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言去语     
解除劳动合同与终止劳动合同意义不同编辑同志:我们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经常会碰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于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纷争。请问这两者有何区别?李学松李学松同志:解除劳动合同与终止劳动合同的主要区别如下:一、法律概念不同(一)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二)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完全履行,劳动合同关系自然失效,且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未提出继续保持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二、形成的法律依据不同  相似文献   

2.
来言去语     
到了退休年龄或劳动合同期满解除劳动合同不能享受经济补偿编辑同志:我自1989年3月至2004年12月在一工厂居委会从事生产区及生活区卫生清扫工作,已连续工作15年零9个月。最近用人单位因我年龄过大(53岁),不再与我续签劳动合同,请问像我这种情况能否得到工厂的经济补偿?孙时兰孙时兰同志:国家规定,用人单位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应给予经济补偿,但前提是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年龄(男16岁至60岁,女16岁至50岁,女干部55岁)和劳动合同期内。同时还规定;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根  相似文献   

3.
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既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又要支付违约金呢?答案是,不可以。经济补偿金与违约金两者密切联系又有不同,分清两者的关系至关重要。所谓经济补偿金是指因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而给予劳动者的一次性经济补偿。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对用  相似文献   

4.
侯婧 《上海企业》2007,(9):13-15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关于确立、变更、终止和解除劳动权利、义务的协议,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基础,是维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之一。《劳动合同法》在订立劳动合同的诸多方面都  相似文献   

5.
<正>劳资纠纷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多见于劳动合同解除时,特别是用人单位(以下以企业为代表)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其中以适用劳动规章制度解除最多。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存续期间双方协商或单方依法均可提前终止劳动合同,一般而言,劳动关系是“强资本,弱劳动”的结合,为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6.
现今许多农民外出打工,他们常常被用人单位莫名其妙地单方“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要保护自己的合法劳动权益,首先应了解劳动合同终止与解除的法律规定。回.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法律效力的消灭。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双方当事人就不能随意终止合同,除非出现以下两种情况:①劳动合同期满。这表明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已经履行完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不再存续。②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例如企业转产、合并等,只要这些假定变成事实,劳动合同即自动终止。2.劳动合…  相似文献   

7.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成为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人认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合同期满终止,而且很难解除,因此,是铁饭碗:也有人认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仅可以稳定劳动关系,而且也可以解除,  相似文献   

8.
一、事实劳动关系与"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链接: 第五条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9.
彭慧 《企业导报》2012,(21):148
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是指在劳动者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劳动合同发生解除或终止,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给付劳动者从失业到再就业过渡期间的经济补助。经济补偿金制度作为《劳动合同法》的一个重要制度,加大了对我国劳动者合法权利的保护力度,更好地体现了社会法实质公平的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10.
在《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制定和审议的过程中,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一、经济补偿金的性质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经济补偿金的性质形成了以下几种学说一是劳动贡献补偿说,认为经济补偿金是对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为用人单位所作贡献的积累给予的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或劳动协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依法经协商而达成的书面协议。所谓劳动合同终止指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或者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成就,或者劳动合同一方的主体资格消灭,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及其产生的劳动法律关系归于消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3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大多通过订立的劳动合同来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因此而产生劳动合同纠纷屡见不鲜。实践中用人单位常常通过订立高额劳动合同违约金来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等行为进行限制,由此而产生的劳动合同违约金适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违约金的适用等问题作出了相关规定,用以约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不规范行为,这些规定直接关系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有些条文对劳动合同违约金适用的规定并不合理,在实践中屡起纠纷,这些规定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本文对劳动合同法律中违约金适用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略有帮助,推动建立更加和谐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  相似文献   

15.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经济补偿金的双倍支付赔偿金。但在支付赔偿金以后是否还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法律的理解存在异议,也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劳社部发〔2005〕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  相似文献   

17.
合同期满终止无需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劳动者不同意续签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五款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据此,当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况下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不用支付经济补偿。此规定或许是考虑到在劳动者不愿续签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另行招聘员工会有一定的经营损失。而劳动者可能已经有更好的规划或找到了更好的机会,即便有损失也是劳动者自愿选择的结果,不存在支付经济补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维护各自权利的法律依据。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不强,特别是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逃避义务,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满后不办理终止或续签手续,从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损害了劳动者的  相似文献   

19.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本文主要是依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就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除作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在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由于某种原因,合同双方或单方当事人提前终止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可分为协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等三种情况。在过去的劳动纠纷案件中,员工不顾单位的利益不辞而别,以及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比比皆是,导致了劳资双方劳动关系的恶化。然而,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里,被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撤销解除劳动合同的占50%以上。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的解除也做出了新的规定,加大了用人单位的退工成本。那么用人单位在今后的日常管理中,应当如何未雨绸缪,合法有效地解除劳动合同,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争议问题呢?本期我们邀请了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律实务与研究的毕振洲律师给大家就如何应对劳动合同解除所引发的争议问题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