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动     
《走向世界》2013,(40):11-11
<正>记忆深处,之前来烟台还是我刚经历完高考,带着向往、期待,那次不虚此行。时至今日,我留在烟台,工作忙,但能通过《走向世界·仙境烟台》更加深入了解这个城市的风土人情。渴望用我的热忱,在烟台的沃土上构建我的未来。梦尘每期一到杂志我家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喜欢研究美食的老姐,开始细细研读鲁菜之乡;喜欢探寻历史的老爸开始品评时光隧道,而我沉浸在情感留念,去品味那一个又一个故事。小刘  相似文献   

2.
花椒与胡椒     
阿信 《走向世界》2013,(27):76-77
<正>夏天来到,香椿芽已经老了。给姥爷过完了八十大寿,我和妈买了回烟台的火车票。姨夫从自家院里香椿树上薅了大把香椿送来,叫我们带上。姥爷看了看,"有老杆儿,掐一掐吧。"她就过来拿起盛香椿的小筐。——她是在姥姥去世3年后来到这个家的,我也叫她"姥姥",可我妈和姨、舅舅们从没叫过她"妈"。  相似文献   

3.
牵挂     
夏仁胜 《走向世界》2013,(13):102-104
<正>我与烟台"龙大"创始人宫学斌相识相交己近30年了,他一口一个老弟地叫我,我也张口闭口地称呼他老三哥,至今没改嘴。我俩都是一口稀饭喝不出个豆来就摔碗的脾气,从上世纪80年代,还多出一个相同的嗜好,就是喜欢拿花生米当零食儿。  相似文献   

4.
赛序波 《走向世界》2013,(36):90-95
<正>我曾经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写过烟台的"港口与城市"的连续报道,自以为是熟悉"港"的,然而,当我不久前来到烟台港西港区时,眼前的情景让我的视角一下子"失焦"——几乎无法找到与昔日的对焦点。惊叹之余,脑子里不禁蹦出来3个字:"巨"、"深"、"阔"。整个的采访过程,我的思绪几乎就在这3个字之间转换。当我坐下来要写这篇稿子时,很自然,这3个字就成为了这篇文  相似文献   

5.
轩袁祺 《走向世界》2013,(18):52-56
<正>我总是思念烟台的海。记得上小学的一个暑假,和爸妈第一次来到烟台,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海。久居内陆的北方小孩,在看到大海的那一刻,心中翻滚起的浪花定格起来的瞬间,便是永恒。循着"哗哗"的海涛声和空气中咸咸的味道,我几乎是奔跑着来到大海近前,当这一片海天相接的蔚蓝完完整整地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带给当年的我的一霎反应,是惊喜还是错愕已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6.
大连十二怪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有一些怪。所谓"怪",也是不怪。一个地方独有的某些习俗、特色,或多或少能够表现出这个地方的历史与文化。总结出来,表述起来,传扬开来,让人们哈哈一笑,有所收益,有所记忆。这就是我和姜末创意"大连十二怪"最早的初衷。这个想法来自一次新年台历的制作。那是2007年底,当时我在北方体育报任总编辑,和中青文广的张伟老弟合作,我几乎每一天都在被他的创新理念激动着。比如,已经办了好几届的IEF数字娱乐嘉年华;比如,讨论了好  相似文献   

7.
凉生  晓阳 《走向世界》2013,(44):96-97
<正>程伟华没有爽约,当我9月中旬再一次来到天天渔港的时候,终于如愿看到了期盼已久的烟台小吃城。其实早在4月份,第一次见到程伟华的时候,他就在为烟台小吃城的方案而紧张忙碌着,用他的话说"一个没有小吃城的城市,是不完整的城市",他当时承诺小吃城一定会在国庆节前落成。果然,9月18日,在中秋节的前一天,烟台市民万众期待的烟台小吃城终于开业了。新建成的烟台小吃城被正式命名为"烟台丹桂小吃城",烟台小吃城之所以要突出"丹桂"二字,程伟华说,"目  相似文献   

8.
《走向世界》2013,(36):14-17
<正>一座城市是要有精神的,而城市精神就是这个城市的灵魂,是推动着城市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就是城市精神的传承和积淀。港城烟台的城市精神是:创新、拼搏、协作、包容。这种城市品格和精神气质,是历史赋予港城的一笔重要财富。而放眼当今社会,城市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已经进入到了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阶段,烟台精神正是烟台发展的活力之源。烟台作为全国"三连冠"的文明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50年代就有的梦想
  "烟台何时能有自己的民航机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无数烟台人就无数次追问。有关烟台机场的规划,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有人提出过。可当时国内外形势不允许,国内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在国外,苏联对华态度180度大突变,单方面撕毁了援华全部项目的合同、协议,撒回了在华的全部专家和技术人员,带走了全部援华项目的技术、设备资料,并终止了对华航油的出售。中国的经济建设遭到惨重损失和破坏,许多建设项目不得不停建。在这样恶劣的形势下,烟台的机场规划和筹建工作也不得不停止。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民航的航空网络中,烟台仍是一个"空白"。没有自己的机场,成了烟台的憾事。烟台有不少拳头产品,可要想把这些产品打入国内乃至国际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烟台,到烟台来旅游、投资,就得有机场。可烟台什么时候才能有民航班机?许多烟台人心中都产生了这样的疑问。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烟台被列为其中之一。这一决定为烟台带来了机遇,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0.
杨健 《走向世界》2014,(52):28-29
如果把城市比作人体,那么交通无疑是城市的血脉,直接决定城市向“外向型”还是“内向型”发展。在城市、区域乃至国家间交流日渐频繁的今天,交通将直接决定一座城市的地位与命运。早在1904年,把持烟台东海关的英国殖民者,就曾计划修建从烟台出发,过蓬莱,穿龙口,经莱州,一直开到即墨的铁路线,但这一规划却因连年战乱、海关易主无疾而终。待到烟台真正开建近代铁路,已是1956年。而就是这区区一条蓝烟线,58年来竟成了进出烟台惟一的铁路要道,极大地局限了烟台的客商往来、货运进出。铁路运力的匮乏,成为上世纪初尚是南来北往重镇的烟台,在建国后被兄弟城市逐渐拉开差距,时至今日仍备受交通软硬件制约的半个世纪之痛。  相似文献   

11.
旋律 《走向世界》2014,(48):90-91
烟台的美,只有亲身来过这座海滨城市,方可感受山海仙邦的魅力所在。经历过如火的骄阳,秋天的清晨是如此的惬意;感受过夏雨的洗礼,秋天的细雨绵绵是如此的诗意。这条通往山顶的小道,在我心里憧憬了一个夏天,现在终于展现在我的眼前。曲径通幽,大树遮天,落叶纷飞,四周静寂。与其说这一路的美景展现在我眼前,不如说我又投入了这个美丽的大自然中。这是一条美丽的路,远离了喧嚣,洗涤着浮躁,蔓延的绿色逐渐变红,方知烟台的秋意浓了。  相似文献   

12.
烟台的雪     
吴殿彬 《走向世界》2013,(9X):30-32
<正>最早的烟台山之阳,有几十户人家栖居于烟台山的前怀,起名叫芝罘。小村的前照山,就是五六公里南的塔山。这塔山高高耸立,与北陆连岛芝罘岛遥遥相望,把一个小渔村"包"在其中,可谓福地洞天了。时光荏苒,小渔村芝罘变成了大城市烟台,当年从烟台山到塔山这一段空阔之地高楼林立,成就了烟台独特的大美。这大美也包括烟台的雪。报章上载文"解读雪窝子",就是  相似文献   

13.
邵壮 《走向世界》2013,(22):58-61
<正>也许是150多年的开埠文化赋予了这个城市多元化的气质,让酒吧这种舶来品从上世纪90年代便第一时间进入到烟台。所以在烟台说起酒吧,无论年龄是老是少,都不会感到陌生,"朝阳街酒吧一条街"可以算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城市记忆。烟台的酒吧多年来分布的位置几乎没有改变,但真的要盘点一下,会发现它们就像音像店的货架,每个时期摆  相似文献   

14.
天空之城     
正"抬头看看天空,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很美!"这是我想要通过图片传递的声音。这组照片是我历时3个多月,为期100天拍摄的。作为一名"90后"摄影人,我希望可以通过手中的镜头,记录下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城市崛起的美丽。这个想法来自一次乘坐轻轨。每次坐轻轨,看到车上全是"低头族",越来越感觉我们的生活被手机占据。当我从窗户往外看,城市在蓝天下熠熠生辉,如此美好!当时我就有了一个想法,拍一组视角与众  相似文献   

15.
我于一九八九年第一次来到山东济南,那时我刚刚从海德堡大学毕业。通过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在中德合作山东粮援项目办公室工作。这个项目是为了帮助山东省的贫困地区的人民开发饮水和灌溉工程,其中包括进行水土保质,治理水土流失等。我们的项目区大都在沂蒙山老革命根据地,这使我更能进一步了解真正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平时大部分时间我是在济南工作,我的单位就是山东省水利厅,我也有很多中国同事,他们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来山东济南已经有五年了,可以说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我已经做了济南人的女婿——我的太太是地道的济南人。我第一次来济南时我们已经认识,但结婚是在九三年五月一日。我们举行了一个非常盛大的婚礼,是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的仪式进行的,尽管我是一个"老外",但穿上古式的服饰也还蛮像中国的新郎官的。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特别幸福的人,因为去年年底我们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千斤",我们给她取名叫丽娜,在德语和汉语中丽娜都是一  相似文献   

16.
培庆 《上海国资》2000,(11):29-31
<正> 在上海这座都市里,时尚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享受时尚的购物氛围、情调。据说,现时高薪一族已瞄上一个新的购物去处,这就是南京西路"四广场商圈(梅龙镇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恒隆广场、亚细亚商城),因为这个商圈构成沪上最前卫也最优雅的购物环境,而记者欲走访的中安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就落居在这个商业圈中间,这是一个在四大巨头的竞争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小巨人"式的商业企业。  相似文献   

17.
奇美青岛     
2006年,我和我的中国妻子来到青岛,这是我第一次来青岛。当这个濒于太平洋的海滨城市展现在我眼前的那一刻,我的心扉立即被触动了;我来自法国布列塔尼的圣马洛——滨于大西洋的海滨城市,圣马洛与青岛如此相似,到青岛就像回到了家乡。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优雅的沉静的审美的。作家的品格、姿态、趣味,就是一个城市的精神的高度。如果一个城市拥有这样的一批文学写作者,那么这个城市就是从容和优雅的。这是"字码头"12位作家12部作品给我的最初的印象。在这人的内心世界浮躁干涸而且水土流失的时代,在这审美性写作向功能性写作不断靠拢  相似文献   

19.
《走向世界》2015,(9):21
初一这一天最关心的就是附近几个村落"耍花会"的到来了。最先来的总是金钩寨的花会。我这一辈子,经过几个朝代,也已经过了80几个"年"了!时代在前进,这过年的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和进步。从我四五岁记事起到11岁(那是在前清时代)过的是小家庭生活。那时,我父亲是山东烟台海军学校的校长,每逢年假,都有好几个堂哥哥,表哥哥回家来住。父亲就给他们买些乐器:锣、鼓、二胡、洞箫之类,让他们演奏,也买些鞭炮烟火。我不会演奏,也怕放炮,只捡几根"滴滴金"来放。那是一个小纸捻,里面卷一点火药,拿在手里抡  相似文献   

20.
我这个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没受过什么大的磨难,惟一一点挫折,就是童年时期的饿肚子经历,吃着野菜和草根长大,总想吃肉。做记者的时候,去采访一个工人新村的入住仪式,市长讲话,居民欢呼。我一个亲戚就住在这棚户区里。等她儿子结婚时我来喝喜酒,发现这棚户里两代人只隔着一层布帘,我感觉像缺氧的鱼——如果这就是城市,我宁愿草根到底,到高粱地里或草垛边上去娶我美丽的新娘。这离海德格尔说的诗意栖居的境界相差也忒远了点。当时我注意到我亲戚的手在接过钥匙时哆嗦不已。那时代,只要有几磴楼梯,就足以担当与乡下有着根本区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