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君子人格"是《论语》中提倡的当时社会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内涵丰富,其主要规定性表现为:好学善思、仁爱明智、重义守信、自强不息、豁达宽正、心怀天下等品质。这些内在规定性使其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社会公民健康人格的养成、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君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中国知识阶层的人格以及国家的政治发展。运用布厄迪的“符号权力”理论,认为“君子”实际是一种符号资本,在传统社会中依托其强大的道德意识攻占权力场的制高点,并且实现了符号资本向符号权力的转化,但是由于其仅仅强调道德力量,所以在取得符号权力的保证之后反而因为权力的腐蚀而丧失了其安身立命的符号资本,最终造成了“君子”人格的异化和扭曲。  相似文献   

3.
"君子"人格是儒家积极倡导并追求的理想人格,其重义轻利、自强乐观等品质,对提升国民的精神境界有重要意义。老子的教育观点为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思想萌芽,师道观为教育者提供了楷模。  相似文献   

4.
寸博 《黑河学刊》2011,(2):33-34
《论语》一书中,记载有孔子对"君子"的多次论述,可视为孔子的"君子"理论。批判地继承和运用孔子的"君子"理论,充分发挥孔子"君子"理论中的精华在人格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门人之字多数为"子*"式,其中多数为孔子所取。孔子此举,在于寄托其"君子理想"于其弟子。孔子一生行君子之道,传君子之教。孔子的君子之道包括"文质彬彬"和"内圣外王"两个层面。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君子",孔子要培养出具有德性的社会管理者。  相似文献   

6.
力挽狂澜、中流砥柱,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充任的,不过,每个人却是有可能、有机会做一个谦谦君子《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在线调查显示,85.7%的受访者肯定当下社会需要君子人格,71.0%的人认为君子人  相似文献   

7.
元朝莅临中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了汉人的先进教育体制,其儒学对书院学规的阐释尤具价值,成为程朱之学的承续。其间所谓"中州六君子"许衡、王恽、许有壬、姚燧、马祖常、孛术鲁翀,为宋明理学的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因史料及史观局限,后世学者认识不够。在当今教育兴国的改革背景下,考证元"六君子"所创设的书院学规,再现其儒学和书院骤然兴盛过程,可作为当代高等教育文化建设甚至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记忆中,父亲总喜欢对我说,"在其位,谋其政。"小时候,懵懵懂懂,觉得这大概就是要我做好我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来。走上教育岗位后,发现父亲的两鬓也有了白发,惊觉父亲已不年轻了,为人子女,我该如何尽孝呢?前段时间,我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君子之道》,里面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中国文化的延续,是君子人格的延续;中国文化的刚健,是君子人格的刚健;中国文化的缺憾,是君子人格的缺憾;中国文化的更新,是君子人格的更新。""君子"这个  相似文献   

9.
山东是孔孟之乡,特殊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环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无形地锻铸了山东人特殊的性格典型。尤其是孔孟关于道德人格的思想,对山东人群体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子道德人格的典范是"君子"。在《论语》中,"君子"和"小人"对称。孔子赋予"君子"和"小人"以新的涵义,使之成为一种道德范畴,前者指道德高尚的人,后者指道德卑下的人。这种主张在道德面前每个人都具有平等人格的思想,是孔子思想中民主性因素的表现,在当时是一种伟大的历史进步。孔子认为,"君子"的基本特征是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道德是"君子"的精神生命。但孔子的"君子",具有一种复杂的矛盾性格。一方面,"君子"要具备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大无畏的气概。如孔子  相似文献   

10.
张进 《魅力中国》2014,(2):13-13
君子和小人被历代人所重视,但多有误解,抛去以往陈旧解释,对君子、小人、义、利的剖析来研究君子和小人、义与利的本义,并说明在一定意义上“君子”与”小人“其身份和所求可以相互转化。从而达到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新解。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为政》所提出的"君子不器"理论,是孔子对于人才的一种要求。本文认为,"器"与"不器"近似于"专才"与"通才"之分,现代教育中大学教育之前的教育均为基础性教育,不能划定在"专业"或"通"的概念之中。"因材施教",通过外在的教育和努力,力争达到德才兼备的要求,才能在飞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北宋立国之初就制定了"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治国策略; 确立了"文治靖国"的祖宗家法.赵宋王朝政治活动的大事莫若王安石变法,而由其引发的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义气之争,让昔日的文人志士变成了政坛对手.让人感概和慰藉的是,政治人物的君子风范为党争笼罩着的北宋政坛带来了一抹亮色和欣慰.  相似文献   

13.
朋党是困扰北宋政坛和文人命运的一个沉重的话题,作为北宋政坛和文坛代表之一的欧阳修,他的"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的朋党观对当时及现在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在对欧阳修的生平、主要政治思想等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深刻剖析其政论名篇<朋党论>,探讨其对当今人才选用问题的借鉴意义,从而得出在组织构建中要"退小人,用君子",构建优良团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是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和奴隶制度趋向崩溃的产物.孔子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习仁"、"复礼"、"正名"的君子;鲁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动荡的现实加速了"有教无类"的提出;其理论基础是孔子的"重民"思想,"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学而知之"的认识论与"和而不同"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从人的道德性出发来构建其理想人格,主要有圣人、君子、士人三种。这些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是"内圣外王",即内在德性与外在事功的统一,其典范就是"圣王"。实现理想人格,关键要靠道德实践,还要突破自身,推己及人,"大学之道"就是实现理想人格的具体途径。先秦儒家的理想人格对中国传统社会影响巨大,对塑造现代社会的理想人格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走向世界》2014,(22):27-27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君子的品格,在于自持的品质和对外的益养。其对自我的坚持和对外物潜移默化的影响,必然让君子成为一枝独秀的前行者。品牌众多的茶饮市场,何尝不像一个微缩的人类社会。可以说,饮茶如同品味百态人生。近年来,随着茶膏这一复兴品类的崛起,一个如君子般温润宜人的品牌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茶中君子一一御香君普洱茶膏。  相似文献   

17.
陈楚敏 《魅力中国》2014,(16):94-94
《原毁》主要通过古今君子责己和待人的迥异态度对比来推求出“怠”和“忌”的本原;本文通过对作品研究和分析文中两种君子处世乏道及原因,在“重周、轻约、详廉、怠忌”中获得一些对当代“君子”处世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满曦 《走向世界》2011,(12):90-91
孔夫子云:“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礼记·聘礼》。”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玉石与天、地.人.佛、道、意、境、品、融为一体,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玉文化和艺术。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涉及到“君子”一词的章句甚多,但是对“君子”含义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将“君子”分为“有德者”和“有位者”.本文重点分析身份地位层面的“君子”,并将其归纳为至圣至明的人君与安分守理的人臣两个方面,分别予以阐述,并引用《论语》中的原文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0.
《走向世界》2012,(28):83-84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同流合污。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只求完全一致,却不讲求协调,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