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FDI与外汇储备相关性分析——基于全球经济失衡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失衡的经济背景下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框架内,对中国经常项目、FDI与外汇储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所以在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条件下,倘若采取继续吸引FDI大量流入的政策不变,必须减少经常项目顺差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国际资本净流动呈现了由众多顺差国几乎单一地流向美国的新趋势,由此形成的“对称性不调节解”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金融危机促成的再平衡压力及各国采取的政策响应,虽使全球经济失衡有所缓解,但考察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深度、分散度及持续性可以发现,两类再平衡举措的总体功效有限;实现全球经济均衡必须推进国际货币秩序、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自19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出现持续顺差的内外部原因,本文利用Blanchard和Quah提出的对冲击进行长期约束的冲击分解方法,分析了内部冲击和外部冲击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冲击-传导机制。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经常账户失衡主要是由我国内部冲击因素导致的,并且,在样本期内,我国经常账户的波动也可以由其内部冲击分量来模拟。依据这些结论,本文提出了应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可维持性的定义、经常项目失衡与危机的关系、决定经常项目失衡可维持性的因素、国别研究、研究方法等方面综述性地总结国内外关于汇率波动下的经常项目失衡可维持性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后续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7.
利用中国1982~2009年的数据,采用E-G两步法、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常项目差额占GDP的比率与储蓄率(S/GDP)、净国外资产占GDP的比率(NFA/GDP)、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储蓄率、投资率对经常项目差额的影响较大,是造成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的解释一般是从人民币汇率低估、国民高储蓄率、大量FDI流入和过分优惠的对外资政策等方面来进行.本文认为在这些因素后面的一个共同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发达.在从理论上和国际经验上对金融发展和经常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后,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我国不发达的金融体系对经常项目顺差影响的具体机制,并认为只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我国金融业才能促进内外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际收支的本质是一国的各个家庭对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效用最大化选择造成的最终结果;运用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分析中国近年来所面临的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结合现实经济状况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跨期最优消费理论,本文将经常项目分解为平滑性经常项目与倾斜性经常项目,运用协整分析法、因果检验法及VAR模型,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经常项目受消费者行为和产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常项目与最优消费存在协整关系;平滑性经常项目因预期未来收入增加,引起超前型平滑消费而表现为逆差;倾斜性经常项目因延迟型倾斜消费而表现为顺差.总体上,我国实际经常项目顺差表现为倾斜消费带来的顺差影响大于平滑消费引起的逆差效果. 相似文献
11.
Global imbalances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economists and policy makers. Greater exchange rate flexibility is often suggested as a means to achieve faster and more efficient adjustment in the current account. However, previous empirical studies show little support for this hypothesis. This paper revisits this issue with a large panel dataset and a threshold VAR model and finds that (1) some existing popular exchange rate classifications may not capture actual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as well as expected; (2) Once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is correctly identified, the speed of mean reversion in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is indeed higher in a regime with greater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12.
13.
储蓄率、经常项目顺差与人口结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一个多期人口代际交叠模型入手,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和抚养比例的影响,同时还运用中国数据对人口抚养比与储蓄率、相对生产率差异与经常项目差额进行协整与因果检验。文章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并非不可持续,特定时期内放开该政策已经无法应对社会抚养高峰,而保持该政策则会获得一个较低人口总量的均衡人口结构。经常项目差额实际上只是储蓄的跨时空转移。人口年龄结构决定储蓄率,决定储蓄的跨时间转移,国家相对生产率差异决定储蓄的跨空间转移。空间上的这种转移并不改变一国国民的总福利;时间上的转移也不改变代与代之间的总福利。因此,不考虑人口结构、提高即期消费率刺激经济的做法值得商榷,过分关注短期经常项目差额并无太大必要。 相似文献
14.
导致要素配置扭曲的原因很多,而制度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从中国和其他转型国家的经验来看,市场化改革对转型国家的要素配置效率具有异质性影响.文章从适宜制度理论的视角来分析一国的制度偏离对其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并利用53个国家1995-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国的制度偏离显著降低了要素配置效率,但随着要素配置效率的降低,制度偏离的边际效应递减;如果制度偏离降低一个单位,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大约会使TFP增长7.5%.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分析表明:中国的制度偏离对其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在21世纪初发生了转折,之后中国的制度偏离有了一定幅度的增加;中国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滞后于适宜制度,并且制度偏离不断增大,对要素配置效率产生了双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快市场化改革、降低制度偏离可以提高中国的要素配置效率,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16.
周克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2):83-86
本文分析了中国双顺差的成因和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国际经验角度研究了国际收支的合理结构.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资本的借入,这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国际收支的国际经验表明,中国目前的双顺差格局显然是不合理的,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应该是适度的经常项目赤字和资本项目盈余.调整双顺差的方法主要在于降低中国的储蓄率以及取消鼓励出口和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7.
考虑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缺乏、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和强制结售汇制度等基本特征,建立了一个分析我国实际汇率和经常账户问题的计量模型,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经常账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并非由汇率低估所致,人民币汇率调整难以根本解决经常账户持续顺差问题。资本管制放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收入差距逐渐加大是我国1994年以来经常账户持续顺差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妥善处理我国的经常账户持续顺差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稳定实际利率、名义汇率升值、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Do Differences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 Explain the Global Pattern of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uilding on the panel-regression approach of Chinn and Prasad (2003 ) and Gruber and Kamin (2007 ), we assess whether differences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n explain the large developing-country surpluses or large US deficits. We find littl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se hypotheses. We also assess whether differences in asset returns, an alternative measure of the attractiveness of financial assets, can explain the international pattern of capital flows. Lower bond yields have been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larger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 in industrial countries. However, US bond yields have not been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other industrial economies, suggesting that US financial assets have not been unusually attractive. We consider an alternative hypothesis that spen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uniquely responsive to lower costs of capital. However, we found this hypothesis also to be weak, as household saving rates have declined throughout the industrial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9.
Current Account, Capital Formation and Terms of Trade Shocks: a Revisit of the Harberger-Laursen-Metzler Effec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xtends the Blanchard model of a closed-economy to a three-good (exportable, importable and non-tradable goods)
open-economy model with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uncertain lifetimes to study the impacts of terms of trade shocks on the
current accou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 model with uncertain lifetimes is more appropriate to describe a small
open economy like Taiwan at the steady-state equilibrium than a model with infinite lifetimes. We find that the Harberger-Laursen-Metzler
effect is discernible for temporary or permanent terms of trade shocks. Furthermore, the steady state is a saddle point and
the speed of convergence of capital and consumption is quite low.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储蓄—投资的视角,采用时间序列计量技术,在5个变量系统内检验了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常项目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常项目、外国直接投资、名义汇率、名义利率以及GDP等5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利率、汇率不是经常项目的Granger原因,外国直接投资和GDP是经常项目的Granger原因,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增加,GDP增加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减少。其政策含义在于,通过对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和国内需求在内的有关宏观经济变量的调整可以有效调节中国的经常项目收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