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失地农民引发的社会问题倍受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兰州失地农民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诸如保障不全、覆盖面不宽和保障水平不高等,提出提高补偿标准、完善征地政策与法规、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以及促进就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制度、观念、管理和政策法规等几个方面。解决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应打破城乡体制和政策分割,调整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结构的一元化;逐步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尽快把农民进城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和健全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和管理;加快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资金保障和服务体系,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产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阐述了住宅消费保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地位,在此基础上指出政府解决城市弱势群体住宅消费保障问题的必然性,认为政府应该在城市弱势群体住宅消费保障中承担主体责任,进而制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弱势群体及其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友谊 《经济师》2005,(6):289-289
通过对我国弱势群体的定义和这一群体的基本特征分析,文章指出在社会转轨时期,关注弱势群体,制定相应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的必要性,并提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社会排斥理论是当前西方用以解释社会弱势群体如何在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保障系统受到排斥状态的理论。由于历史原因自建国起,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相比城市社会保障存在就诸多不足,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和期待。城乡社会保障间的巨大差异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农村社会保障,指出其中社会排斥的表现、原因,并提出相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以及实现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同等社会保障待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长期的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失地农民在丧失了依托土地所带来的就业机会、生活保障和基本社会保障权利的同时,无法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失地农民成为既有别于一般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面临着极大的社会风险.如何让数量庞大的失地农民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已是一个非常紧迫、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福建各级政府极为关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相应出台了就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等各种措施,在保障机制的实践与创新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我们认为,在目前尚未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应充分考虑其群体细分情况,坚持分类分层分阶段逐步推进的原则与策略,积极而有效地维护和实现失地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权益.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的社会群体、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区、社会结构及变迁、社会问题等都与当代中国社会保障问题密切相关。本文从社会结构变迁中城乡“二元”社会的社会保障分立、转型期社会分层下的弱势群体、社会流动中突出的农民工阶层、以社区提供服务为特色的居家养老、以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为主的社会问题等角度来研究中国社会保障问题,更有利于中国社会保障的理论的深入与发展、政策的制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老年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的背景下,我国农村老年保障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城乡协调发展,降低了政策间的协调效应,加大了城镇“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难度。应在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加强农村老年保障制度物质基础的同时,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农村服务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林林  张慧 《经济导刊》2009,(10):75-76
2009年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的一年,中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球消费能力和欲望大受挫伤的背景下,“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写进了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说社会保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在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必然选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主要有进行制度创新,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保障;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城镇增长极的作用;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系;加大财政的保障性投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