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产评估讲座(七)──无形资产评估娄仲,高金海无形资产是由特定的主体控制,没有物质实体,能对生产经营持续发挥作用并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它是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或信誉。一、无形资产的评估目的和计价标准当前无形资产的管理不甚规范,有的企业提出要求评估无...  相似文献   

2.
企业兼并中的所得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於娟 《上海会计》2001,(3):41-42
企业兼并是资产重组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兼并过程中被兼并方的经亏损和资产评估增值所产生的所得税问题是会计核算中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拟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对此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企业产权变更是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体现,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在企业收购、兼并、破产、控股、分立等一系列产权变更中,对于厂房、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有形资产、已形成一整套较为科学而完善的估价和决策方法体系,但对于无形资产的估价和决策,却往往被人们“视而不见”,所造成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贬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如何对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决策,也就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资产评估中低估、漏估国有资产价值,国有资产低价入股。这种做法在总量上压缩了国有资产的价值,造成了国有资产的直接流失。(1)有的企业在改制折股的过程中,只对企业的部分资产进行评估折股,另外一部分资产特别是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评估难度较大的无形资产(如:商业机密、商誉、土地使用权)没有按规定折股。(2)很多企业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对资产仍按原账面净值折股,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竞争,已从价格战转移到形象的较量之中.发达国家无形资产价值一般占到资产总额的50%到70%,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之间生存发展的基石.我国企业无形资产在1998年就达到了有形资产的4至5倍,达10万亿元左右,但可惜的是到现在,这些无形资产仍不被大多数人了解、重视.现在合资、外资、股份制、私营经济成份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间出现了租赁、转让、兼并等一系列的经济行为,使无形资产的运用和交易显得格外活跃.因此,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研究就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资产评估界人士统计表明,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的4—5倍。一个企业可能拥有的无形资产达29项。遗憾的是,今天,无形资产的流失仍不被大多数企业家所了解、重视,股份制企业作过无形资产评估的屈指可数,在招股说明书中,许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一栏竟是空白。  相似文献   

7.
《中国资产评估》2008,(12):12-14
引言:2008年11月28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和《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3项新评估准则,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秘书长岳公侠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相似文献   

8.
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的现状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赋  孟韬 《上海会计》1997,(4):18-19
无形资产,在会计上定义为:“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法规制度,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无形资产,在下列情形下应当进行无形资产的评估:1.无形资产的转让、实施和拍卖;2.企事业单位兼并、出售、联营、股份经营;3.无形资产作价入股;4.与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开办中外合作经营企业;5.引进国外的无形资产;6.国家强制许可实施专利;7.国家省、部级以上政府职能部门决定推广应用的技术成果,8构成侵权需要索赔的无形资…  相似文献   

9.
解秀玉  苏昕 《税务纵横》2003,(10):30-31
资产评估增值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评估确认的价值高于该资产原账面价值发生的增加额。企业在清产核资、兼并、对外投资、股份制改组时,应按规定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但对固定资产评估增值问题却很少提到,本结合《企业会计制度》的实  相似文献   

10.
彭董美 《时代金融》2013,(21):326+33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资产交易行为日益增多,对于公司合并、公司兼并等股权变动的资产评估事项也越来越多。由是,对公司合并和公司兼并法律概念的理解辨析及其对资产评估影响的理解就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公司合并和公司兼并分别进行阐述,并进行对比,深入剖析了两者的区别对资产评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蔡韧 《上海会计》2000,(11):28-30
资产重组是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相当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内容。国有企业以其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式进行重组。有的以优质资产、优质产品通过多元投资组成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法人治理结构后建立 ,进入市场 ;有的则通过兼并另一企业 ,扩大自己的资产 ,壮大在市场上的实力和地位 ;也有的因无优质资产 ,产品过于陈旧 ,则被市场经济淘汰而停业、破产等。不论采用哪种资产重组形式 ,都会出现许多问题 ,碰到许多困难。本文拟对企业通过资产剥离方式组建新企业 ,进行资产重组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索。一、关于母体企业的法人资格问题的思考。国有企…  相似文献   

12.
田琦  周翔 《税收征纳》2000,(3):34-35
实行改组(包括合并、兼并和股份重组)以及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对有关固定资产的价值重新评估价格后应如何计提折旧,涉及国家、企业和股权所有的利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企业合并、兼并、分立、股权重组后的各项资产,在计算所得税时不能以企业为实现改组而对有关资产等进行评估的价值计价并据以计提折旧,仍应按改组前企业资产账面的历史成本计价,  相似文献   

13.
试论商誉评估刘玉平无形资产评估是资产评估的重要组成内容。由于无形资产的无实体性、成本与收益弱对应性等特征,增加了评估无形资产的困难。而作为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商誉来说,科学有效地确定其评估值,更是评估工作中的难点。本文试就商誉评估的一些问题做初浅探...  相似文献   

14.
无形资产是文化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在文化企业并购的资产评估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无形资产价值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我国当前在无形资产评估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使得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成为制约文化企业并购重组的瓶颈.本文分析了文化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及产生原因,阐述了当前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及其局限性,提出了层次分析法在文化企业并购中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以及资产评估理论和学术的进步,资产评估这门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广泛应用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并结合不同的资产特点以及评估的目的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由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促使无形资产评估市场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实践和理论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无形资产评估行业在运用市场法的过程中出现了长久以来得不到解决的诸多问题:无形资产的涵义尚未完全明确、评估过程中涉及的价值类型尚未得到完全解决,等等.笔者在此考虑从经济学为角度来思考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的缺陷,并加以思考分析以期对无形资产市场法评估做出理论指导.本文选取了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市场法作为本文的中心进行思考和研究.并针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与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已经成为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重要工具。为了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财政部于2001年发布了《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于2005年发布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  相似文献   

17.
一 无形资产是指无实物形态,但可以为特定主体带来收益的一项长期资产,它是特定主体的一种权利。酒店作为一个服务性企业,无形资产所包括的范围有别于其它的企业,而且评估客体的具体含义与其它的企业也有所不同。一般酒店无形资产有: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标权和商誉。其中对土地使用权的评估要直接依据资产的承担者——土地进行评估。因此实质上是有形资产的评估问题。在本文中不再论述。 酒店特许权是指某一酒店依照双方签定的合同,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重要性的增强,无形资产的交易日益活跃,但是无形资产评估在我国也存在着众多问题,为了有效发挥资产评估的巨大作用,本文指出了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一般都拥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及其他种类资产,其中无形资产是一种特殊资产,是以价值的形态存在,能够为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持续性资源,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自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各国的信息、技术交流越来越多,各行业无形资产量得到迅速增长。对企业而言,增强无形资产保护意识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文章概述了无形资产的内涵,分析了无形资产的种类、分类方法、特性、评估方式等内容,希望可以为相关学者、企业经营者研究无形资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数据资产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为了促进公司数据资产应用及帮助解决数据运营类企业估值难的问题,本文在对数据资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收益现值法、市场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对数据资产定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在传统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博弈方法、人工智能方法进行数据资产评估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