具有十分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把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突破口,使全省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取得长足发展。据省农经总站统计,截止2006年底,已成立各类农  相似文献   

18.
解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产业化提出较早、发展较快的省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农业的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加快。截至目前,全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5586个,数量居全国首位;入会(社)农户555.38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26.68%,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对于促进青海省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近两年结合业务工作,对海东6县、西宁3县及其城郊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乡村、养殖场(户)、产品加工企业实地察看,倾听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意见,进一步加深了对农区畜牧业的感性认识.拓宽了理性思维,对加快发展青海省农区畜牧业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20.
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须加强目前,青海省有些地方农牧民负担比较重。据统计,1992年全省农牧民合同内负担村提留和乡统筹人均15.45元,占上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3%。从全省来看,合同内负担在绝大多数地方未超过规定的比例。但是有7个县(市)超过了,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