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农产品需求持续较快增长的需要;是资源约束条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李宏 《价格月刊》2004,(5):20-2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到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三农”问题从何而来?问题的出路又在何方呢?这就需要从农业问题入手对其进行了解和分析,既看到我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共性,又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方能作出正确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事关江西内需的启动、中部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是制约江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必须尽快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言 《现代商贸工业》2004,16(11):26-27
我国农村虽然有比较完整的政府管理体系,但是没有一个健全的政府服务体系,使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物流服务保障。为“三农”提供普遍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特别是在当前城乡发展差距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为“三农”提供普遍服务以保障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樊而峻 《财贸经济》1996,(7):F003-F003
新时期国合商业集约型发展战略樊而峻国合商业的集约经营,是指国合商业以多种形式集中雄厚的资金和吸引先进的技术,通过对松散的商业组织形式进行改造,进入规模效益和技术效应的轨道;通过先进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机能和素质,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用高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要利用水利服务"三农"?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和社会各行业的迅猛发展,国务院对"三农"政策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利事业必然成为服务"三农"的一枝奇葩。水利事业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三农"政策是一脉相承、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有机结合体,因此,我们有责任在水利事业中勇挑重担,辛勤奉献,尽最大力量最大限度服务好"三农"。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我国的工业化不能重复发达国家的老路,必须结合我国国情选择具体的工业化方式,城乡统筹发展和充分发挥入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工业化的一种现实选择,它能够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协调起来,并充分考虑我国人口多的特点,保持劳动对产出贡献.在实施该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必须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使城乡工业共同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人力资源优势发挥,这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公共财政对"三农"支持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何艳  刘伟 《现代商业》2011,(20):48+47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地理位置、自然气候雷同,农业及农村与我国基本情况相近,人口密度大、耕地面积小、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是共同的特点。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面临的一些问题,在日本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研究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借鉴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解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致富天地》2010,(2):8-9
编辑同志: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了,我们很想知道文件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请予以介绍。 寸敏读者: 1月3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既着眼于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11.
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由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与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共同主办的改革开放与经济理论创新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朱厚泽、杜润生、吴明瑜、保育钧、吴象、张卓元、周叔莲、陆学艺、贾康、李义平、刘佐、毛振华、何伟、晓亮、黄范章、赵人伟、吴念鲁、杨继绳、赵海宽、贾文广、杨启先、宋养琰等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分析,现将部分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农村期货合作基金服务"三农"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现有农产品期货服务"三农"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本文提出的农村期货合作基金是农产品期货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该基金以县、市为单位,设立规模由当地农户的农产品种植规模确定,设立后由专业的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和运作,所有资产全部用于当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的套期保值.与现有的"期货+订单"和"期货合作社"模式相比,其具有不存在违约风险、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管理规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缓解“三农”问题的财政支农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实施的财政支农政策成为缓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消费差距、财产差距,以及公共服务差距等仍十分突出。究其原因,既有市场的,也有体制的。  相似文献   

14.
应当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图书馆.在阐述和谐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之后,重点论述了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四个方面:建设和发展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基础;牢固树立"创新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核心;改革创新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动力;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提升"三农"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消费不旺、消费市场难以启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民收入水平太低.只有农村人口的生活得到改善,购买力得到提高,中国国内消费市场才能启动,经济才能持续增长.推进中国农村流通现代化建设,将有助于解决比较突出的"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市场的繁荣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引言 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关注健康与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趋势.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目标,并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国的经济、社会、人口和健康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城乡在各个方面发展的差异也日益凸现.目前,农村的人口和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投资于农村人口健康、改善农村的卫生条件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政府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7.
引 言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关注健康与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趋势。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目标,并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国的经济、社会、人口和健康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城乡在各个方面发展的差异也日益凸现。目前,农村的人口和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投资于农村人口健康、改善农村的卫生条件已经成为 21世纪我国政府的重大决策。2005年 2月 28日,人口、环境与健康发展资讯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  相似文献   

18.
以和谐流通促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和谐流通即流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全体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相适应,能保证各阶层消费群体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需要得以满足;能促使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得以建立,使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能鼓励健康消费,抑制不良消费,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以不损害消费者、企业和国家利益为基本原则,能确保消费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促进和谐流通,应从“主体管理”走向“社会管理,”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流通管理和协调机制;坚持用法规与政策的手段抑制流通领域中的垄断与不公平竞争现象,维护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化舆论监督、行业自律和商德教育,不断提升流通企业经营者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和诚信经商的伦理道德水平;采取切实措施改变流通领域人才结构,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促使流通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问题,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本文认为农业产业化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直接而有效地带给农民,比较好地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增加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竞争力,有利于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与“三农”问题解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人们已从过去主要强调农业生产、科技兴农、粮食生产等问题跳出,强调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来解决“三农”问题。但由于我国现实的特殊性,一味地强调城镇化发展,不但会增加“三农”问题解决的成本,还可能延缓“三农”问题解决的进程。本文认为,“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但要解决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的生活、就业状况,还要解决滞留在农村的农民的发展问题、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问题。为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从劳动力转移的流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加以引导,以加强城镇化发展对“三农”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