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芳 《魅力中国》2014,(11):150-150
随着我国外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其对我国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英语等外语国家文化的认同超过了本国文化的认同,从而造成本国文化失语的现象。本文将从民族认同和中国文化失语的概念出发,具体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教育对其民族认同的影响,从而提出基于民族认同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教育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英文恐怖影片通过铺设恐怖情节和恐怖气氛来制造悬念,用直接的血浆和血腥来冲击现众的视线从而达到畅快的杀戮和变态的感觉.恐怖电影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一面镜子,英文恐怖电影折射出英美地区深厚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渊源,体现了美美人在解读社会现实过程中的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3.
本调查以藏族大学生为样本,运用调查问卷结合个别访谈方法,对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探索提高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对策。  相似文献   

4.
处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少数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具有不同的宗教和语言文化,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地了解不够深入,而且传统文化教育中很容易忽视民族文化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文化认同感降低.本文结合普洱市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文化教育状况,主要阐述了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大学生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归纳总结了边疆民族地区普洱市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从而更好地指导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刘慧疆 《魅力中国》2014,(25):17-18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目前居住在新疆的民族共有55个,除基诺族之外,全国56个民族中其他民族在新疆均有分布。民族间交往交流较多,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背景下,一些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上出现分化:一部分大学生努力融入主流文化;一部分大学生成为介于母体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边缘人”;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不愿与他族及其文化接触,只注重维护本民族文化特色,造成民族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文化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文化的互相交融,宗教却获得了相当大程度的发展。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特定的原因,信仰宗教的比例大幅增加。本文主要研究山东省大学生宗教认知和信仰现状两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得出当前山东省大学生信仰宗教存在认识不清、信仰被动、受家庭和民族影响、外界因素干扰、缺乏应有的世界观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尊崇,展现了新时代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弘扬了新时代的民族精神,这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红色文化激励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的发展建设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关乎新疆的社会稳定和谐,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挥现代文化的引领作用,以"五个认同"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高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现代文化心态,从各民族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的创新力、引领力,遏制宗教极端,最终实现新疆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贾军霞 《理论观察》2022,(5):134-136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变迁累计的软实力,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想实现振兴和腹腔、提升人民幸福水平都需要强大的文化作为支撑。文化自信是文化和自信的统一,是通过在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知、反思后所形成的一种文化认同态度,表现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充分的认同和肯定,对其他外文化的兼有包容。在当前网络文化盛行下应对网络舆论挑战,全面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水平更为重要。本文基于网络文化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探讨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并结合网络文化的特点,从网络文化角度着手提出了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认同理论包括国家认同、历史文化认同和国家范围内其它少数民族的共同认同。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的因素有家庭、社会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等。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和感情归属,对抵制西方国家消极意识形态的影响,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认同理论包括国家认同、历史文化认同和国家范围内其它少数民族的共同认同。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的因素有家庭、社会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等。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和感情归属,对抵制西方国家消极意识形态的影响,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主要包括民族语言、宗教文化、文化活动、传媒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探讨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发展的现状是新时期构建民族乡村和谐文化的基础.新时期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更加关注民族乡村文化发展的多维性,推动农村多样性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构建民族乡村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与市场经济的深入,大学生心理、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解决这些问题,大学语文教学起到了一种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学语文不仅承担汉语的教学任务,更是实现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但必须注意的是,要从语言的维度出发实现民族文化的认同,才不会抹杀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  相似文献   

14.
赵党锋 《魅力中国》2010,(5):159-160
宗教与民族是两个不同范畴,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组织形式,它由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所构成。民族则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它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结成的建立在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文化基础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宗教与民族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宗教总是某个民族的宗教,宗教以民族为载体;民族总是信仰一定宗教的民族,宗教对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化冲突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突出现象,其核心是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当今中国文化冲突主要是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物质文化与观念文化、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文化冲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文化冲突视野下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发展中的领导权,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培育良好的文化心态,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提高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强化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四个认同",促进了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团结及互动,传播了少数民族文化,提升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及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民族文化,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的形成、凸显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个性魅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丰富和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7所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高校校园民族建筑较多,民族文化课程建设不乐观,民族社团文化相对匮乏,民族文化活动内容初浅。为了促进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利用校园基本建筑营造校园民族文化的氛围,通过课程教学设计充实校园民族文化的内涵,依托民族文化社团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借助校园民族文化活动提升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8.
高校担负着宣传国家主流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后备力量,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民族教育尤为重要。民族教育强调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中吸取知识与经验,增强其方向性、实效性。因此,以学校教育为着力点,可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二者耦合,有利于推动国家教育和谐发展;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核心价值的认同;实现民族地区文化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边疆多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特殊性:地域、民族、文化、宗教、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等,因此工作要有针对性,要探讨边疆多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转变观念是前提,把对本民族利益的关注和维护转化为民族进步、民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宗教问题不可回避,积极寻找宗教与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的途径、手段;民族文化要传承也要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是重心;发展经济是出路;培养民族干部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文化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精神基础,是凝结文化共同体的基础.主要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特点,探究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因素,由此提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培育路径,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